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ymo建設全球首個L4自動駕駛汽車生產工廠,和人類司機說再見

美國當地時間1月22日,全球自動駕駛領頭羊Waymo官方正式宣佈,在美國汽車工業重鎮密歇根州,建立世界上第一家100%致力於L4自動駕駛汽車大規模生產的工廠。

Waymo官方表示,工廠的建設得到了密歇根州經濟發展公司(MEDC)的支持,並且計劃花費月1360萬美元改造密歇根州底特律地區的一個製造工廠,並且將會獲得密歇根州戰略基金會提供了約800萬美元的國家激勵補助金。

Waymo正式宣佈建立自動駕駛汽車大規模生產工廠,這意味全球汽車工業正式進入自動駕駛汽車生產時代,更代表著自動駕駛汽車時代、自動駕駛汽車服務時代的即將到來,真的到了和人類司機說再見的時候了,另外,面對一騎絕塵的Waymo,中美兩國的自動駕駛公司,在2019年都面臨著洗牌。

Waymo建設全球首個L4自動駕駛汽車生產工廠,和人類司機說再見

01 全球首個自動駕駛汽車工廠

據Waymo的官方介紹,首先在密歇根州的東南部確定一家工廠,未來幾年將會在這個工廠幫助組裝和部署自動駕駛汽車,所以,準確來說,這家工廠是一家改裝廠,而不是真正意義的汽車生產工廠。

改裝的汽車來自於菲亞特-克萊斯勒,以及捷豹路虎,此前,Waymo分別和這兩家公司簽訂的大規模採購合同,採購6.2萬輛混動動力的克萊斯勒Pacifica,以及2萬輛純電動SUV捷豹I-PACE。

為了改裝這些車輛,Waymo建立的自動駕駛汽車生產工廠,計劃在今年年中開設,並且最多需要僱傭400名員工,包括工程師、運營專家和車隊協調員。按照找個職位劃分,可以認為這不僅僅是一個工廠,也是當地Waymo One自動駕駛服務的運營中心。

Waymo建設全球首個L4自動駕駛汽車生產工廠,和人類司機說再見

此前,Waymo在底特律郊區Novi擁有一家有20名員工的改裝廠,並且在當地的雪地天氣測試車輛。新工廠可能會落地在底特律的Wayne、Oakland或者Macomb縣,這些地方都是汽車工業占主導地位的地方,擁有眾多的汽車製造商和零部件供應商。

新工廠的具體合作,將會是由麥格納將Waymo的自動駕駛系統,整合到Waymo車隊的不同車輛中,為此,麥格納還聘請了為Waymo服務的團隊。Waymo認為,這可以為正在商業化的自動駕駛服務,也就是Waymo One的車隊,奠定了自動駕駛車輛供應的基礎。

這對於Waymo來說,這是至關重要的一步,因為Waymo自行開發自動駕駛所需要的硬件和軟件,讓自動駕駛技術成為一個無縫的、單一的系統,但是,這些軟硬件需要部署到Waymo所購買的車輛上。工廠的建立,真是解決這個關鍵問題。

02 自動駕駛規模商業化到來

在2018年12月5日,Waymo宣佈推出自動駕駛叫車服務——Waymo One。由於Waymo One服務的區域範圍、服務的人群等,都與Waymo此前進行的“Early Rider”項目相同,甚至,只有“Early Rider”的測試用戶才能使用Waymo One。

同時,美國自動駕駛立法在國會遇到了極大的阻力,另外就是群眾對Waymo自動駕駛車輛的牴觸,包括對Waymo自動駕駛車輛以及員工的各種不友好行為,詳情請點擊《美國人對無人車舉槍、跟蹤、碰瓷、扔石頭、扎輪胎,比人類新手司機更難接受機器人司機?》。

Waymo建設全球首個L4自動駕駛汽車生產工廠,和人類司機說再見

另外,就是Waymo One的自動駕駛車輛在服務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包括車輛啟動過程的人工干預、車輛行駛過程的猶豫等,結合此前Waymo CEO John Krafcik發表的L4需要數十年的言論,一度讓外界對自動駕駛商業化失去信心。

但是,我們看到美國自動駕駛公司在商業化的不斷努力,包括了Zoox獲得了加州第一張載客的自動駕駛測試牌照、Nuro和福特Argo都相繼提供貨運服務、Uber在2018年3月份的自動駕駛測試車輛致命事故後努力重啟自動駕駛測試。

另外,通用汽車收購的Cruise更為激進,通用集團總裁空降到Cruise擔任CEO,並且啟動了大規模的(200人)的軟件工程師招聘,全力推進原計劃的2019年商業化服務。

隨著Waymo計劃在今年年中建立全球首個自動駕駛汽車大規模生產工廠,這意味著Waymo對自動駕駛技術商業化是充滿信心,並且計劃在2019年將Waymo One的服務向更多的人開放,更多的自動駕駛汽車、為更多的人服務,這意味著自動駕駛規模商業化時代的正式到來。

03 自動駕駛淘汰賽開始

全球自動駕駛領頭羊Waymo,毫無疑問的又一次引領了自動駕駛行業,這意味著領頭羊與跟隨者的距離正在拉大。包括美國的自動駕駛公司,以及中國的自動駕駛公司,都必須加速追趕的步伐。

此前,摩根士丹利將通用Cruise的估值,從最近的本田投後145億美元,下調到90億美元,因為Cruise的發展不及預期。實際上,自動駕駛初創公司的估值下滑,尤其是中國的自動駕駛初創公司的估值下滑,在2018年底就已經開始了。

面對領頭羊Waymo幾乎一騎絕塵的速度,所有的追趕著都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尤其的美國的自動駕駛公司,一旦Waymo開放其技術怎麼辦?同樣的問題也擺在中國自動駕駛公司和投資人的面前,一旦Waymo開放技術,是否還需要、還值得、還應該在這個領域深耕。

有人會認為,中國的道路情況是Waymo所沒有經歷的,雖然Waymo在上海成立了公司,但還沒有最新的動作,本土化是中國自動駕駛公司唯一的機會。但是,中國自動駕駛公司也面臨著問題。

Waymo建設全球首個L4自動駕駛汽車生產工廠,和人類司機說再見

Roadstar創始團隊內鬥問題的公開化,暴露了現在自動駕駛初創公司年輕團隊的巨大問題,核心團隊內鬥幾乎是橫亙在所有自動駕駛初創公司面前的難關,內鬥是無處不在的,美國自動駕駛公司Zoox在融資後,CEO也在內鬥中出走。

出現問題,自然就是要解決問題,核心團隊的問題更是不容拖沓,解決的速度越快,越能把影響降到最低,這樣才有追趕的希望。Roadstar最新的消息表示,董事會投票中,周光陣營4:3佟顯喬陣營,可能會佟顯喬陣營集體出局,現在可能是在進行利益劃分。

2019年,自動駕駛領域的淘汰賽將會開啟,無論是中國的自動駕駛公司,還是美國的自動駕駛公司,都會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壓力,一方面是Waymo的商業化進程,一方面是自身技術水平的壓力。

尤其是中國的自動駕駛初創公司,在2019年會面臨著巨大的分野,技術能力不行的團隊、資金鍊斷了的團隊率先出局。投資人也面臨著選擇,是選擇繼續高估值押注,還是選擇泡沫過去再進場。

能夠在2019年熬下來的團隊,離最後的成功自然會更近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