三百多年前,中國歷史上出了8個奇女子,至今人們對她們念念不忘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晚明的風塵場上,曾有這樣幾朵“奇花”,她們或有真才實學,或有高尚氣節。她們都有著傾國傾城的絕代風華,卻被捲入激烈的民族矛盾、政治鬥爭的漩渦中身不由己,這些奇女子被人們稱為“秦淮八豔”。

根據明朝遺老餘澹心在《板橋雜記》中的記載,“秦淮八豔”則為:

柳如是、顧橫波、馬湘蘭、陳圓圓、寇白門、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之後,臺灣鄭經生在《董小宛之謎》一文中則將馬湘蘭換成鄭妥娘。並且,在王德恆、陳予一合著《順治與鄂妃》一書變動較大,它加上了李十娘、龔之路、黃豔秋三人,去掉了馬湘蘭、寇白門、卞玉京。

三百多年前,中國歷史上出了8個奇女子,至今人們對她們念念不忘

這裡,我們來逐一說一下。

三百多年前,中國歷史上出了8個奇女子,至今人們對她們念念不忘

氣質若蘭——馬守真:馬守真又叫馬湘蘭,因為,在家中行四,又被人稱作“馬四娘”。這名女子極具靈性,既能出口成章,又善長揮毫潑墨,她的蘭竹畫堪稱當世一絕。人無完人,上天賦予馬守真出眾的文采才華,卻沒給她絕世容顏。

史書稱其“姿首如常人”,僅從外觀上來看與尋常女子無異,但是,她的神情氣質卻如春柳早鶯,別有一番風姿。並且,馬守真的繪畫造詣極高,時至今日,北京故宮博物院仍收藏著這位女畫家的名作。馬守真的畫作馳名中外,在歐洲被視為精品。

甚至,曹雪芹的爺爺曹寅曾三次為這名奇女子的畫卷題詩,並且,將其詩句收錄在自己的作品《棟亭集》中。除書畫外,馬守真文采極佳,曾著有《湘蘭字跡》詩集以及劇本《三生傳》。該女子精通音律歌舞,時常自導自演,編排戲劇。

馬守真雖幼年家道中落,淪落風塵場,但是,她為人十分豁達開朗,經常接濟青年俊傑。她住在秦淮河畔,每年慕名而來的文人士子極多。江南才子王稚登是她的好朋友,在王稚登古稀大壽時馬守真買了一艘畫舫,載著幾十名歌妓前往蘇州為好友賀壽。

但是,在歸家後,馬守真臥病在床,禮佛而逝。當死訊傳到王稚登那裡,他悲痛之餘,揮筆寫下輓詩:

“歌舞當年第一流,姓名贏得滿青樓;

多情未了身先死,化作芙蓉也並頭”。

三百多年前,中國歷史上出了8個奇女子,至今人們對她們念念不忘

女中豪俠——寇白門:寇湄字“白門”,風姿卓絕,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然而,其人卻不甚圓滑,單純倔強的性格,決定了她婚姻上的悲劇。崇禎年間,保國公朱國弼幾次造訪寇家,在此期間,寇白門覺得這位聲名顯赫的朝臣彬彬有禮,親切溫柔,對其印象極佳。

後來,朱國弼向寇家提親,將十七歲的寇白門迎娶回家。明朝時期,風塵場上的女子從良或婚配都不能在白天進行,這是當時社會約定俗成的規矩。為了彰顯其顯赫的家世,朱國弼派了五千名兵卒手持紅燈,遍佈沿途,之後,風風光光的將寇白門迎娶回府。

然而,朱國弼骨子裡卻是個風流浪子,迎娶寇白門只是圖一時之快罷了。二人新婚未久,朱國弼便繼續流連於花街柳巷,置嬌妻於不顧。過了段時間,滿人入關,這位晚明的中興大臣投降滿清成了走狗,當清軍入京後,又將其軟禁了起來。

朱國弼為了籌錢贖命,想要將家中所有女眷賣掉,寇白門對朱國弼說道:“你將妾身賣掉不過能換幾百兩金,不妨讓我回到南方,不出一個月我就能給你帶回萬兩黃金。”朱國弼同意了,寇白門趕赴金陵,在曾經姐妹的幫助下東拼西湊得來白銀兩萬兩,返回京城將朱國弼贖回。

