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還是炮?33.7mm口徑!歷史上的神經病大口徑獵槍

從咱們現代的定義來說,槍和炮的分界口徑為20mm。但是在火器歷史上,有一種33.7mm神經病口徑的獵槍一度出現。今天稍微挖出來聊一下這種真正的“獵象槍”。

槍還是炮?33.7mm口徑!歷史上的神經病大口徑獵槍

首先要說的是,33.7mm只是根據現代公制單位說法。按照這種槍出生的年代(19世紀中期)而言,正確的名稱是2 Bore。這裡先提個題外話,以前排隊槍斃年代都是用鉛丸子的,而鉛丸子的做法就是生個火,然後融化鉛塊,用模具夾出一個小鉛球。而一磅鉛能融出多少發子彈,則稱之為N Bore,這個定義到現在的霰彈槍上還在用。

槍還是炮?33.7mm口徑!歷史上的神經病大口徑獵槍

比如常見的12號霰彈槍就是一磅鉛能融出12發霰彈所需要的彈丸,更大口徑的10號霰彈則是隻能做10發。

槍還是炮?33.7mm口徑!歷史上的神經病大口徑獵槍

那麼今天要說的2 Bore,就是一磅鉛只能做出兩發...換句話來說,就是一顆彈頭重半磅(226克),差不多接近半斤...但這種槍壓根不是用來打人的。

19世紀初的時候,歐洲人開始頻繁光顧(掠奪)非洲。但是非洲有一些比較惹不起的大哥,比如大象、河馬、犀牛。當時的燧發黑火藥步槍打在這三大哥身上反而會起到一個激怒BUFF,但沒辦法啊。你總不能隨身帶一門炮吧,而且那會黑火藥效率確實不高,所以只能靠增大口徑和彈丸質量來獲得更好的殺傷力。

槍還是炮?33.7mm口徑!歷史上的神經病大口徑獵槍

當然,這種口徑也只能用黑火藥。如果換燃燒效率更好的無煙火藥,感情你這一槍下去自己先進ICU搶救。但即使如此,後坐力也是夠嗆。1866年,英國的探險家繆賽爾·貝克曾吐槽過這個槍。他說後坐力很感人,開一槍之後感覺自己就像是颶風中的風標一樣。而且一個槍手,後面還需要一個撐著槍手的輔助人員,但即使如此,一槍之後還是能讓兩個漢子都朝後飛出去。我覺得此言不虛....

槍還是炮?33.7mm口徑!歷史上的神經病大口徑獵槍

現代也有一些神經病老外以現代技術造這種2 Bore口徑的獵槍,使用鉛彈丸或者青銅彈丸。看下彈殼對比就知道,已經被人認為很牛逼的.500 馬格南和2 Bore比起來和小孩子一樣。

槍還是炮?33.7mm口徑!歷史上的神經病大口徑獵槍

半斤重的彈頭以每秒鐘460米的速度飛出去的動能有17000多焦耳,差不多是AK47的7倍多。他是屬於肩扛射擊武器裡邊口徑最大的一種,珍惜肩膀,遠離象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