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总督东三省总督、 直隶总督、两江总督、 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闽浙总督、陕甘总督、四川总督、云贵总督的封疆地盘都有多大,他们有怎样不同的结局?


满清一朝,共九大总督:

东三省总督、 直隶总督、两江总督、 两广总督、闽浙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四川总督、云贵总督。

九大总督中,以地位论,最高者却并非直隶总督和两江总督,而是东三省总督,后者设立虽晚,却因其管辖范围为“龙兴之地”,而地位显赫,有疆臣之首称号。

若以权势论,则首推直隶总督,管辖范围是地处京畿要地的直隶省,大致相当于今天北京、天津两市,加上河北省大部分和河南、山东的小部分地区,是为帝都中心区域,重要性可见一斑。

晚清时,直隶总督一般还兼任北洋大臣,管理直隶、山东、奉天三省通商、洋务,办理有关外交、海防、关税及官办军事工业等事宜,可谓权倾朝野,一时之贵,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等皆做过直隶总督之位。

而说到管辖范围之最,则数陕甘总督了,统陕西、甘肃二省。1884年新疆建省后,亦兼管新疆之地,辖百六十六万平方公里。

一般来说,陕甘总督地位不高,仅高于位阶最低的云贵总督。当然凡事都有意外,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时,影响力骤赠,一跃坐上了仅次于直隶和两江总督的第三把交椅。

名,权,地盘,剩下还有钱。

如果说最有钱的总督,则非两江总督莫属,两江辖江南(今江苏、安徽)、江西二省,统今上海地区,是满清最倚重的财政来源。

义和拳乱时,李鸿章与张之洞等自与洋人签订《东南互保》,脱离北京政府拒不执行同时开战十一国的命令,才使得中国最为富庶的东南半壁江山免遭屠戮,未造成经济的大崩盘。

至满清末期,两江总督还往往兼管两淮盐政,还兼任南洋通商大臣,管五口通商事务,也是位高权重。

——闲畔落花



闲畔落花


有清一朝,总督一职位高权重,可以分为8+1+2: 8即:直隶总督、两江总督、 两广总督、闽浙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四川总督、云贵总督;1即:东三省总督,但一般称为“黑龙江将军”,合称九大总督;2即:河运总督,漕运总督。

九大总督中,以地位论,最高者却并非我们一般熟知的直隶总督和两江总督,而是东三省总督,后者设立虽晚,却因其管辖范围为满清“龙兴之地”(清朝祖坟在东北的海城),而地位显赫,有疆臣之首称号,如签订《中俄里瓦几亚条约》的奕山。(东三省省委书记兼三省省军区司令员)

举例:赵尔巽(1844年—1927年)1911年,赵尔巽担任东三省总督,此时全国革命浪潮风起云涌,他调集大军镇压革命,迫使革命运动转入地下。清朝灭亡后,赵尔巽被解除职务,隐居青岛。袁世凯担任总统后,赵尔巽受邀担任清史馆馆长编写清史。1927年,《清史稿》完成,当年赵尔巽在北京病逝,终年83岁。

若以权势论,则首推直隶总督,其管辖范围是地处京畿要地的直隶省,大致相当于今天北京、天津两市,加上河北省大部分和河南、山东的小部分地区,是为帝都中心区域,重要性可见一斑。晚清时,直隶总督一般还兼任北洋大臣,管理直隶、山东、奉天三省通商、洋务,办理有关外交、海防、关税及官办军事工业等事宜,可谓权倾朝野,一时之贵,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等皆做过直隶总督之位。特别是李中堂,可以说是权倾朝野,大学士兼军机大臣,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兼北京市市委书记兼北部战区司令员)

举例:张镇芳(1863年—1933年)张镇芳是袁世凯兄嫂之弟,1912年接替陈夔龙担任直隶总督。没过多久,清帝溥仪退位,袁世凯就任民国大总统,委任张镇芳为河南都督兼民政长。1914年,张镇芳被袁世凯以剿匪无方撤职。此后他先后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和张勋复辟,失败后一度被捕入狱。1928年,他其政从商,在天津任盐业银行董事长。1933年,张镇芳病逝,时年70岁。

以管辖范围论,则要数陕甘总督了,统陕西、甘肃二省。1884年新疆建省后,亦兼管新疆之地,辖百六十六万平方公里。

一般来说,陕甘总督地位不高,仅高于位阶最低的云贵总督。当然凡事都有意外,“晚清中兴四大名臣”的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时,影响力骤赠,一跃坐上了仅次于直隶和两江总督的第三把交椅。(陕西,甘肃省省委书记,中部战区司令员)

