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和百度談了戀愛後,結婚的可能是華為

在海拉爾舉行的北汽集團年度業績和發展戰略溝通會上,董事長徐和誼除了介紹北汽在2018年的業績,還對智能網聯戰略進行了解讀,強調了與和大企業合作的立足點,並表示在和百度合作一段時間後,覺得華為的進步很快,現在和華為的合作最深,不久將正式宣佈合作細節。

工作劃分層面,在北汽集團內部,將以北汽研究總院牽頭,從事共性技術開發,各工程院做具體的產品,並認為藉助新能源車發展智能網聯可以事半功倍,另外,華夏出行的分時租賃用車將會努力實現自動泊車功能。

北汽和百度談了戀愛後,結婚的可能是華為

作為總部同在北京的北汽集團和百度,在2017年10月在北京汽車產業研發基地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宣佈在自動駕駛、車聯網、雲服務等領域達成集團層面戰略合作。彼時,北汽董事長徐和誼和百度董事長李彥宏均出席了簽約儀式,可見雙方對合作的重視程度。

為何在合作不到一年半的時間,徐和誼在會議上會有如此一番話呢?那就要回過頭看北汽和百度的合作,以及合作預期的進展了,還有就是北汽在未來幾天即將公佈的與華為的合作細節,北汽和華為的合作細節將會回答一切。

01 北汽爭奪戰

對於大部分想進軍智能網聯汽車的科技公司來說,車企都是最終的買家,這是由於目前汽車行業還是依靠汽車銷售獲得收入的商業模式決定的。例外的也有,例如Waymo甚至是車企的下家,需要大量採購車輛用於自動駕駛改裝。

環顧國內進軍汽車領域的科技公司,包括BATH這類的巨頭玩家,都是爭先恐後的與車企合作,車企也來者不拒,反正都是合作、戰略合作,從車企的角度看無非就是多一個供應商而已,在合作的過程中進行供應商的挑選,這對車企來說也是成本很低的試錯方式。

回到2017年10月北汽集團和百度雙方的合作,當時合作的重點分為自動駕駛和車聯網兩大部分。在自動駕駛方面,希望2019年前後實現L3級別自動駕駛車輛量產,2021年實現L4級別自動駕駛車輛量產。在車聯網方面,2018年底北汽集團自主品牌全面搭載百度Apollo車聯網產品,2019年搭載百度車聯網產品的北汽集團旗下車輛突破100萬臺。

北汽和百度談了戀愛後,結婚的可能是華為

而在2018年11月,北汽新能源和華為簽署了深化戰略合作協議,北汽董事長徐和誼、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同樣是出席了簽約儀式,實際上,這不是北汽和華為的第一次簽約合作,早在2017年9月,北汽和華為就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北汽和百度的合作,北汽和華為的合作,兩者是否衝突呢?目前北汽尚未公佈和華為合作的更多合作細節,尚不清楚這兩個合作是否會衝突,但是,華為和奧迪的合作是自動駕駛方面的合作,華為車聯網也是其拳頭產品。

華為一直高調主推的是ICT(Information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方面的技術,包括自動駕駛超算平臺、C-V2X、OceanConnect車聯網平臺等,按照2018年11月華為和北汽新能源雙方的宣傳稿,合作聚焦在雲計算、大數據、工業物聯網和信息安全等領域,但可能還包括電驅部分,因為要開發下一代智能網聯電動汽車。

兩個合作衝不衝突,看到這裡會有什麼樣的判斷呢?

02 車企會選擇誰

徐和誼覺得華為進步很快,所以要加深合作,進步快意味著能滿足需求,這是很正常的邏輯。另外,徐和誼也定調錶示,還是立足與大企業合作去做智能網聯汽車。這對於志在成為車企供應商的科技公司來說,這是一個很明確的信號。

那麼,誰能拿下呢?簽了合作伙伴這種鬆散協議的不算拿下,真正的簽署了供應商合同成為供應商才算是拿下。對於車企來看,選擇供應商,也不會是隻選擇一家,但是,這是傳統零部件領域的做法,在智能網聯汽車時代,這樣的做法可能是行不通的,尤其是在強調邊際成本趨於零的領域。

因此,在2019年前,可能科技公司與車企的合作還是處於鬆散型的合作伙伴關係,進入2019年後,這種關係面臨著考驗,是升級呢?還是放棄呢?就好像談戀愛的兩口子,是步入婚姻的殿堂,還是say goodbye。就看雙方的選擇了,實際上,主要看車企的選擇。

百度推出Apollo平臺後,合作伙伴超過100家,囊括了大部分的汽車品牌,如國內北汽、一汽、比亞迪、奇瑞、威馬和拜騰等,國際品牌則有寶馬、捷豹路虎等。在開放平臺獲得眾多合作伙伴後,百度Apollo在CES 2019則表示要進行商業化,推出Apollo企業版,希望成為智能汽車時代的技術和服務供應商。

北汽和百度談了戀愛後,結婚的可能是華為

阿里巴巴則有兩個開放平臺,包括了與上汽合資的斑馬網絡的開放平臺,以及AliOS的開放平臺,當然了,斑馬網絡和AliOS的關係就好像兒子和父親的關係,斑馬網絡的系統基於AliOS系統,為客戶提供定製化的服務,服務車企包括上汽各自主品牌、長安福特、標緻集團、觀致等。前者強調應用層面的開放,後者強調技術層面的開放,當然了,未來會不會產生競爭關係,也不得而知,畢竟邊界是會彼此侵蝕的。

騰訊在2018年11月舉辦的2018騰訊全球開發者大會上,發佈了智慧出行戰略,並且形成了“四橫兩縱一平臺”的業務矩陣,新的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肩負著騰訊從2C轉型2B的重任。在汽車領域的2B,自然也是希望拿下車企,發佈會上宣佈與寶馬、廣汽、長安、一汽東風等15家車達成了戰略合作。

在2018年,華為在汽車領域,相繼與一汽、東風、上汽、廣汽、北汽、長安、奔馳、奧迪等車企,是的,看到這裡,我們會發現,車企與科技公司的合作真不是唯一排外的,因為還是處於戰略合作這種鬆散型的合作關係階段。

隨著合作時間的推進、合作內容的開展,合作雙方對彼此會有更為深入的瞭解,是否認可彼此的技術能力、品牌能力和產品力,都是雙方繼續深入合作的基礎。對於車企來說,選擇誰,不選擇誰,就看誰最合適了。

是否合適,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對數據的控制權,對於科技公司來說,獲得數據是一大訴求,對於車企來說,失去數據是不能接受的,能夠不強調、甚至放棄數據控制權的科技公司,或許,更能獲得車企的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