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問》和《一代宗師》外的詠春之王葉問,有著怎樣的傳奇人生?

葉問這個人物走入了中國人的精神世界,迅速躥升為了中華義士的典範人物。是從鄄子丹版《葉問》和梁朝偉《一代宗師》開始的。

《葉問》和《一代宗師》外的詠春之王葉問,有著怎樣的傳奇人生?

而歷史上的葉問,有著怎樣的傳奇人生呢?

葉問是廣東佛山桑園人,祖籍為南海羅村聯星潭頭村人,其父親因避“紅頭軍”之亂,才搬往佛山桑園居住。在七歲時,便拜師入陳華順門下。

《葉問》和《一代宗師》外的詠春之王葉問,有著怎樣的傳奇人生?

陳華順是南海拳王梁贊的得意弟子,入門前以錢銀找換業為生,人稱之為找錢華。當時陳華順年事已高,與葉問年齡相差四十歲之多,故葉問也以華公相稱,而陳華順對此年幼弟子極為疼愛,自收葉問為徒後,則不再接受任何人士拜門學技,葉問成為陳華順封門弟子,各年長師兄如吳仲素、陳汝棉、雷汝齊等,對此年幼師弟,更是照顧有加。

華公逝世後,葉問再隨師兄吳仲素鑽研拳技。到葉問十六歲那年,遠離佛山,赴港求學,所以葉問不同於一般的武夫,可謂是文武雙全的儒將。

葉問在家族中排行第二,他家祖上頗為富有,其祖居佛山福賢路,號稱“桑園”,為佛山一大家,桑園內佔地甚廣,大屋連綿達數條街位,大門在左側,為佛山著名的茶樓“桃園居”,隔鄰為全佛山最著名的餅食店“公興隆”,該店以芝麻餅見稱。“桑園葉姓”在佛山,可說是無人不知。

《葉問》和《一代宗師》外的詠春之王葉問,有著怎樣的傳奇人生?

葉問興趣廣泛,尤其喜歡參觀鬥蟋蟀,其原因是廣東的蟋蟀非常勇猛善戰,相鬥即定輸贏。因此兩蟋蟀鬥下來,可以大戰數十回合,更有蟋蟀的腿都打斷了,仍然勇猛搏殺,比起擂臺大戰,更為過癮。除了鬥蟋蟀,鬥狗也是所好也,至於葉問觀看鬥狗,多是與另一武林高手共往參觀,他就是蛇形刁手梁家芳師傅,他與葉問同是武林中好朋友,也是同鄉,可說是深交。葉問閒暇之餘,每日隨三、五好友在茶樓飲茶,偶爾也來幾圈衛生麻將,可謂是愜意之至。

《葉問》和《一代宗師》外的詠春之王葉問,有著怎樣的傳奇人生?

中國人在此年代,就被外國人看做東亞病夫,有一次葉問看見七八個外國海員當街欺辱婦女,一向喜歡打抱不平葉問上前制止,與七八個外國大漢戰在一處,但雙拳難敵四手,不到幾個回合就漸落下風,就在此時一個青年人大喊一聲,擠入圍觀的人群,同葉問一同合戰外國大漢,最終打得七八個外國人人仰馬翻,落荒而逃,此青年人正是梁贊之子梁壁。

《葉問》和《一代宗師》外的詠春之王葉問,有著怎樣的傳奇人生?

得知眼前的正是詠春大師梁贊之子,葉問當即拜其為師,因而有緣再隨梁壁深造詠春拳技,轉眼過了兩三年時光,葉問因不斷得到梁壁指點,使詠春拳技能臻入化境。

當然,還有一種說法。葉問當初遇見梁壁,是因為梁壁找到葉問,要求與他比武,但無論葉問如何進攻都被他一一化解。葉問一問,方知原來這是師叔梁壁。

民國初年,被譽為中國四大鎮的佛山,每年都流行“秋色”遊行盛會,以展示特殊的民族手藝,每年遊行都是人山人海,更有來自外鄉遊客。

在一次的“秋色”遊行中,葉問與其表妹數人共觀“秋色”遊行,突有一當時的軍閥排長對其表妹做出不禮貌行為,當時葉問身穿長衫,薄底禮絨鞋,甚似王孫公子打扮,而且體形並不高大,斯文一表,望似可欺負,對方便是色膽包天,上前欲對其表妹動手動腳。這時,卻被葉問突然標身進步,以慣用的詠春拳手法,來個攤打齊發,即見對方當場應身倒地,一向欺壓百姓的地方軍閥,卻突然敗在一個斯文書生手下,哪肯嚥下這口氣,更是惡向膽邊生,起身拔槍,當時的葉問,一個轉馬瀉身來了個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法,握住對方的左輪手槍,並以其大拇指的力量,直壓左輪手槍的轉輪,竟然把左輪手槍輕芯壓曲,使其不能發射。(這個情節被原原本本的移植到了電影中,並非虛構的。)

《葉問》和《一代宗師》外的詠春之王葉問,有著怎樣的傳奇人生?

