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車交互好不好用,對老司機來說體驗有什麼不同?

很多車企都把大量時間花在設計性能更強的傳感器、編寫更合理的決策算法,以及製造更強大和精準的執行器上,其實整個駕駛自動化系統是否能為用戶接受,最直接的決定因素是系統的人機交互設計。

人機交互亦稱人機互動,是一門研究系統與用戶之間的交互關係的學問。系統可以是各種各樣的機器,也可以是計算機化的系統和軟件。

人機交互設計的三條基本原則

人機交互界面通常是指用戶可見的部分,用戶通過人機交互界面與系統交流並進行操作。例如手機的鎖屏按鍵、汽車上的中控屏、發電廠的控制室等。人機交互界面的設計要包含用戶對系統的理解,其目的是為了系統的可用性。通常情況下,人機交互的設計都遵循了三條基本準則:

人車交互好不好用,對老司機來說體驗有什麼不同?

1、明確的系統行為和邊界:例如ACC的顯示界面就起到指示系統當前狀態的作用。首先這個界面會指示前方是否存在目標,並顯示目標和自車之間的設置距離和實際距離,以幫助駕駛者建立對系統的控制感,從而帶來安全感。當車輛減速度不足以保持安全距離時,系統還會提示駕駛者接管,從而明確系統能力的邊界。

2、符合習慣:例如小鵬G3的ACC設定車速增加的方式是上加下減,符合人的直覺認知。

3、易用易學:如果用戶需要花很多時間學習某一功能的使用,那麼這一功能日常的使用率就會降低。不經常使用的功能就無法為客戶帶來更多的價值,從而也降低了這一功能對車型的增值。

在駕駛自動化系統裝備率逐漸提高的今天,車輛的人機交互設計受到了新的挑戰。車輛和人類感知的差異,以及由此導致的決策差異給乘員帶來的不安全感。

人車交互好不好用,對老司機來說體驗有什麼不同?

例如:毫米波雷達傳感器可以通過多路反射效應“看見”被遮擋的第二輛前車,而人類並不能做到這一點。當第二前車減速的時候,駕駛者可能無法理解車輛突然減速的行為。再比如因為傳感器的視野和人類不同,可能導致在同一場景下,系統和人類駕駛者規劃不同的行駛路徑。

當某一項控制長時間由系統完成時,駕駛者可能會暫時失去立即執行該控制的能力。例如:在美國一起自動駕駛致死的事故中,據調查發現駕駛者在Autopilot提醒接管後長達數十秒的時間中未能及時接管,導致車輛衝出彎道。

和其他交通參與者之間的交互方面,典型的例子就是行人橫穿無斑馬線的馬路時,駕駛者和行人之間的眼神、手勢、燈光以及鳴笛等形式的交流可以快速完成路權的分配,而目前的駕駛自動化系統尚不能做到這一點。

人車交互好不好用,對老司機來說體驗有什麼不同?

人機交互設計功能區分

接下來我們通過簡單瞭解的LKA(車道保持輔助)和ACC(自適應巡航)系統的人機交互設計,來加深大家的印象。

奧迪的LKA和ACC功能都是通過按下操縱桿一端的按鍵激活。LKA和ACC都屬於駕駛員輔助功能,將其佈置在同一側且使用類似的激活方式,這降低了駕駛員的學習成本,並且體現了“功能分組”的原則。當然,如果在功能區分上設計不合理到底操作繁瑣,在駕駛時操作容易分散駕駛員的注意力,從而引發一系列後果。

而將這兩個功能設計在不同的操作杆上又做到了“功能區分”,降低了駕駛者誤操作的可能性。

功能的顯而易見性使得用戶能夠更加容易地掌握該功能的使用,畢竟並不是每一位車主都願意去翻閱法律條文般的車主手冊。

操作的冗餘看似是無用的重複,但實際上能大大提高安全性,並適應不同的操作習慣。

例如奧迪退出ACC控制可以通過三種方法:踩下制動、向前推動一級撥杆(取消)和向前推動兩級撥杆(關閉)。

這樣可以保證駕駛者在正常情況下可以通過準確地操作撥杆來達到自己想要的控制效果,而在交通情況複雜時,也能下意識地通過踩下制動踏板來退出ACC控制。

人車交互好不好用,對老司機來說體驗有什麼不同?

容錯性在奧迪上的ACC控制方式上也明確地體現出來了,調整ACC跟車距離時,駕駛者需要連續兩次撥動距離調節撥塊才能改變跟車距離設置,從而避免了用戶無意碰到撥塊而改變跟車距離。

人車交互好不好用,對老司機來說體驗有什麼不同?

隨著人機交互的非實體化,人機交互方式的一個新特點是可以進行個性化設置。這在傳統主機廠中尚未大規模落地,卻是新興造車企業強調的優勢之一。例如部分車型可以自定義中控屏幕首屏顯示的內容,或者調整各個功能按鈕排列的順序等。

毫無疑問,駕駛自動化系統會讓我們的出行變得更加舒適和便捷。但駕駛自動化系統的滲透率和技術進步速度還取決於成本、技術革新和市場認可等因素。

人車交互好不好用,對老司機來說體驗有什麼不同?

此外,基礎設施建設、法規和輿論也會影響駕駛自動化系統的落地速度。

目前制約駕駛自動化系統滲透率的一大問題是高昂的傳感器價格,例如激光雷達的價格普遍高達數萬元,顯然不可能下放到售價十餘萬元的家用車輛上。

而且當前的技術水平仍不能很好地解決車輛在城市路況人車混雜時的高效行駛問題。開發駕駛自動化技術歸根結底還是要幫助車企賣出更多的車,賺取更高的利潤,所以市場接受度是推動系統成本下降和技術進步的重要影響因素。

更高級的駕駛自動化的實現必然會依賴於基礎設施的建設,而不僅僅是依賴車載設備的能力。

人車交互好不好用,對老司機來說體驗有什麼不同?

傳統的基礎設施包括清晰的道路標線、準確的限速標識和路況標識等。在車對外界的信息交換背景下,基礎設施還包括能夠與車輛直接通訊當前狀態和變換時間的紅綠燈,能夠提供定位和預告前方交通情況的通訊基站等。

而法律法規的完善則是高度駕駛自動化系統上市的前提,否則就算有人敢買,車企也不會冒著高昂的賠償風險售賣自動駕駛汽車,例如奧迪A8的TJP功能便未引入國內銷售。而輿論直接影響了市場對新技術的接受,特斯拉不斷爆出的致死事故無疑會大大影響類似系統的銷售情況,畢竟安全始終是多數用戶選車時的第一考量。

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該完善的方面也會逐漸完善起來,畢竟自動駕駛已是趨勢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