举例:长庚(1843年—1914年)宣统元年,长庚担任陕甘总督。清帝逊位后,长庚将总督大印交给布政使赵惟熙。1914年,长庚去世,终年71岁。

若以钱帛论,则非两江总督莫属,两江辖江南(今江苏、安徽)、江西二省,统今上海地区,是满清最倚重的财政来源。义和拳乱时,李鸿章与张之洞等自与洋人签订《东南互保》,脱离北京政府拒不执行同时开战十一国的命令,才使得中国最为富庶的东南半壁江山免遭屠戮,未造成经济的大崩盘。至满清末期,两江总督还往往兼管两淮盐政,还兼任南洋通商大臣,

管五口通商事务,也是位高权重。(江苏省省委书记,东部战区司令员兼外交部常务副部长)

举例:张勋(1854年—1923年)1912年,张勋担任两江总督,负责镇压起义军。清朝覆灭后,张勋为表示对清室的忠心,禁止部下剪去辫子,因此部队被称为“辫子军”。此后,他表面上拥护袁世凯复辟帝制,内心实则是支持清室复辟。1916年,袁世凯去世后,黎元洪担任大总统,段祺瑞担任国务总理,两人爆发著名的“府院之争”,张勋则以调停的名义率军北上,潜入清宫,策划溥仪复辟,史称“张勋复辟”。12天后,张勋的辫子军就被段祺瑞所击败,复辟就此失败,张勋逃入外国租界。1923年,张勋在天津去世,终年69岁。

值得一提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及辛酉政变之前,担任九大总督的一般是满人,满重汉轻,内重外轻。在此之后,地方汉族地主官僚崛起,绅权扩张,并成为维护满清贵族统治的中坚力量。(张之洞则隐隐有恢复汉人天下之心)但最终辛亥革命后,各地督抚纷纷宣布独立,最终推倒了清朝统治。




胜天半子鹏少


清朝时期一共设有11位总督,除了九位封疆总督外,还有漕运、河道总督。

清朝所设立的总督制度,实际上总揽军政大权,是真正的封疆大吏,提高权重。级别上,总督一般是正二品,但是也可以加从一品兵部尚书衔,也可以加正一品大学士衔,所以上下浮动比较大。

晚清时期的很多名臣,都做过总督,比如比较出名的曾国藩、李鸿章等人都做过一省总督,并且主持了洋务运动,是晚清时期的少见的几股清流。

晚清时期最后的九位总督到底做过什么呢?

1912年2月清朝被推翻以后,宣统宣布退位,这些总督就从总督的职位上退了下来,成为了清朝的遗老。

一、最后一位东三省总督赵尔巽

东三省总督顾名思义,负责奉天、吉林、黑龙江东北三省的军政大权,东三省是清朝的“龙兴之地”,地位最高。

清朝灭亡后,这位东三省总督赵尔巽,勾结大家非常熟悉的张作霖,在东北三省对革命烈士和无辜的平民百姓展开了大规模的屠杀。在袁世凯窃位以后,接受了袁世凯的拉拢,主持编篡清史,任清史馆馆长,大肆跪舔清朝的功绩,最后这位蛀虫得以安详晚年,83岁时去世。

二、最后一位直隶总督张镇芳

直隶包括现在的天津,河北、河南、山东的一部分地区,地处京畿要地,就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

这位可怜的直隶总督张镇芳,刚刚上位10天,清朝就灭亡了。但是他的身份比较特殊,与袁世凯还有一定的亲戚关系,所以清朝灭亡以后,受到了袁世凯的重用,并且死心塌地的为袁世凯卖命,镇压革命烈士毫不留情。

也许他唯一做过的几件好事,就是支持教育,多次捐钱捐款兴建学堂,救灾。

三、最后一位两江总督张勋

两江总督管辖江苏(含今上海市)、安徽和江西三省,并且负责与西方列强沟通通商事宜,非常的重要。

两江总督张勋一心一意的追随清朝,清朝灭亡以后对清朝的大辫子眷恋不舍,竟然严令自己的部下留辫子,此被称为“辫子军”。并且还亲自主持了“张勋复辟”,将溥仪又扶上了皇帝的宝座,但是不久就被通辑,只能逃到天津租界,死后被溥仪赠与谥号“忠武”,贻笑大方。

四、最后一位两广总督张鸣岐

两广总督,顾名思义主要负责广东和广西两个省的军政大事。

这位两广总督张鸣岐,靠着贿赂庆亲王奕劻还当上了两广总督。这样一个人在两广总督的高位上,能够做出怎样的事情,可想而知。并且还对革命烈士进行大肆的屠杀,清朝灭亡以后,胆战心惊逃往日本,袁世凯复辟以后才回国。

可恶的是竟然在918事变后,投降日本成为汉奸,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在人民的声讨中去世。

五、最后一位湖广总督博尔济吉特·瑞澄

湖广总督,又被称为两湖总督,总揽湖南、湖北两省军政大权。

清朝最后一位湖广总督博尔济吉特·瑞澄,在任上其实也干了一些实事,并且提出修建川汉铁路,但是对于革命党人一直是仇视的态度。武昌起义爆发后就逃往日本,之后,袁世凯曾任命多位湖广总督都没有到任。