此時的朱國弼,仍幻想與寇白門破鏡重圓,然而,寇白門卻一口回絕,並說道:“當年你用銀錢換我自由,如今,我也用銀子換你自由,我們兩清了。”此番作為,頗有女中豪俠之風。但在不幾日之後,一代俠義豔情的青樓女子,也就悽楚地撒手人間歸仙了。吳梅村曾曰:

“朱公轉徒致千金,一舸西施計自深;

今日只因勾踐死,難將紅粉結同心。”

三百多年前,中國歷史上出了8個奇女子,至今人們對她們念念不忘

為情所困——卞賽:卞賽自號“玉京道人”,所以,又被人稱作“卞玉京”。她出身於秦淮某官宦家族,卞氏姐妹二人因父親早亡淪為歌女。卞賽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對文史也頗有研究。卞賽平日見客很少言語,但若遇上知音之人,則吐氣如蘭落落大方,讓無數文人為之傾倒。

卞賽曾與當時著名文人吳梅村有過一段姻緣,當年,二人在南京水西門外相遇,吳梅村看到卞賽清冷又憂鬱的氣質,不由自主的為之側目。後來,二人有緣在席間相會,吳梅村與卞賽暢談文學,自此,二人交往密切,日久生情。

某日,吳梅村得到卞賽送來的書簡,知道了卞賽有嫁給自己的念頭。但是,他想到崇禎帝的小舅子田畹最近南下選妃,已經挑中了陳圓圓和卞賽等女子。吳梅村畏懼權貴,最終,選擇了退縮,在卞賽的寓所外吹了幾首悽美的曲子,隨後,便慘淡離去。

時隔數年,卞賽在揚州出家成了道士,此時的吳梅村已歸順清朝成了清廷的官員。某日,卞賽來到錢謙益家中,看到吳梅村的詩篇,方知曉吳梅村始終對自己念念不忘。幾個月後,二人在太倉終於見面,可是,時隔多年早已物是人非,二人一番感慨後痛苦別離。

自此,卞賽來到無錫隱居了。康熙七年九月,年屆六十的吳梅村踏著蕭蕭落葉,前往無錫拜謁卞玉京墓,獻上了他們這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絕唱:《過錦樹林玉京道人墓並序》:

其中的詩文說道”... ...良常高館隔雲山,記得斑騅嫁阿環。薄命只應同入道,傷心少婦出蕭關。紫臺一去魂何在,青鳥孤飛信不還。莫唱當時渡江曲,桃根桃葉向誰攀?“

三百多年前,中國歷史上出了8個奇女子,至今人們對她們念念不忘

行止由心——顧橫波:在我們今天要講的八位女主人公中,要數這名女子的地位最高貴。她曾受朝廷誥封成為“一品夫人”,顯赫至極。相傳,曾有一名與顧橫波私定終身的青年文士因顧橫波背棄二人誓言而殉情,後來,顧橫波更是嫁給了龔鼎孳,並令其“晚節不保”。

所以,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顧橫波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紅顏禍水,不是害人痴心尋死,便是壞人名節。並且,顧橫波曾被譽為“禮賢愛士,俠內峻嶒”,然而,史學家孟森先生對她的人品嗤之以鼻,並斥其“夫婦二人皆為負心薄倖的傢伙”。

從她的晚年來看,這名女子的確與俠骨柔腸、深明大義的其他“秦淮八豔”迥然不同。但是,若單憑一家之言就否定這名女子,蓋棺論定,恐怕不甚妥當。至少,不能單純的用常識評價這位我行我素的奇女子。這裡,龔鼎孳曾為其題詩曰:

“腰妒垂楊發妒雲,斷魂鶯語夜深聞;

秦樓應被東風誤,未遣羅敷嫁使君。”

三百多年前,中國歷史上出了8個奇女子,至今人們對她們念念不忘

清淡雅緻——董小宛:不同於其他的秦淮絕色,董小宛最別具一格的特點就是“雅緻”。這名女子將生活過得豐富多彩,不論多麼瑣碎的日常,到了她那兒都變得浪漫有情趣。董小宛喜好淡雅,不愛吃肥美甘甜的滋味,喜歡用茶水煮飯,再搭配兩小碟淡淡的水菜香豉。

