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时代坐标,勇于改革创新 临沭工业经济向高质量发展

把握时代坐标,勇于改革创新

临沭工业经济向高质量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来,临沭县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探索中,深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深刻内涵,逐步摸索,确立把工业作为全县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和主动力,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创新发展’战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推动工业经济实现大发展。”临沭县委书记刘飞说。

把握时代坐标,勇于改革创新 临沭工业经济向高质量发展

由复合肥初级产品生产者成长为国家行业标准的制订者;由传统机械发展到以力士德、卡特重工为龙头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由柳编小作坊发展到全国最大的柳编产业集群基地;被科技部授予“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实现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四连冠”,拥有国家级科技研发平台12家、省级创新平台45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家、院士工作站2家,在全国县区科技创新领域开创了先河。。。。。改革开放40年来,临沭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发展,迸发出新的活力,成为省界县、老区县发展的样本,呈现出新常态下的“临沭现象”。

40年来,工业作为临沭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主力军,成为带动和引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产业规模体量不断壮大、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现代产业体系日益崛起。由1978年仅有的92家企业,逐步发展为全县19个行业大类,形成了化工化肥、钢管加工、食品加工、杞柳编织、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光电等八大主导产业集群。其中,复合肥产业集群,成功入围2017年山东省产业集群及双创示范基地拟支持项目名单,占全国市场份额25%以上,赢得了行业话语权;化工产业集群,醋酸酯类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在20%以上,醋酸乙酯产量居亚洲第一,硫脲、原甲酸三乙酯、咪唑等单一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领先。农业机械产业集群,花生联合收获机械销量约占国内市场30%;钢管加工产业集群,占全国的4.5%;杞柳编织产业集群,柳编区域品牌价值进入全国百强,被评为国家级出口柳编质量安全示范区。

数据显示:2017年,临沭工业增加值108.51亿元,是1978年的101倍,年均增长19.1%;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4.2%,比1978年提高35.5个百分点。全县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0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34.97%,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撑起临沭经济的发展“筋骨”,助力实体经济质量更高。2017年,全县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以上规模以上企业185家,完成工业总产值512.7亿元;2018年全县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以上规模以上企业225家,1-9月份,实现工业总产值421.8亿元,利税总额31.4亿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