六、最后一位闽浙总督松寿

闽浙总督主管福建、浙江的军民政务,后来还包括台湾军民政务。

闽浙总督松寿,是清政府的一位死忠,在武昌起义爆发后依然非常仇视革命党。福州起义时,松寿组织旗兵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是激战一天一夜后被打败,最终吞金自杀与清政府陪葬。

七、最后一位陕甘总督伊尔根觉罗·长庚

陕甘总督总管陕西、甘肃,包括伊犁在内的三省军政要务。

清朝最后一位陕甘总督伊尔根觉罗·长庚,武昌起义爆发后,曾经起兵镇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给革命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在清朝灭亡以后,就交出印信、黯然退位,没过几年就去世了。

八、最后一位四川总督赵尔丰

四川总督毫无疑问是总管四川地区的军政要务,并且驻地比较固定,就是成都。

清朝最后一位四川总督赵尔丰,与东三省总督赵尔巽是兄弟。正是这位四川总督赵尔丰在镇压保路运动的时候,导致了湖北地区兵力空虚,被革命党人抓住机会发动了武昌起义。最终在武昌起义中被活捉,公审后枪毙。

九、最后一位云贵总督李经羲

云贵总督总管云南、贵州两省的军民政务,一直到清朝末年,共有77位总督。

清朝最后一位云贵总督李经羲,身份比较特殊,是李鸿章的侄子。李经羲非常有趣,曾经担任云南讲武堂的总办,我国很多重要的军事将领甚至元帅,都曾在云南讲武堂学习,并且在日后成为了国家的栋梁。朱德元帅曾经因为耽误了报名时间,差点儿无法进入云南讲武堂学习,就是李经羲特事特办,才得以进入云南讲武堂学习深造。

李京熙担任云贵总督期间,认识到明朝,清朝将要灭亡的事实,对于革命党人发展壮大是若罔闻,甚至是有意的纵容。清朝灭亡时,革命党人想要说服他参加革命,但是被拒绝,后来曾担任民国的总理。

历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样的历史人物。想了解历史人物,学习历史知识的可以关注我,感谢大家支持。


历史公元


除去漕运总督和河道总督,清朝共有9位总督,也是9名最高级的封疆大吏。

直隶总督

其中由于直隶省地处京畿要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直隶总督也被称为疆臣之首,直隶总督按例兼任兵部右尚书右都御史,可直接上奏皇帝。

直隶总督的前身是设于顺治五年的直隶山东河南三省总督。在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咸丰年间屡经升降裁撤,到了同治九年,清廷将北洋通商大臣一衔一并授予直隶总督,从此直隶总督多驻天津,冬天回到保定,原因是冬季是外贸淡季。

直隶总督管辖的范围是直隶省,包括今天的天津,河北大部与河南、山东小部。既然作为疆臣之首,直隶总督人选当然非常重要,在顺治到乾隆年间,基本都是在满八旗或汉八旗中选择,比如首位直隶山东河南总督张存仁,就是明朝宁远副将,崇祯四年投降皇太极,被编入汉军镶蓝旗,随清军入关,表现得忠心耿耿,击破南明鲁王朱以海部属,擒杀马士英,因此得以官居一品,深得清廷信任。雍正年间,人选稍有放宽,开始出现了汉人总督,比如首位汉人直隶总督,江西临川人李绂。

清朝最有名的几位直隶总督,大概是乾隆朝的刘墉、道光朝的穆彰阿、同治朝的曾国藩、李鸿章,光绪朝的荣禄、袁世凯等,这与他们所处年代的时局分不开。

最后一位直隶总督,是袁世凯的表弟张镇芳,张镇芳当然是始终忠于袁世凯,大清灭亡后,张镇芳仍然在袁世凯手下担任要职,袁世凯去世张镇芳投靠张勋,在张勋复辟之后被任命为内阁议政大臣、度支部尚书。复辟失败后被逮捕,随后保外就医,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张镇芳病逝。享年71岁。

两江总督

两江总督总管江苏、安徽和江西三省的军民政务,是在当时全国所设总督中,唯一掌管三省,是管辖省份最多的总督,政治地位仅次于直隶总督。

首任两江总督是汉军正白旗的马国柱,当时名称是江南江西河南总督,也就是两江总督的前身。两江总督人选直到嘉庆年间,都基本由八旗把持,只有寥寥几位汉人,道光年间,汉人总督开始增加,直到清末。最出名的两江总督,有康熙朝的于成龙,道光朝的陶澍、耆英,咸丰朝的何桂清、曾国藩,同治朝的李鸿章、马新贻,光绪朝的沈葆桢、彭玉麟、左宗棠、曾国荃、张之洞、端方。

最后一任两江总督是张勋,此君以复辟留名史册,复辟失败后避居天津租界,1923年病逝,终年68岁,前清宣统帝谥之为忠武。

闽浙总督

闽浙总督,正式官衔为总督闽浙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饟兼巡抚事,总管闽浙的军政、民务。

