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懷中的王爺——樑王劉武

母親懷中的王爺——梁王劉武

如果說誰最有資本做一個紈絝子弟,那麼漢初的梁王劉武絕對是擁有頂級的配置。作為皇帝的嫡親弟弟,又有著竇太后愛護,可以說天下間最有權勢的兩個人都對他溺愛有加。這樣一位親王,按理說是享盡人間富貴,壽終正寢。但是,他在生命中的後半輩子卻終日在驚恐與不甘中度過,抑鬱而終。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劉武一生的軌跡,天之驕子為何難以善終。

劉武的不甘,或許在出生時就註定了——同父同母,卻因為出生的時間晚了而錯失太子之位。但是最終點燃這個火苗卻是漢景帝劉啟的一句醉話:

【時上未置太子,與梁王宴飲,從容言曰:“千秋萬歲後傳於王。”王辭謝,雖知非至言,然心內喜;太后亦然。】

劉武從封地回來看望自己的母親與兄長,喝酒時漢景帝劉啟喝的上頭了,兄弟之情縈繞於胸,又加上當時並未冊立太子,趁著酒意張嘴就是“死後就傳給梁王你了”。作為臣子的劉武當然明白這是醉話,立馬謝絕。但是暗地裡卻是心中有些欣喜,竇太后更是十分開心,畢竟是自己的骨肉,都能做皇帝,享受權力與榮耀才能滿足手心手背都是肉的心理。

而正是從這句話開始,劉武原本對皇位已經枯死的慾望漸漸掙脫理智的束縛,在竇太后有意無意的縱容與挑動之中漸漸成長。我們來看看竇太后是如何挑動的,最生動的例子就是在宴飲時,作為竇太后侄子的竇嬰也陪同喝酒,作為臣子,時刻維護政治制度穩定是最重要的職責。於是

【詹事竇嬰引卮酒進上曰:“天下者,高祖之天下,父子相傳,漢之約也;上何以得傳梁王!”太后由此憎嬰;嬰因病免;太后除嬰門籍,不得朝請。梁王以此益驕。】

將高祖劉邦的祖訓作為勸諫的基礎,指出劉啟醉話的錯誤。這是一個十分忠心的諫言,相信此時的劉啟已經從兄弟之情的面酣耳熱中清醒過來。但是竇太后卻因此而憎恨竇嬰,竇嬰便藉口生病辭去了官職,即便這樣竇太后仍不罷休,除去了竇嬰參加春秋朝會的資格。有了這樣一件事,梁王劉武開始漸漸驕橫起來。

驕橫起來的劉武是否是一個志大才疏的貪生怕死的庸才呢?從七國之亂中的變現來看,劉武確實不是一個高明的將領。但是劉武堅韌不拔的心智,以及忠貞不屈的意志確實讓人刮目相看。

【吳、楚共攻梁,破棘壁,殺數萬人;乘勝而前,銳甚。梁孝王遣將軍擊之,又敗梁兩軍,士卒皆還走。梁王城守睢陽。】

面對聲勢浩大的吳楚聯軍,劉武十分堅定的站在了中央政府的一面,自覺充當了長安的屏障,這也是劉邦最初分封劉氏宗親為諸侯王的目的,以諸侯國為屏障,坐鎮地方,保衛中央政府。但是梁王畢竟不是一位名將,屢戰皆敗只能困守睢陽。

前文已經說過,為了平定叛亂,劉啟任命的敵前總指揮是太尉周亞夫。在剛毅果決的周太尉戰略決策中,梁國是被當作棄子丟棄的,目的只是為了拖住叛軍的步伐。

【吳攻梁急,梁數使使條侯求救,條侯不許;又使使訴條侯於上。上使告條侯救梁,亞夫不奉詔,堅壁不出】

此時的劉武孤軍困守睢陽城中,外無援軍,內無名將。可以說梁王以及明白自己是被捨棄的棋子,而沒有因為自己的身份得到特別的關注。但是即便如此,劉武仍舊拖住了吳楚聯軍的步伐,使得周亞夫的計策才得以順利實現。

由此可見,劉武也不是那麼差。

但是,作為平叛的有功之臣,雖然並未獲得實質性的勝利,但是畢竟堅守城池,忠肝義膽,有加之是竇太后的幼子,自然而然的得到了許多鮮花與讚美,甚至獲得了天子才能使用的依仗。【梁孝王以至親有功,得賜天子旌旗,從千乘萬騎,出蹕入警。】這樣的榮耀之中,劉武徹底迷失了。在有心人的挑唆之中,心中的野火開始噴薄而出。

【太后意欲以梁王為嗣,嘗因置酒謂帝曰:“安車大駕,用梁王為寄。”帝跪席舉身曰:“諾。”】

第一個有心人就是梁王的生母竇太后,在太子劉榮被廢之後,竇太后逼迫漢景帝劉啟立劉武作為儲君。幸好得到大臣袁盎的及時阻止,才得以解決。但是劉武卻趁機提出

【王又嘗上書“願賜容車之地,徑至長樂宮,自使梁國士眾築作甬道朝太后 。”】

這樣的意圖就更為明顯,修建一條可以直達長安皇宮的“高速公路”,名為方便看望母親,但是在漢代以軍隊往往以戰車為主,這樣一條道路的修建就無疑將長安完全暴露在劉武的軍事威脅之中。當然,朝廷官員中不會有人看不出來劉武的小算盤,大臣袁盎等人再一次粉碎了劉武的小九九。

屢次三番的被朝中大臣揭露陰謀,劉武已經無法控制自己的野心。在手下謀臣的建議下,採取了卑鄙的刺殺行動。【梁王由此怨袁盎及議臣,乃與羊勝、公孫詭謀,陰使人刺殺袁盎及他議臣十餘人。賊未得也,於是天子意梁;逐賊,果梁所為。】此時的劉啟已經無法忍耐劉武不加掩飾的野心了,開始了針鋒相對的對策。

面對皇帝的震怒,劉武還是恐懼了。劉武之所以敢於暴露野心,敢於做那個春秋大夢,唯一的資本便是流著竇太后的血,和劉啟一樣的血。而當自己的哥哥開始表現出厭惡時,劉武害怕了。最後在韓安國的勸解中主動向景帝求饒,並且請皇后的兄長王信代為說情,而派去查刺殺案的田叔也及時停止了深入調查,只將最後謀主定為以及自設的羊勝,公孫詭二人,避免了劉武的不利局面。當然,最後的依賴,便是絕食的竇太后……種種力量幫助劉武逃脫一劫,但是已經破裂的兄弟親情卻再也回不來了。【太后、帝大喜,相泣,復如故,悉召王從官入關。然帝益疏王,不與同車輦矣。】

在劉武生命的最後一段,不知是什麼原因想要留在長安,但是已經心冷的劉啟卻不再同意,最後只得返回封地,鬱鬱而終。

【冬,十月,梁王來朝,上疏欲留;上弗許。王歸國,意忽忽不樂。……夏,四月,梁孝王薨。】

劉武的一生,可以說是在母親的懷抱中長大的,雖然經歷了戰火的洗練,但仍舊有著幼稚的野心。成就他的是母親、兄長的親情,最後毀了他的也是這些親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