在日軍攻佔佛山後,葉問的過人功夫,早被日本憲兵隊聞悉,欲邀請擔任憲兵隊的中國武術指導被拒之後,指派武術高手與葉問比武,言明若葉問被打敗則聽命差使,葉問在無法拒絕的情況下,只好接受比武,來者卻是身材高壯,拳重馬健,葉問擺出詠春樁手,二字鉗羊馬,目視對方,卻一言不發,誘待兵來將擋,對方搶先出手,以箭標馬進迫,葉問即變前鋒的樁手為耕手,耕去對方箭,並同時轉身跪馬,拿正對方前腿之後膝位,迫使對方突然失去重心,對方雖未中招,卻是敗相畢露,葉問也及時收馬,一聲承讓,跳出比武畫地,真是高手過招,點到為止。

事後,葉問在眾人的掩護下逃走,而這場比武由於時間極短,被人戲稱為“不到一分鐘”。比武后的葉問,擔心激怒日本軍閥,暫離佛山,但卻暗助我敵後工作行動開展,也曾參與軍統培訓。

抗日戰爭勝利後,葉問雖有一身武功,卻放棄設館授徒,在縣府刑事單位任職,歷任佛山任警察局刑警隊隊長,升督察長、代理局長,擔負除暴安良工作,曾親手偵破佛山沙坊之劫案,並在昇平路昇平戲院內親擒劫匪,更得上級賞識,最後於1949年出任國民黨政府廣州市衛戌司令部南區巡邏隊上校隊長。 但此時期也有鎮壓地下黨組織的行為。

1949年因為葉問去香港投靠表姐,留下妻子及三名年幼兒女,利用通行證,與大女兒先到澳門,後再到香港。葉問生前從來不說之前在大陸的事,甚至連兒女都不知道。來港後換取身份證時,他自己改名葉溢,而且虛報生於1893年。這段歷史在76年大陸改革開放後由好友李民在報章說及其出身。

《葉問》和《一代宗師》外的詠春之王葉問,有著怎樣的傳奇人生?

葉問來到香港,由好友李民之推介,認識飯店公會理事長梁相,梁相也是武術愛好者,可說是武林中人,曾習龍形摩橋,得知葉問為詠春拳陳華順門人,即行拜師學技,並請葉問在九龍深水埗大街的飯店公會公開傳授,當時除李民、梁相外,尚有駱耀以及其外甥盧文錦等,不到十人,而李民與葉問早已是世交,可說是亦師亦友,以後有葉步青、徐尚田等相繼投入,由於求技者日漸增加,當時投入學技的,以九龍這邊的人最多,由於求學詠春拳技連綿不斷,為了有更大的空間和場地,葉問再三遷換場地於九龍利達街、李鄭屋村、九龍興業大廈,並分出晚間若干時段,到香港荷李活道執教,使詠春拳技推遍九港九每個角落。

《葉問》和《一代宗師》外的詠春之王葉問,有著怎樣的傳奇人生?

葉問的弟子都願意追隨終身,葉問除了詠春拳外,全套108式樁法和八斬刀法皆在此時傳出。李小龍和梁紹鴻是此處的早期學生。由於李鄭屋村地方狹窄,並無處可放置木人樁設備,這時期的學生鮮能接觸木樁長棍。

七十歲的葉問,其功力並不遜色於青壯年時代,時在香港黑社會搶劫之風最盛時期,因此葉問常在夜間四處巡視維護地區治安,一旦見到有流氓劫匪出刀意圖搶劫路人,往往只見黑影一現,葉問就以疾風式的蹬踢踢向流氓,瞬間劫匪被踢出十數尺之外倒地不起。利達街也因此成為香港唯一安寧的地方。葉問也因此多次受到香港政府的表彰,得到“優秀市民”的稱號。

葉問正室為其生兩子兩女,長子葉準,次子葉正。其妾室為其生一子,名叫葉少華。另還有一女,名字不詳。由於是同父異母的兄弟,葉問死後,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分完家產,來往甚少。

葉問晚年後期收授梁挺為封門弟子,將當時詠春體育會班徒交與梁挺繼續教授並委以詠春體育會總教練職務;及後由梁挺所創辦的“國際詠春總會”發展出來的梁挺詠春拳系,發展遍佈全球65個國家和地區、4000多個支部,子弟門人近200萬之眾,蜚聲國際、載譽全球;國際詠春總會成為目前全球最大的武術組織。

《葉問》和《一代宗師》外的詠春之王葉問,有著怎樣的傳奇人生?

