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两次月考排名垫底,小黄车在昆明迎来至暗时刻


连续两次月考排名垫底,小黄车在昆明迎来至暗时刻


连续两次月考排名垫底,小黄车在昆明迎来至暗时刻


本文共计3584字,预计阅读时间9分钟


对负面新闻缠身的小黄车来说,连续两次考核排名垫底,10000辆单车被逐出,将使它在昆明的处境变得更加艰难。


昆明共享单车的四国杀

小黄车不是第一个进入昆明的共享单车。2016年12月8日,永安行就带着500辆自行车杀了过来。20天以后,小黄车高调宣布进入昆明。又过了10天,摩拜登陆春城,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昆明共享单车便上演了三国演义。2017年5月,车身像ofo、轮子像摩拜的本土共享单车“酷行”也开始在市场投放。

进入2018年以后,昆明共享单车迎来第一次洗牌。酷行因投放数量太少,缺乏运营,基本名存实亡。1月份,永安行也宣布退出昆明市场,由阿里亲儿子哈罗接手了其在昆明的业务。5月份,滴滴自有共享单车品牌青桔杀入昆明。

连续两次月考排名垫底,小黄车在昆明迎来至暗时刻

本土共享单车品牌酷行


根据昆明市城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1日,昆明市共有ofo、摩拜、哈罗、青桔四家共享单车运营企业报备投放了约25万辆共享单车,实际投放量应在35万辆左右,注册用户约400万人。

而根据《昆明市共享单车运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的规定,本市确定的共享单车投放总量因维持在25万至30万辆之间。从今年8月份开始,本市将不再接受任何新的共享单车运营企业的投放申请,昆明共享单车四国杀格局已定。

连续两次月考排名垫底,小黄车在昆明迎来至暗时刻

进入昆明市场的共享单车品牌


小黄车连续两次考核排名垫底

车辆无序、大量投放、管理粗放……共享单车乱象是所有城市都绕不开的话题。为了规范管理共享单车,今年7月份,市相关部门针对共享单车运营企业印发了《昆明市共享单车运营服务管理考核办法(试行)》。

按照考核办法规定,昆明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将聘请第三方考核机构及主城8区共享单车行业主管部门,对昆明市现有的4家共享单车企业进行考核。当月考核综合得分最低的企业,将封存企业配额车辆总数的5%,在下月考核中如果排名不是倒数第一,可将封存的车辆重新投入市场运营。

连续两次月考排名垫底,小黄车在昆明迎来至暗时刻

北京路共享单车停放点


如果某企业在连续两个月的考核中排名垫底,将核减该运营企业配额车辆总数的10%,并在15个工作日内封存运离昆明,不得再投放。如果该企业所投放车辆配额被核减完,则退出昆明市场。

同样,连续两个月排名第一的企业,在不突破全市共享单车总额的基础上,可增加该运营企业配额车辆总数的5%;连续3个月排名第一的,可增加配额车辆总数的10%。(注:目前昆明市共享单车总额虽然已经确定,但各家共享单车的具体配额尚未确定。)

连续两次月考排名垫底,小黄车在昆明迎来至暗时刻

北京路共享单车停放点


简单来说,就是考核结果好的企业可以多投放,考核不好的就少投放。在市管局公布的首次考核结果中,综合得分排名由高到低依次是青桔、哈罗、摩拜、ofo。

10月15日,市管局公布了第二次考核结果。相比8月,摩拜单车超越了青桔,在9月份考核中得分排名第一,青桔、哈罗排名第二、第三,ofo再次排名垫底。按照规定,ofo在8、9两个月将共计封存1万辆共享单车,不得投放到市场,并在限期内运离昆明。

连续两次月考排名垫底,小黄车在昆明迎来至暗时刻

进入昆明市场的共享单车品牌ofo


云南创业者联盟记者就此事联系了ofo小黄车在昆明地区相关业务负责人,不过对方表示已于近期离职,并以“不是很了解”为由,拒绝了记者进一步的采访。

深陷舆论漩涡的小黄车

作为昔日共享单车的独角兽,中国“新四大发明”中的代表,ofo自2015年6月启动以来,短短几年时间,就获得了超过10轮的融资,在全球链接了超过1000万辆共享单车,为全球20多个国家250座城市2.5亿用户提供了超70亿次的出行服务。

进入昆明市场之初,ofo也因轻快时尚而深受本地用户的喜爱,其风头一时无两。可如今,ofo不仅在昆明市场遭受挫折,其本身也屡屡被资金紧张、人事动荡、破产卖身等负面新闻缠身。整个2018年,ofo深陷舆论漩涡,日子过得并不轻松。

连续两次月考排名垫底,小黄车在昆明迎来至暗时刻

停在路边的共享单车ofo


最早爆出ofo资金紧张的是腾讯科技「一线」栏目。据「一线」栏目的报道,从2018年1月份开始,ofo公司账上的可用资金仅剩下不到6亿元,其现金仅能再支撑一个月。ofo则回应称,公司目前订单量保持稳定,资金流非常健康,报道中所谓订单量下滑、资金紧张的说法,是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谣言,ofo将坚决使用法律手段捍卫自身合法权益。