顺治二年,设浙闽总督,总督府驻福州。首任浙闽总督还是张存仁,就是上文那位首任直隶总督,他在浙闽总督的位子上坐了两年调任直隶总督。从顺治到乾隆三年之间,浙江福建的管辖权时分时合,有时设福建总督,有时设浙江总督,到乾隆三年,闽浙总督乃定直到清末。

较有名的闽浙总督有范承谟、朱昌祚、福康安、马新贻、端方等,最后一任闽浙总督是松寿,满洲正白旗人,辛亥革命爆发后,闽军举事,松寿兵败,吞金殉国。

云贵总督

云贵总督,正式官衔为总督云贵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饟兼巡抚事,总管云南和贵州的军民政务。顺治十六年,设立经略,然后改设总督,首任总督是洪承畴,当时的职位是湖广两广云贵总督。

比较有名的云贵总督有洪承畴、赵良栋、福康安、林则徐、魏光焘,末代总督是安徽庐州人李经羲,是李鸿章三弟李鹤章之子。李经羲算是比较开明的人士,蔡锷、唐继尧等留学日本的学生都是他起用的,还创设了著名的云南陆军讲武堂,他对镇压革命派也并不积极,所以革命军也没有为难他,昆明起义时李经羲被抓,但被蔡锷释放,逃往上海,随后活跃在民国政坛,1925年9月18日,李经羲在上海病逝。享年69岁。

湖广总督

湖广总督又称两湖总督,正式官衔为总督湖北湖南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饟兼巡抚事,正式简称为湖北湖南总督,总管湖北和湖南的军民政务。因为湖北、湖南两省在明朝时同属湖广省,因此通称为湖广总督。

湖广总督的前身是顺治元年所设置的湖广总督,总督府驻武昌,康熙七年被废,康熙十三年把川湖总督改称为湖广总督,光绪三十年裁撤湖北巡抚,由湖广总督兼理湖北巡抚事。

洪承畴、林则徐、周天爵、官文、李鸿章、李瀚章、张之洞等都担任过湖广总督。末任总督是正黄旗人瑞澄,为大学士琦善之孙,黑龙江将军恭镗之子。这是个悲剧人物,年少时就纨绔成性,与劳子乔、岑春煊并称“京城三恶少”。1910年升任湖广总督后,在武昌起义中的表现堪称大清猪队友,起义爆发后瑞澄弃城而走,乘坐军舰从汉口,经过芜湖、九江、逃到上海,随后又远远地逃到日本,到了宣统退位后才敢回到上海,1915年在上海病逝。

两广总督

两广总督总管两广(即后世广东,包括今海南省,和广西两省)的军民政务,清朝正式官衔为总督两广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饟兼巡抚事。

清朝的首任两广总督是汉军八旗的佟养甲,佟养甲与李成栋一起灭亡了南明绍武政权,值得一提的是,佟养甲镇压南明手腕非常残酷,在双门底,佟养甲把绍武帝一家二十余口全部砍头,在四牌楼,他腰锯死了陈子壮,活剐了陈邦彦,号令了阵亡的张家玉的首级。不过没多久,佟养甲就与李成栋发生矛盾,李成栋发动兵变,宣布反正,处死了佟养甲。

末代两广总督是张鸣岐,辛亥革命后曾被广东革命军立为广东都督,后逃到日本,抗日战争时期与日本合作成为汉奸,1945年9月15日病逝。

东三省总督

东三省总督正式官衔为总督东三省等处地方兼管三省将军、奉天巡抚事,在清末总管奉天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的军民政务。前身是康熙元年所置的辽东将军,后改为奉天将军、盛京将军。光绪二年加总督、兵部尚书和都察院右都御史的头衔。

末代东三省总督是汉军正蓝旗人赵尔巽,在他任内,张作霖得到重用,逐渐发迹,辛亥革命后息隐青岛,民国三年被袁世凯委任为清史馆馆长,《清史稿》由他主编,民国十六年(1927年),《清史稿》完稿,旋即逝世于北京。

陕甘总督

陕甘总督,正式官衔为总督陕甘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管理茶马、兼巡抚事,始设于中国明朝时期,总管陕西和甘肃两省的军民政务。

年羹尧、岳钟琪、傅尔丹、福康安、杨遇春、曾国荃等都担任过陕甘总督,末代总督是满洲正黄旗人长庚。武昌起义爆发后,西安等地继而响应。长庚与伊犁将军志锐、陕西巡抚升允等谋划迎宣统帝溥仪西迁,并占据潼关以西为根据地谋求恢复。升允率领甘军反扑,连下十余城,然而这是宣统却退位了。旨意传至兰州后,长庚只得将总督印交付布政使赵惟熙后回到北京。袁世凯曾希望其担任北洋政府的边省将军,但长庚没有接受。民国三年(1914年),长庚病逝。