成立“詠春梁挺拳術總會”,當了總教練來繼續傳揚詠春拳。葉問不但不反對,更親書“樹大根深,枝葉茂盛,哪怕強風搖動”給梁挺以作鼓勵,並讓當時體育會負責人鄧生對同門放言“不欽定繼承人;讓功夫了得、子弟眾多、聲名顯赫的人,自承繼承人。”

葉問的特別厚愛與青睞,賦予了梁挺無比強大力量,推動著梁挺傾力畢生對詠春拳赤誠地承、炙熱地傳,不遺餘力、完全奉獻。這股力量,承載著“梁挺詠春”成功穿越不同國界、不同民族、不同語言、文化與風俗習慣,將原本秘而不傳的詠春拳,從個人授藝,發展遍及全世界。

國際詠春總會成為目前世界最大的武術組織。讓葉問與詠春拳蜚聲國際、載譽全球。梁挺作為詠春拳一代宗師,被國外眾多媒體美譽為“詠春王”、“武術界的成吉思汗”。梁挺詠春得到包括葉問所傳的詠春其它各派系、門人們的一致追捧,引以為傲,詠春拳的起源與發展,一致被認定為“起於嚴詠春,衍於梁贊,傳於葉問,盛於梁挺!”

葉問眾弟子當中就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其中就有將中國武術聞名世界的功夫之王李小龍。

回首當年,李小龍出生在美國,但他的童年和少年時光是在香港度過的。小時候的李小龍身體十分瘦弱,父親為了強壯兒子的體魄,便教其打太極拳。而李小龍本身就喜歡嘗試新奇的事物,喜歡冒險,特別是戶外運動。於是他徹底迷上了武術,除了太極拳,他還學過詠春拳、洪拳、少林拳等拳種,為今後自創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葉問》和《一代宗師》外的詠春之王葉問,有著怎樣的傳奇人生?

李小龍則是在街戰失利及受好友張卓慶的影響而決定投入到詠春門下的。因為李小龍突然間感覺到張卓慶的技擊犀利了許多,原因是他學習了詠春拳,所以在張卓慶的介紹下他亦正式拜入了葉問宗師的門下,而開始系統學習詠春拳。當然開明的葉問亦不反對李小龍繼續練習太極拳,也不反對自己的弟子與別的拳派過招,相反他還特別注重實戰訓練,因為他知道一個拳派要想生存下去靠的就是自己的實力,習武者只有在“講手”或“實戰”中,才能不斷地完善與強大自己。這一切,均對李小龍影響至深。

在很多時候雖然是由師兄黃淳梁代師授藝,但黃淳梁亦為一位詠春闖將,號稱香港“講手王”,他的性格又與小龍投緣,加上葉問十分喜愛聰敏好學的小龍,而傳給了他很多詠春訣要,這一切均使小龍迅速成長為一位詠春高手。後來李小龍獨創一門拳學而成為一代創派宗師,但他的截拳道仍有著詠春的影子,截拳道中一些核心技術仍與詠春基本類似,李小龍在詠春的基礎上又進行了昇華與革新。所以說,李小龍宗師後來功高蓋世,而詠春拳對他的影響亦不可小覷。

美國報刊甚至把他譽為功夫之王,日本人甚至稱他為“武之聖者”,香港報紙也讚譽他為“當代中國武術及電影史上的奇才”。

李小龍約在1954年間,在利達街武館內拜入葉問門下,而他確是相當投入,從不缺課,但因移民美國,可惜未能連續學完所有拳法。發達後的李小龍,曾再親訪葉師,希望能學得詠春拳的木人樁法。並提出以一間樓宇的代價請葉師親自示範全部詠春木人樁法,由李氏拍攝成影片攜帶回美國自行學習,卻被葉問婉言所拒,若干弟子則認為李小龍之優厚條件,師父未能接納,以為可惜,但葉師其本人意願是隻要求學者有心學技,則全力傳授,最重要的是更不能厚此薄彼,此種大家長作風,甚為其門下弟子所愛戴。

葉問曾戲言李小龍是個“短命種”,沒想到一語成讖。原來,李小龍的雙腳天生有小缺陷,走路的時候有一點上下“顛”。普通人不一定能看出這個缺陷,心明眼亮的葉問卻早已看出他這個特徵,笑言李小龍走路時腳跟不到地,正是短命相。李小龍天生平足,不但走路時腳跟不到地,早期更不能以整個腳掌觸地的姿勢蹲下來,這是葉問及其他與李小龍要好的師兄都知道的。所謂“路腳跟不到地便短命”的傳言,其實並非葉問首創,他以此作為笑談而已。

幾年後李小龍再回香港探望葉問及師兄弟。一次與幾位同門吃夜宵時,小龍故意問葉問“信不信我現在可以蹲下來”,葉問微笑不語,知道他已憑苦練克服此缺陷。

葉問與黃淳梁對李小龍6年的深刻教詢,使他由一個巷戰少年而過渡為真正的武術高手,當然這亦是李小龍後來成為武學大家的一個必然的前提。李小龍是世界一流的功夫大師,但他首先是一位名貫香江的詠春闖將。李小龍後來在世界武壇上的輝煌成功,也為詠春拳的世界性傳播作出了雖為間接但卻最實際的極大的貢獻。李小龍後來移民美國,但他一直鑽研功夫,有疑惑就打越洋電話向葉問請教。

葉問大師1972年12月1日在香港病逝。詠春拳術,從一套女兒家的自衛術發展到實戰技擊之上,並在數十年間急速發展。詠春拳一代宗師,精神永在,為後世門人之敬仰。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大鬍子二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