连续两次月考排名垫底,小黄车在昆明迎来至暗时刻

ofo小黄车官方回应“不实信息”


两个月过后,关于“ofo、摩拜正在商谈合并”的消息,在网络上引发大量传播。其实在2017年年底,ofo和摩拜两家战火纷飞之际,外界就纷纷猜测,共享单车市场格局已定,ofo和摩拜合并是早晚的事。投资方也一致认为,两家合并才是最好的选择。可对于这次“合并”一事,ofo官方发表声明,称其为“网络不实传言”,ofo将对此事保留诉诸法律的权利。

连续两次月考排名垫底,小黄车在昆明迎来至暗时刻

进入昆明市场的共享单车品牌摩拜


结果,2018年4月3日,美团以27亿美元全资收购摩拜。ofo与摩拜合并的传言虽然告破,ofo却再次迎来了公关危机。4月24日,有媒体报道称,滴滴正在启动收购ofo的谈判。有美团收购摩拜在前,滴滴并购ofo似乎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但ofo官方很快站出来发表声明称,该消息并不属实,ofo将在众多投资方支持下,保持长期独立发展。

一个多月过后,也就是2018年5月17日,ofo宣布成立区块链研究院,将在全球范围内应用区块链技术赋能大数据、物联网、连接企业、政府、用户等多方主体,解决共享单车投放、调度、停放、维修等运营痛点,协助解决共享单车的城市治理难题。官方的这一纸声明,似乎也是在向外界宣告,ofo将在未来向阳而生!

连续两次月考排名垫底,小黄车在昆明迎来至暗时刻

ofo宣布成立区块链研究院


可是时间显然没有站在ofo这一边。进入2018年下半年以后,关于ofo更多的负面消息,被接二连三的爆了出来,公关部门四处救火,形势对ofo越发不利。

先是6月11日,「财新周刊」报道称,ofo欠款15亿元,押金余额仅剩35亿元左右,挪用用户押金或超百亿;7月1日,ofo “未开锁先扣费”、“报修先扣费”等问题被央视新闻频道「每周质量报告」曝光;7月30日,有多家媒体发布消息称,滴滴和ofo的谈判已接近尾声,且滴滴在谈判中不断压价,每谈判一次,报价就低一次。甚至有媒体称,滴滴对ofo的收购价只有摩拜的一半,为15亿美元;8月20日,自媒体「移动智观察」发布关于“ofo一手信息,绝对劲爆”的内容,内容中称,投资人正在和ofo创始团队谈判,戴某想继续创业,正在谈判拿走2.5亿还是2亿,谈完以后就会直接破产清算;9月11日,「AI财经社」发布了题为《ofo投资方:滴滴不表态致阿里借款未到账,仅部分员工拿到工资》的报道;9月24日,有媒体爆料称,ofo利用数字货币GSE为自己进行了一轮融资,“ofo这轮募资就是骗钱,因为ofo没钱了”……10月9日,关于“滴滴有意收购ofo”以及“有股东企图压低价格对ofo进行恶意收购”的消息再次在网上盛传;10月22日,ofo内部人事变动,法定代表人由戴威变更成为陈正江,此事引发了媒体的各种猜测和解读;10月31日,「界面」发布了题为《ofo开始准备破产重组方案》的报道,报道称,界面记者收到一份约半年前ofo的负债表,据材料显示,彼时,ofo整体负债为64.96亿元,其中,用户押金为36.50亿元,供应链为10.20亿元。目前,已有一家大型券商中介机构入场做ofo重组的方案。

另外,关于ofo拖欠供应商款项的传闻,在这一年也从未停止过。对于这些负面新闻,ofo自然是一一否认。其官方声明中,“纯属造谣”、“不实信息”、“保持独立运营”、“正常有序推进”、“追究法律责任”等词组曾多次出现。

结语

共享单车进入下半场以后,摩拜卖身给了美团,滴滴扶持了青桔,哈罗成了阿里的亲儿子,原本ofo与阿里、滴滴也有过一段蜜月期,但一心想保持独立发展的ofo,最终并未能在资本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也没能为共享单车寻到新的出路,反而使自身处境变得更加艰难。

连续两次月考排名垫底,小黄车在昆明迎来至暗时刻

停靠在路边的共享单车ofo


对于负面缠身的ofo来说,或已无力在昆明市场投入更多的精力,是其在两次考核中排名垫底的重要原因。

昆明市城市交通研究所研究成果表明,昆明共享单车出行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沿轨道线集中的特点。云南创业者联盟记者依此调查了从环城南路到白云路地铁沿线共享单车目前的分布情况,结果发现青桔和摩拜牢牢霸占着几个重要的共享单车停放点,哈罗也有一席之地,反而是曾经在昆明最受欢迎的ofo,混在三家共享单车的阵营中,再难见那成片的黄色身影。

如果不能重投更多精力来打理昆明市场,对于小黄车而言,春城的这个冬天,将会变得格外寒冷。

❶. ofo小黄车官网、官方微博

❷. 昆明市共享单车运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昆明市共享单车运营服务管理考核办法(试行)》.来源:昆明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

❸. 昆明满街的共享单车没人骑?这次又来个青桔.来源:云南网

❹. 昆明城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2017.来源:昆明城市交通研究所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