四川总督

四川总督,正式官衔为总督四川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饟兼巡抚事,总管四川省的军民政务。首任四川总督是汉军正红旗人李国英,原来是左良玉部下总兵,顺治二年降清后跟随肃亲王豪格征讨张献忠立功。

末任四川总督许多人认为是赵尔丰,其实应该是端方,赵尔丰于1911年4月被任命为四川总督,8月2日到任,9月10日就被免职,由端方署理。当然端方的结局和赵尔丰类似,最终都被斩首,成为了起义的投名状。端方倡导新式教育,颇有建树,赵尔丰更是抵抗住了英国对川藏的强力渗透,展现了卓越的经营边疆的才干,两人都罪不至死,不过在当时的乱世之下,有谁会在乎这一切呢?

以上列举的这些总督代表,人人都有本故事,三天三夜也讲不完,考虑到篇幅,就不一一详述了。


小院之观


满清时期,清廷在全国相继设立了22个省,而这些省的最高行政长官就是各省的巡抚。但是在当时清廷为了能够更方便的协调各省和各镇之间的关系,统一事权,防止各省、各镇互不相属,互相推诿的情况出现。同时也为了加强中央对于地方的控制,遂决定在一省或数省设立一些相对自主的片区,由总督来总领亦或节制这个片区军政事务和文武官员。



而终清一朝,清廷一共在全国设立了九个由总督领导的片区。即东三省总督、直隶总督、两江总督、两广总督、湖南湖北总督、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云贵总督和四川总督。那么这九个总督所管理的区域有多大呢?他们的职责都有什么呢?最后的结局都是如何的呢?这里我就为大家一一揭晓。

东三省总督

东三省总督辖奉天、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并总管三省的军民政务,可以说按照地位来说,东三省总督可谓是天下第一督,毕竟他管理的是满族的龙兴之地满洲啊。东三省总督的前身是盛京将军,在当时东三省的军政事务几乎都有盛京将军管理,但是在晚清随着封禁政策的松弛,流民陆续出关垦殖,而这就是后世熟知的“闯关东”。



随着大批的关内汉人进入到东北地区,东三省曾经的旗民并治体制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于现今的需求。最终在光绪三十三年,清廷在东三省建立行省,改盛京将军为东三省总督,兼管三省将军事务,并增设奉天、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巡抚,而徐世昌就是东三省第一任总督。 但是与内地总督不同的是,东三省总督的权力远远大于内地的总督。在清廷设立东三省总督时就明确规定了该总督是高于三省巡抚之上的总揽行政、军事、财政等各项大权的最高长官,而不似内地的总督只能是节制巡抚,而不能直接管理巡抚。甚至直到宣统元年,东三省总督更是直接兼领了奉天巡抚。



可以说东三省总督正如后人所说“盖除封建时代割据一方之诸侯,殖民地镇压异族之总督外,权任未有若此者。” 但是权力如此大的东三省总督却只有三人担任过,未代总督就是赵尔巽。1912年2月12日宣统在袁世凯的逼迫下被迫退位,满清灭亡而随之东三省总督在东三省的统治也宣告终结。而民国则不再在东三省设立总督,而是分别设立了奉天督军、吉林督军和黑龙江督军,由中央统一管理。

直隶总督

直隶总督辖直隶、山东和河南三省,总领三省的军民政务,并负责管理海河水系各河及运河事务;管理直隶、山东、奉天三省通商、洋务,办理有关外交、海防、关税及官办军事工业等事宜;兼管长芦盐政,及兼管直隶巡抚事。



顺治五年为了更有效地组织力量抵抗南明的军事进攻,清廷遂在直隶、山东和河南三省设立了三省总督一职。顺治十五年改直隶巡抚,后顺治十八年,清廷决定先后在浙江、江西、四川、广东等十五省设立总督一职,于是直隶巡抚就变成了直隶总督 ,自此遂成定制。直隶第一任总督是清朝重臣苗澄。



1912年2月12日满清宣告灭亡,直隶总督在直隶地区的统治也宣告终结,末代直隶总督是张镇芳。后北洋政府时期将直隶长城以北改属热河、察哈尔两个特别区域,分别由热河都统和察哈尔都统负责管理。之后1928年国民政府时期,改直隶为河北省,由河北省主席管理。

两江总督

两江总督辖今江苏、安徽、江西三省和上海市,总领三省一市的全部军民事务,并负责操江,江苏河道的疏浚及堤防,两淮盐政,及管理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及潮州、琼州、淡水各通商事务及各项“洋务”等事务。



两江总督的前身是顺治四年在江宁所设的江南江西河南三省总督。后河南归直隶总督管理,而江南则被分割成江苏和安徽两省,之后在康熙二十一年清廷将江西、江苏和安徽设立成一个总督区,而这个区的总督就定名为两江总督,后成定制。第一任两江总督为于成龙。



