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对匈奴的反击总共就杀15万人,之后匈奴就一蹶不振了!

匈奴并未在汉武帝时一蹶不振,汉武帝以后一直祸祸中国到了西元90年。匈奴作为一个族群,从中国历史中消失,是在东汉和帝年间。东汉期间有几件事值得特别说说:一是勒石燕然。所幸班固亲笔书写的原文碑刻,刚刚在外蒙一块石头山包上找到,2000年过去,依然铭记着我们祖先的辉煌。主将是窦宪,为了脱罪请兵挂帅去打匈奴,胜利是充话费送的。然而这样性质的一次作战,竟然是汉人与匈奴之间爆发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战争,实在让人感觉槽点满满又不知道从哪儿吐好: 姐姐,饶了我吧,我去打匈奴一顿,给朝廷立功……日子没法过了,我稍微来骚扰骚扰你就惹出这么大阵仗,人都快被汉军砍光了,惹不起,惹不起,我跑远点,跑到你找不着的地方吧……哎呦,我怎么稍微打打你就跑没影了?诶诶,别跑啊,你跑了我再犯错了找谁背锅啊……皇帝外甥: 你还是去死吧。

汉武帝对匈奴的反击总共就杀15万人,之后匈奴就一蹶不振了!

二是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和班固,一文一武,加上卫青霍去病,真是外戚的优秀代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又是一个典故,孤身一人,只带三十六从人,在异国杀掉匈奴使节,断了这国左右逢源的后路,让他只能从汉。之后就这样经营西域,多给他兵都不要,天天光杆司令带着一群联合国小弟们打匈奴,直到建立起西域都护府,扬威万里之外,派出使臣出使罗马(被中亚人坑了,没走到)。

三是拯救大兵耿恭。东汉重置西域都护府后,西元75年春,校尉耿恭带数百士兵,被两万匈奴围困在疏勒城。虽然派出了范羌赴敦煌求援,可倒霉的是,正好赶上皇帝驾崩,可以做决策的人挂了,要等远在万里之外洛阳的新领导宣誓就职……于是就发生了一个可能大家最熟悉但未必知道是典故的典故: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耿恭部被围到断粮,煮盔甲和弓弦吃。匈奴在下面劝降,耿恭说: 你说什么,我没戴眼镜听不清,你派人上来说。

汉武帝对匈奴的反击总共就杀15万人,之后匈奴就一蹶不振了!

匈奴就派出使者,耿恭见到使者就把他砍了,把尸体在城头上烧烤吃了,烤吃了,吃了。所以,岳飞是用典,耿恭才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的那位。时间就这样从春天拖延到冬天,朝廷里发生的一切也让人不由得仰头自豪我们之所以为汉。新皇帝面前讨论要不要救,有人觉得,咱们知道的太晚了,就算去救,等军队到,也只能给人收尸了,还未必有,有这个必要吗?这时有人站出来了,司徒鲍昱慷慨陈词: 朝廷把他们送到危难之地,发生紧急情况了就抛弃他们。对外涨了敌人志气,对内寒了将士们的心。咱们现在不救他们,以后匈奴再打过来了,陛下你用谁能带队伍打仗?汉章帝一听: 可不是嘛!结果不重要,态度很重要。救,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朝廷集结了7000援军,前往解围。76年正月,范羌终于率领着援军一部2000人赶到了疏勒城,等见到耿恭,守军一共还剩余26人,随后撤退,三月回到玉门关时,26人还剩13人。时人评价: 单兵守孤城,不为大汉耻!被牢记于史册。

汉武帝对匈奴的反击总共就杀15万人,之后匈奴就一蹶不振了!

那是一个至今读起来,也与有荣焉,深深为之自豪的时代,强汉这两个字不是吹出来的,是两汉500年打出来的。对抗匈奴的不只是汉武帝,是整个民族前赴后继对外征战,穷追猛打300年,直到把侵略者彻底赶出视线范围,不再敢与汉军接壤。蒙古和新疆,也一直都是中国固有领土,抵抗侵略拼回来的。

汉武帝对匈奴的反击总共就杀15万人,之后匈奴就一蹶不振了!

匈奴的下落。我简单点说吧,一部分进入了中原,被称为南匈奴,慢慢的融入了中华民族。一部分脱离了与汉朝的接触,被称为北匈奴,并不是消失了,而是在现在乌兹别克,哈萨克斯坦一带休养生息,偶尔回头骚扰下汉朝,毫无例外被暴揍回来,然后就一直向西迁徙了。有趣的是,汉匈战争的结局,竟然导致了从未与中国有过直接官方交往的千年帝国罗马灭亡。捋一捋啊: 我们赶跑了匈奴人,匈奴人跑到西北亚,东欧,赶跑了本来在那儿的日耳曼人和哥特人,然后日耳曼人和哥特人就跑到了北欧,西欧,对上了罗马。西罗马被匈奴人,日耳曼人,哥特人轮番折腾,千年帝国灭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