董小宛對於美食的追求近乎偏執,在筆者看來,這名奇女子堪稱晚明最出色的“女美食家”。不論能與東坡肉相媲美的“走油肉”,還是甜而不膩的“寸金董糖”,均出自這名女子之手。當然,這些都只是董小宛生活情調的一部分。

據闢疆回憶,他一輩子中最幸福的時光都是董小宛給予的,由此可見,董小宛的生活細緻精彩。黃虞稷曾寫詩悼念董小宛曰:“珊瑚枕薄透嫣紅,桂冷霜清夜色空。自是愁人多不寐,不關天末有哀鴻。半床明月殘書伴,一室昏燈霧闔緘。最是夜清悽絕處,薄寒吹動茜紅衫。”

三百多年前,中國歷史上出了8個奇女子,至今人們對她們念念不忘

高風亮節——柳如是:若說秦淮八豔中最出名的女子,除陳圓圓外,恐怕就是這位柳如是了。柳如是是秦淮八豔之首,幼年被拐賣到吳江成了一名婢女,後又被賣入風塵場中。柳如是最讓人稱道的就是她的氣節,在嫁給了年過半百的錢謙益後,二人過了一段甜蜜的時光。

之後,滿人入關,柳如是支持丈夫效忠南明,過了幾年清軍南下,當國家淪陷之際柳如是勸說丈夫投水赴死,夫妻二人共同殉國。錢謙益卻遲疑了,在試了一下池水後說了一句:“水太冷,不能跳。”柳如是見丈夫如此,心灰意冷,自己跳入池中殉國,卻被錢謙益強行阻止。

錢謙益投降滿清後,在柳如是的勸說下告病辭官。但在稱病期間,又受人栽贓身陷囫圇,柳如是幾番營救終使錢謙益重見天日。柳如是全力支持反清的鄭成功等勢力,並勸說丈夫資助義軍。錢謙益投降異族,本來會落得萬世罵名,但由於柳如是的氣節,淡化了後人對他的厭惡。

可惜,錢謙益過世後,錢氏族人慾奪房產,柳如是為了保護丈夫的家業,用白綾上吊自盡。錢謙益的財產雖完好無損,但是,一代才女卻因此香消玉殞,不免讓人喟嘆世事無常。

三百多年前,中國歷史上出了8個奇女子,至今人們對她們念念不忘

血染桃花——李香君:《桃花扇》的故事經久不衰,李香君的品格也被後人永遠銘記。在諸多惡奴逼婚之際,這名女子誓死不從,以頭撞鏡臺明志,血濺桃花扇,令人折服。李香君被迫赴宴陪酒,眼見國難當頭權臣仍醉生夢死,這名女子站出來怒斥群臣,險些因此送命。

經歷無數悲歡離合,李香君終於與愛人侯方域成眷屬,自此,二人不論艱難困苦,始終不忘民族氣節,最終,雙雙入道。這既是小說中的橋段,更是在李香君身上發生的真人真事。李香君就像是從書中走出的人物一般,她的人生見證了歷史興亡,揭露了晚明社會的腐朽本質。

與此同時,她也向世人彰顯了自己的高風亮節。

三百多年前,中國歷史上出了8個奇女子,至今人們對她們念念不忘

亂世浮萍——陳圓圓:之所以將這名女子放到最後來說,還是因為她的豔名太盛。想必,各位朋友對陳圓圓的故事均耳熟能詳。世人皆認為陳圓圓是能夠令闖王衝冠一怒的紅顏禍水,然而,令這名女子為禍世間的究竟是她的“人品”還是“容顏”?

吳三桂獨佔雲南後,曾想將這名女子冊封為原配王妃,然而,陳圓圓卻十分有自知之明的推拒了。吳三桂令娶王妃後,陳圓圓受到排擠搬到別苑,陳圓圓失寵後吳三桂想對其痛下殺手,陳圓圓聽聞後剃度為尼,在五華山了卻殘生。

僅從這一件事看來,這名女子所圖並非富貴顯赫的生活,筆者認為:她的一生都被絕美容顏所害,若陳圓圓無天仙之顏,可能,她的人生不會成為悲劇。與秦淮八豔相比,陳圓圓的一生充滿了無奈和坎坷,受擺佈,受操縱,她有太多身不由己。

可以說,陳圓圓就像是在狂風暴雨中的浮萍,孤苦無依隨風飄搖。

【《秦淮八豔》、《板橋雜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