随着满清的灭亡,两江总督遂被废,未代两江总督为张勋。后北洋时期分别在江西、江苏、安徽和上海设立了督军和民政长职,分别管理各省的军务和政务。

两广总督

两广总督辖广东和广西,总领二省军民事务。两广总督的前身就是广东总督,当时的广东总督还兼辖广西。康熙二年,清廷在广西也设立了总督一职,但不久遂废,广西政务再次归广东总督管理。后在雍正十二年,广西和广东正式归一个总督管理,而也就是两广总督。第一任两广总督是鄂弥达。



满清灭亡后,两广总督遂废,未代两广总督是张鸣岐。而后北洋政府时期,两广总督曾经的职责被广西、广东督军和广西、广东民政长所取代。

湖广总督

湖广总督辖湖南和湖北,总领两省的军民政务,并兼任湖北巡抚事。其实在清康熙二十六年后湖广总督就不再叫湖广总督了,而是叫湖北湖南总督,只不过在明朝时期湖南和湖北归湖广省管理,所以人们就习惯称这个总督为湖广总督。第一任湖广总督为蔡毓荣。



满清灭亡后,湖南湖北总督遂废,未代湖南湖北总督为段祺瑞。北洋时期湖南湖北总督被湖南、湖北督军和民政长所取代。

闽浙总督

闽浙总督辖福建、浙江和台湾,总领三省军民政务,并兼任福建巡抚事。闽浙总督的前身是福建总督,顺治五年该总督改名为浙闽总督,并辖福建。顺治十五年,浙江和福建分别设立总督一职。后在康熙十二年,浙江总督被废,浙江改有福建总督管辖,三年后改名为福建浙江总督。直到乾隆三年合并浙江和福建总督为闽浙总督,自此成定制。后光绪十一年台湾建省,台湾巡抚也归闽浙总督节制。第一任闽浙总督为杨廷璋。



满清灭亡后,闽浙总督遂废,未代闽浙总督为松寿。北洋时期闽浙总督职权有各省督军和民政长接任。

陕甘总督

陕甘总督辖陕西、甘肃和伊犁三省,并总领三省军民政务,及兼管茶马和巡抚事务。陕甘总督前身是顺治二年所设的陕西三边总督,初期先后兼管了四川和甘肃两省,后在康熙五十七年四川单独设立总督后,三年后该总督改名为川陕总督。乾隆二十五年经过反复的几次兼管和改名后,陕甘总督总成定制。第一任陕甘总督为尹继善。



满清灭后,陕甘总督遂废,未代陕甘总督为长庚。北洋政府时期陕甘总督被陕甘边防督办替代。

云贵总督

云贵总督辖云南和贵州两省,总领二省军民政务,并兼管云南巡抚事。云贵总督的前身是贵州总督,康熙三年,清廷废除了云南总督,将云南交由贵州总督管理。康熙二十六年,云贵总督始立并成定制。雍正十年,云贵总督还兼管广西,二年后废,重新掌管云南和贵州。第一任云贵总督严格意义上是洪承畴。



满清灭亡,云贵总督遂废,未代云贵总督为李经羲。北洋时期云贵改有督军和民政长管理。

四川总督

四川总督辖四川,总领一省军政事务,并兼四川巡抚。顺治十四年四川总督始立,后被废,四川相继被川湖总督、陕甘总督和湖广总督兼管。乾隆十三年,因大小金川之战,四川总督被再次恢复,并成定制。第一任四川总督为刘兆麒。



满清灭亡后,四川总督遂废除,未代四川总督为赵尔丰。后北洋时期四川有四川督军和民政长共同管理。

可以说满清九位总督在满清灭亡都被废除,之后北洋时期再未复立,自此曾经无比荣耀的封疆大吏再未出现。各省也有督军和民政长共同管理,再无巡抚和总督。


澳古说历史


满清王朝为便于统治和管理,曾经在行省的基础上在全国设立了九大总督,它们分别是:直隶、两江、闽浙、两广、湖广、云贵、四川、陕甘、东三省。

如果仔细分析一下,我们发现今天搞的城市群与清朝九大总督管理的范围确实有很大的重合性:

直隶总督----京津冀;

两江总督(南直隶或江南省)----长三角;

闽浙总督----海西城市群;

两广总督----珠三角(粤港澳)+北部湾;

湖广总督----长江中游城市群(中三角);

四川总督----成渝城市群;

陕甘总督----关中城市群+兰西城市群;

东三省总督----辽中南城市群+哈长城市群。

如果再加上河南的中原城市群和山东的半岛城市群,基本上就快把中国的城市群说全了。

其实,如果中国按流域划分经济圈,大体上可分为九大经济圈,当初满清九大总督的管辖范围与这些经济圈大体上是对应的,现在搞的城市群也是在这些经济圈的基础上形成的:

一、长江下游经济圈(华东):

主要包括沪苏皖+浙北,对应满清的两江总督(南直隶或江南省),形成的城市群有长三角;

