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問西東》沒你說的那麼好,打動你的不過是苦難加雞湯

《无问西东》没你说的那么好,打动你的不过是苦难加鸡汤

當滿屏充斥著對《無問西東》眾口一詞的讚美時,敢於說這不過是一部很一般甚至有些失敗的電影,是需要極大的勇氣的。最糟糕的是,懷著這樣的感覺走出影院時,我一度沮喪地懷疑自己的審美出現了問題,要不,我已經淪落為另類。

但是,我依然不得不說,儘管我在看電影時一任自己的眼淚恣肆地流淌,這不意味著《無問西東》就是像某些人說的是《牛得水》之後最好的一部國產影片,至少,絕不像被渲染得近乎完美的那樣好。在我看來,如果說這部片子能夠打動人,不過是因為其中對苦難的呈現,以及大量的“雞湯串燒”——任何時候,苦難都有一種打動人心的力量,這不足為奇;而當雞湯成為電影的煽情點或者是讓小資影評人不得不為之叫好的時候,就說明這個時代的審美出了問題,要麼是觀眾需要這些裝點門面,要麼是影片需要以此贏得好評。

而恰恰是這兩點追求,或者說是影片最大的兩個著力點,導致了這部影片的支離破碎和矯揉做作。

《无问西东》没你说的那么好,打动你的不过是苦难加鸡汤

從電影表達本身說,一部電影由四個時代不同、人物互不相識、只有暗線相聯的故事串聯在一起,這不是《無問西東》的首創,也不是拖累敘事感染力的原因。但是,原本四部小說的內容,生硬地塞進一部電影的體量,這本身就是一種冒險:平均用力會淹沒重點,讓每個故事都流於泛泛;突出重點又會參差不齊,讓有些故事味同嚼蠟。因而,看似新穎的多重敘事,因為四個故事間鬆散的勾連,隱喻性太強,導致整體結構有故弄玄虛之嫌,敘述起來吃力不討好,觀眾看得也是雲裡霧裡,頗為吃力。直接的表現就是,編排和剪輯生拉硬拽,從一個故事轉入另一個故事時的茬口拿捏不準,觀眾剛剛沉下心來感受一個情境,馬上被迫帶著轉入另一個風馬牛不相及且風格迥異的畫風中,由此產生的心理感受就是影片的狀態起伏,好的地方令人擊節,還未來得及叫好,又被帶入一種糟糕透頂的橋段。這當中,自然有導演的刻意而為,也有剪輯經驗的欠缺。就像一個麵點師傅,試圖在一個包子裡呈現太多的內容,結果卻做出了惡俗的五仁月餅。

要呈現的太多,反而都沒有到位。

《无问西东》没你说的那么好,打动你的不过是苦难加鸡汤

就四個故事而言,較為成功的是沈光耀和王敏佳的遭遇,在影片中較為完整,有很強的抒情性,也是整部影片最讓人動容的所在。比較而言,吳嶺瀾的改專業更像一個過渡性的符號,僅僅是為了突出“不要放棄對生命的思索,對自己的真實”這個主題,同時用以展現清華大學的教育理念,故而顯得單薄。而張果果救助四胞胎的故事則明顯是為了說明清華精神傳承的狗尾續貂,在這個蒼白而陰鬱的故事中,儘管張果果以獨白的形式說了這樣的雞湯,“如果提前瞭解了你所要面對的人生,你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願你在被打擊時,記起你的珍貴,抵抗惡意。願你在迷茫時,堅信你的珍貴。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奇怪的是,這碗沒有燉出味的雞湯怎麼看都與他的遭際沒有關係,因而顯得異常突兀。相反,飛虎隊教官的那句“這個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從心底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與同情的人。”似乎不是說給沈光耀聽的,而更像留給幾十年後的張果果的醍醐灌頂。

既然是為清華大學百年校慶拍攝的作品,自然註定了這是一部主題先行的電影,也決定了所有的藝術呈現只能在既定的框架下運行。好在,導演很巧妙地選取了清華大學校歌中的“立德立言,無問西東”作為片名,無形之中給自己在狹小舞臺上的起跳拓展了儘可能大的空間,從而得以比較從容地把沈光耀的故事畫圓了。這是一個以民族災難為大背景的個人突圍,貴胄和名門出身,這是一個美好的存在,何況又是在國內一流的大學?在這一點上,王力宏把一個正值少年的高貴之氣展示得玲離盡致。

