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侵華日軍在南京的留下的“日本神社”

去年冬天的一個雪後,和朋友尋著地圖上的蹤跡爬上了南京城西的五臺山,小山頂部平坦寬闊,猶如壘土之臺,故冠以了“五臺山”之名。路邊草地上雪還未融化,蒼松翠柏間,兩座日式建築顯得格外突出,這就是侵華日軍佔領南京時仿照東京靖國神社而建的南京神社,當年的建築群落遠大於今天所見的兩座房屋,當地人過去稱它為“大廟”,為當時同類建築中規模最大的一處。

探尋侵華日軍在南京的留下的“日本神社”

當年的五臺山是南京城內的一處高地,站在山頂可以俯瞰南京城。而且在西邊不遠處就是清涼山火葬場,所以這裡方便安放日軍屍骨,傳聞清涼山的草木繁盛也與當地曾是火葬場有關。“神社”是在佔據了五臺山南京美國學校的校址上建設的,南京美國學校亦稱希爾克斯特(Hillcrest)學校。1937年12月19日,後成為日軍暴行知名證人的李秀英即是在這個學校的地下室被日軍侮辱。

探尋侵華日軍在南京的留下的“日本神社”

1940年日方出動了兩個大隊士兵,監督民工開始建設該處神社。民工們挖開地基時,發現了兩處千人坑。原來是1937年12月日軍攻入南京時,日軍第9師團將被困於五臺山上的2000多名中國警察、高射炮兵與難民全部殺害,就地掩埋於此。在南京大屠殺遇難軍民的白骨上建造起一座供奉日軍的“神社”,真是諷刺又讓人心酸。

探尋侵華日軍在南京的留下的“日本神社”

神社坐北面南,為磚木結構建築,柱跗式臺基、方形外廊柱、寬而矮的歇山頂、黑色瓦、杏黃色的牆壁、褐色的窗戶,屬於典型的日式和風風格建築。厚厚的一層雪覆蓋在黑色的屋瓦上,四周樹木高聳,鳥聲不絕於耳,讓人瞬間感覺穿越到了日本。白雪飄飄,落地無聲,在這座日式大廟的屋簷下追憶家國往事,該是怎樣一番悽美的景象。

探尋侵華日軍在南京的留下的“日本神社”

1945年8月,日本戰敗投降,五臺山神社廢棄,這處日本神社被改為“中國抗戰陣亡將士紀念堂”,神社內原來的日軍牌位被掃地出門,換上為抵抗日軍侵略而犧牲的中國官兵靈位。解放後歸江蘇省體育局使用,神社附屬建築也逐漸被拆除,只剩下正殿和側殿,現以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分別被冠以“五臺山一號建築-1”和“五臺山一號建築-2”的名稱。

探尋侵華日軍在南京的留下的“日本神社”

如今這裡的一座房屋上掛著體育局“老同志之家”的牌匾,似乎是對侵略者的一種嘲諷。七十多年過去了,朝代更替,硝煙散盡,曾經的人影都已離它遠去,只剩下這兩座房屋在這鬧中取靜的五臺山上歲月靜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