二、长江中游经济圈(华中):

主要包括鄂湘赣,对应满清的湖广总督,形成的城市群有长江中游城市群(中三角);

三、长江上游经济圈(西南):

主要包括云贵川渝,对应满清的云贵总督和四川总督,形成的城市群主要有成渝城市群;

四、珠江南海经济圈(华南):

主要包括粤桂琼港澳,对应满清的两广总督,形成的城市群有珠三角和北部湾城市群;

五、东南沿海经济圈(东南):

主要包括浙闽台,对应满清的闽浙总督,形成的城市群主要有海西城市群;

六、黄河上游经济圈(西北):

主要包括陕甘宁青,对应满清的陕甘总督,形成的城市群有关中城市群、兰西城市群、宁夏沿黄城市群;

七、黄河中游经济圈(中北):

主要包括晋豫鲁,当初满清未设总督,形成的城市群主要有中原城市群、晋中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

八、环渤海经济圈(华北):

主要包括京津冀+鲁辽沿海,对应满清的直隶总督,形成的城市群有京津冀、辽中南、山东半岛;

九、东北三江经济圈(东北):

主要包括辽吉黑,对应满清的东三省总督,形成的城市群主要有哈长城市群和辽中南城市群。


和语涛声


清朝的这些总督中,地位最特别的是东三省总督,因为这里是清朝的龙兴之地。它的成立比较晚,是开柳条关之后才有的。

地理位置最重要的当然是直隶总督,这里是京畿要地。从官品上看,他是从一品,比一般的正二品总督要高一级,还常常兼北洋大臣,所以地位最高。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就干过这个职务。

其次是两江总督,在财权上最重,管辖着江苏,安徽,江西,还兼南洋大臣。曾国藩、李鸿章也干过这个职务。

接下来是两广总督跟湖广总督,地位差不多。

闽浙总督治福建、浙江两省,四川总督治四川省,这两者差不多。

面积最大的是陕西总督,因为治下有陕西、甘肃、新疆。在这个职位干过的最有名的当属左宗棠。他在的时候,陕西总督的权势又仅在两江、直隶之下了。可见,也是因人因事而异。

云贵总督可谓地位最低,也最没有存在感。

题主说的结局,应该是指未代总督吧。下面就聊聊他们。以前写文章聊过,就直接搬山过来。

第一位:东三省总督赵尔巽。

东三省以前是清王室的龙兴之地,清兵入关之后,这里被封锁了起来。到后面,才开始设省并且有了总督。虽然晚,但因为东三省地位独特,所以在诸总督中,地位倒是最高。最后一位总督是赵尔巽,汉军正蓝旗,著名大城市铁岭人,进士出身。

到了辛亥革命,当时的革命形势是南方热火朝天,越到北方越没气息,所以东北那一块革命党人没什么势力,赵尔巽杀了不少人,把这一块镇住了,东三省是最后降下大清黄龙旗的。

以前有亲问过,满清亡了,满清贵族为什么不去东北啊,这个情况就复杂了,论忠心度,当时的东北是具备这个条件的,但当时东北刚经历大瘟疫,估计溥仪不想去也不敢去。

虽然搞了镇压,但革命是大势,赵尔巽后面就下岗了,袁世凯请他当顾问,他没去。

最后被袁世凯忽悠着去修清史,他算是总编,不过,书没编完,他1927年就去世了,抢在去世前出了一个草稿。

现在这个清史还叫稿,不能叫清史,因为还是一个未完成的东西。

直隶总督张镇芳

直隶是现在河北天津以及北京这一代,京师脚下,是极为重要的岗位。最后一位直隶总督叫张镇芳,河南人,是袁世凯兄嫂的弟弟。原本直隶总督是袁世凯,因为满清要雪藏他,让他回去养老寒腿去了,张镇芳就接了班。清朝倒台后,他自然跟随袁世凯,袁世凯任命他为河南都督,是袁世凯称帝的坚定拥护者。在袁世凯去世后,又跟着张勋闹复辟,被抓起来判了一个无期徒刑 ,后面破钱免灾,出了狱,但从此远离军政,开始搞银行经商,于1933年去世,死时七十岁。

他的儿子张伯驹(过继)名气更大,中国收藏界的一哥,民国四大公子之一,最牛的事就是抢先从溥仪手中收购了大量的名画,然后捐给了博物馆。这其中有《平复帖》《游春图》等,件件都是价值连城的国宝。

两江总督张勋

两江总督可以说是最有钱的总督了,未代两江总督就是搞复辟的张勋。他是武昌起义后派到南京当两江总督的,还算卖命,大清国都亡了,他的手下还留着辫子,搞起了复辟,失败后逃到天津,直到1923年去世,运回老家江西安葬,一辈子都没有剪发。

