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流浪地球”?這些化學知識需要先儲備起來

春節期間,刷爆朋友圈的大片《流浪地球》票房一路飆升,相信不少粉絲也大過科幻癮。該片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在不久的將來太陽即將毀滅,太陽系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而面對絕境,人類將開啟“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人類新家園的故事。

想要“流浪地球”?這些化學知識需要先儲備起來

作為國產科幻大片,憑藉著精彩的故事情節,震撼的畫面和音效,這部影片票房逆襲奪冠。

現在還沉浸在宏大場面聲光大宴中的您,是時候瞭解一下影片相關的這些化學知識了——


何為氦閃?

根據影片中所述,人類之所以要逃離太陽,是因為太陽即將爆發“氦閃”。那麼何為“氦閃”?

據百度百科介紹,氦閃是在中等質量恆星的核心,或是白矮星表面堆積的氦突然開始的核聚變。它是簡併態物質自然引發的爆炸。好吧,小編也沒看明白,簡而言之,太陽的工作機理是這樣的——

太陽中所蘊含的元素包括90%的氫,還有氦和少量較重的元素。在太陽的核心(其體積不足太陽的2%,質量卻超過了太陽的一半)處,氫原子核(也就是質子)在1500萬度的高溫下和極高的壓力下,快速移動,相互猛烈撞擊、融合,形成了氦,太陽便是從此過程中獲取的能量,發出光和熱的,就是如下這個方程式——

想要“流浪地球”?這些化學知識需要先儲備起來

當越來越多的氦堆積在太陽內部,太陽富含氫的核心就轉變為富含氦的核心,不斷升高的溫度下,內核積聚的氦被“點燃”,就會發生由氦劇變成碳的核反應,在短時間內釋放出巨大能量,這種現象被稱為“氦閃”。


氫能利用受到重視

原來,能發生“氦閃”,源頭是氫。現實世界中,氫能的利用越來越受到重視。我國每年生產氫氣2000多萬噸,已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氫氣製備包括多種途徑:化工原料制氫,即通過甲醇、乙醇、液氨等原料分解制氫;石化原料制氫,即使用石油、煤炭、天然氣等資源和水蒸汽反應;電解水制氫,即通過電解水分解為氫氣和氧氣,可利用太陽能和風能發電降低CO2排放。

雖然我國氫氣產量超過全球1/3,目前氫氣基本作為化工原料,作為能源使用尚未形成規模。

氫氣的應用目前主要集中於五個方面:

一是交通。

二是發電。

三是建築的熱電聯供。

四是高質量的熱源。

五是基本化工原料。

我國在燃料電池商用車領域取得的成績已引起全球關注。 受國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鼓勵,國內氫能產業步入爆發期,多地宣佈上馬氫能項目,大力發展燃料電池車,佈局氫能產業鏈。


太空宇航服中的化工新材料

想要“流浪地球”?這些化學知識需要先儲備起來

太空處於真空狀態,沒有大氣層的保護,溫度變化很大,太陽照射時溫度可高於100℃,無陽光時溫度可低於-200℃,同時存在各種能傷害人體的輻射。為保障航天員在出艙活動中能安全、健康和有效地完成任務,宇航服需要特殊設計,必須具備獨立的運作系統,保證航天員離開太空船也能有氣、液、電的供給,保證他的生存、工作和通訊。化工新材料在這方面大有用武之地。

為了應對極端變化的溫度,大多數航天服都會用許多層纖維去隔熱,並再用能夠反射光的布料覆蓋著最外層。

1961年,近代航天服問世。美國人阿侖·謝潑德所用的宇航服內層是塗有氯丁橡膠的尼龍,外層是鍍鋁尼龍,手肘、膝蓋等關節部位縫入纖維切割線以增加靈活性。後來改用壓力氣囊和內部網狀襯裡,在封入空氣壓的壓力囊外蒙上了一層用特氟龍混紡材料織成的網,即使空氣壓使航天服整體膨脹也容易彎曲,這就使衣服在加壓狀態下也能保持相對靈活,具有極佳的運動性。

目前,最先進的航天服材料,在兩層聚氨酯之間夾著厚厚的一層聚合物膠體。如果聚氨酯層出現破損,膠體就在破損部位滲出、凝固,自動將漏洞堵上。


為飛行器減重的碳纖維

《流浪地球》中各色各樣的飛行器讓觀眾大開眼界,如何讓這些飛行器能量供給有限的情況下多堅持一會兒?為飛行器減重至關重要,碳纖維複合材料就派上用場了!

但目前我國碳纖維及其複合材料在航天航空領域的應用佔比與全球20%的平均水平相比偏低。從國內來看,碳纖維及其複合材料在航天領域應用比較多。航天固體火箭發動機已經實現複合材料化,衛星85%以上是用複合材料,飛船、導彈彈體基本都是複合材料。國內航空領域的無人機、直升機、商用飛機、公務機的數量不斷增加,碳纖維複合材料在這些領域的用量會逐漸上升。在C919上,複合材料用量已實現了一定的突破,達到12%左右,應用於平尾、垂尾、後機身等重要部位。殲擊機與直升機等的複合材料用量也在不斷增加,但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雖然進入新世紀,我國碳纖維產業面貌日新月異,但與日美髮達國家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推動碳纖維及複合材料產品和應用創新從跟隨走向引領,需要跨越以下幾道門檻:

01 | 產不足需,規模化水平有限

碳纖維雖然國內產能超過萬噸,但產量不足,初步看僅有兩三千噸。以2016年為例,國內需求在兩萬噸左右,佔世界的1/4左右。供應缺口明顯,規模化水平有待提升。

02 | 成本高

由於許多碳纖維企業的設備,例如聚合爐、氧化爐、低溫碳化、高溫碳化或者石墨化設備等,目前仍然依賴進口;用量較少,開工率低,必然促使成本高。

03 | 下游局面未打開

要打破此種局面,關鍵是要解決碳纖維及其複合材料如何應用的問題。要會用、敢用、好用、多用。


用化工視角來看大片,一定有不一樣的感受吧!

作為化工人,您看懂《流浪地球》了嗎?

想要“流浪地球”?這些化學知識需要先儲備起來

內容來源:中國化工信息週刊 官方微信 (更多化工信息請關注微信號:CCN-weekl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