自称:吾回天无力,尚可独善其身。脑袋在、辫子不掉!真吾大清股肱之臣。

可算是未代总督中最顽固的。

闽浙总督松寿

闽浙未代总督叫松寿,满洲正白旗人,他是唯一为大清国殉死的总督。

武昌起义爆发后,当时大家都劝他投降,他不听,要搞顽抗,给妇女发兵器,让大家死拼,结果旗兵不给力,激战一夜后依然失败,松寿吞金自杀。

湖广总督瑞澄

最有名的湖广总督是张之洞,而未代湖广总督可以说是大清掘墓人,他叫瑞澄,满洲正黄旗人,我们知道武昌起义是一场突发事件,没有人想到会成功,就是半年前,孙中山组织的黄花岗起义就以惨烈失败而告终。

而武昌起义能成功,要多谢这位湖广总督。当时四川搞保路运动,湖北的新军很多都调到了四川,造成湖北的空虚,革命人党就准备起义了,结果制造炸药的时候,一位革命党人把烟头扔到了火药堆里,造成了爆炸,随后而来的官兵从现场一个保险柜里搜到了起义者的名单。

当时,有两个意见,一个是销毁名册以安众心,一个是按名单抓人,可是瑞澄走了一个折中,只抓了首要的几十个人,也没有公布名单,也没有销毁。这一下,反而搞得军心惶惶,因为人人都自觉被盯上了,最终导致武昌起义。

起义时,只要瑞澄坚守还有救,他偏听了小老婆的话,在墙上打了一个洞,从洞中钻出去跑到了长江的船上。

这一下,兵败如山倒。印证了那句话: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领导。

可以说,是他的愚蠢替大清挖了最后一个大坑,后面,他逃到了上海,听说要治他的罪,又跑到日本。他这一逃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各地一起义,管事的纷纷跑路。

等大清逊位,他回到上海,于1915年去世。

两广总督张鸣岐

两广总督是压力最大的,因为太平天国、孙中山多在两广地区活动,这里是反清势力最旺盛的地区。最后一位总督叫张鸣岐,山东人,他是花了数百万走袁世凯的路子跑到广东来当总督的,武昌起义后,他也是向瑞澄学习,带着自己搜刮来的钱财跑路了,后面回国当了袁世凯的顾问,是袁世凯当皇帝的吹鼓手,最为人不耻的是九一八事变后,勾结日本当了汉奸。1945年,日本要战败了,他还组织法会,为日本人祈祷。日本战败后,据说是被骂死了,估计是自己吓死的,可以说是亡国总督中最没脸的一位。

陕甘总督升允

这位的未代总督叫升允,蒙古镶黄旗人,是个顽固派,原本就当过陕甘总督,因反立宪被退休。武昌起义后,火线复职为陕甘总督,带着兵马反攻西安,准备给满清留一块东山再起的地盘,把溥仪接到西安来。西安这个地方倒合适,只是没等他成功,溥仪就退位了。溥仪退位之后,他还坚持跟革命党人死磕。此后又积极运作复辟,而且跟日本走得很近,老想着借日本的力量,在九一八事变后去世。

从满清的角度来看,也算是相当愚忠的一位了。

四川总督赵尔丰

东北人,是东三省未代总督赵尔巽的弟弟。

赵尔丰这个人还是有点才干的,他在四川干过一件大事,就是打败了英国操纵的西藏叛军,使西藏保留在中国的版图之内。当时,他还准备向西藏地区进行移民。

不过,他在任时,四川发生了保路运动,他率兵镇压,人称赵屠夫,保路运动可以说是武昌起义的引子。武昌起义后,赵尔丰被公审处决。其实这个人还是有历史功绩了,并非只有反动的一面。甚至他如果在保路运动之前死去,那就是跟左宗棠一样的国家英雄了。

云贵总督李经羲

李经羲是李鸿章的侄子,他在当云贵总督时,任云南讲武堂的总办,曾经说云贵总督可以不做,但讲武堂不可以不办。结果这个讲武堂出来的人都不保大清,大多是革命党人。朱德就是这个学校出来的,还是李经羲特批入学的。而他本人算比较开明的,蔡锷在云南搞革命串联,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武昌起义后,蔡锷是把他礼送出境。到达上海时,他被人抓住剪了辫子,此后投靠袁世凯,跟赵尔巽一起成为嵩山四友。就是袁世凯的四个老伙伴。

1925年的时候,在上海去世。

这九位就是满清最后一代封疆大吏了,可谓结局各不相同,有殉死的,有被斩杀的,也有寿终的,还有当汉奸的。最让人叹息的大概就是赵尔丰吧。清朝体制内不是没有人才,只是无法人尽其才罢了。


脑洞历史观


你说的应该是民国的时候吧?别的总督我不知道,如果论地盘来说的话东北王张作霖的地盘当时应该是最大的,他的地盘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还有内蒙古!单独一个内蒙古多大您想想,况且还有东北三个省份了,当年的张作霖真可谓是名副其实的“王”。张作霖的结局有点惨,被日本人炸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