1942年年底,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好友、當時正在重慶美國駐華使館工作的費正清到李莊探望梁氏夫婦,回到重慶後向遠在美國的夫人費慰梅去信講述了梁氏夫婦的情況,據費慰梅回憶:“思成的體重只有四十七公斤,每天和徽因工作到夜半,寫完十一萬字的中國建築史,他已透支過度。但他和往常一樣精力充沛和雄心勃勃,並維持著在任何情況下都像貴族一樣的高貴和斯文。”

《无问西东》没你说的那么好,打动你的不过是苦难加鸡汤

這個時間,正是沈光耀在西南聯大讀書跑警報的時候,費慰梅所說的“高貴與斯文”是他乃至當時學生共同的氣質。如果不是因為戰爭,清華畢業之後他有什麼樣美好的未來,可想而知。但戰爭打破了一切,也改變了人生的選擇和走向。他瞞著家人參加了飛虎隊,並在戰爭中駕機撞向了敵艦,他稱之為“回家”。

那一刻,我潸然淚下。

這一幕之所以有不可抗拒的催淚力量,還在於米雪的鋪墊。人老戲精,指的就是米雪這種經歷了歲月洗禮而愈加精緻的女人。她把一個“三代五將”之家的太太拿捏得恰到好處,那份溫婉,那份堅韌,那份通情達理,那份不怒自威,以及包含在嚴厲之中的愛子之切。她說,“當初你離家千里,來到這個地方讀書,你父親和我都沒有反對過,因為,是我們想你,能享受到人生的樂趣,比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比如同你喜歡的女孩子結婚生子。”她還說,“意不是給我增添子孫,而是你自己,能夠享受為人父母的樂趣,你一生所要追求的功名利祿,沒有什麼是你的祖上沒經歷過的,那些只不過是人生的幻光。我怕,你還沒想好怎麼過這一生,你的命就沒了啊!”這溫和的口氣裡,是無法碰觸、無法反駁的大愛。而經歷了喪子之痛的米雪,一襲白衣,哀傷中透著堅強,儼然水墨畫中的淡雅。當她給即將上戰場的兒子的同學端出糖水,當兩個孩子跪在她的面前,你終於在眼淚中明白:原來,淡雅的水墨畫一樣有讓人撕心裂肺的痛。

《无问西东》没你说的那么好,打动你的不过是苦难加鸡汤

還有,就是清純如章子怡的王敏佳在一個撕裂的年代被撕碎的時候,那一絲微笑,你未必會哭,但一定心疼。

這就是災難,災難無法抗拒,災難的衝擊也無法躲避,而災難之中,最顯家國情懷和民族氣節。

倘若影片只講這兩段故事,一樣可以作為清華校慶的獻禮,甚至,因為故事更加豐滿,力量也會大大增強。

因為,在故事的推演過程中,清華的精神和氣質已經得到了呈現。比如那段河邊雪地上拉小提琴的棉袍少年,比如防空洞裡神情自若地講課聽課的先生和學生,比如那一群“靜坐聽雨”的師生,比如文林街上氣定神閒的賣花人……這些剪影一樣的畫面,儘管在整部電影中的戲份很少,但分量卻一點不輕,而是從多角度多層面讓人領略到中國大學的精神所在,中國士人的氣質精髓。

《无问西东》没你说的那么好,打动你的不过是苦难加鸡汤

但隨即而來的,卻是大段大段心靈雞湯的滲透。

清華學堂學生吳嶺瀾困惑於在那個特殊的時代,究竟應該遵從內心從事文學還是實業救國的工學,向時任清華教務長的梅貽琦求教,梅貽琦說了這樣一段話:“人把自己置身於忙碌當中,有一種麻木的踏實,但喪失了真實,你的青春也不過只有這些日子。什麼是真實?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做什麼,和誰在一起。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

1962年,陳鵬面對被批鬥成”壞分子“的愛人王敏佳,他說:

你別怕,我就是那個給你託底的人,我會跟你一起往下掉。不管掉的有多深,我都會在下面給你託著。我最怕的是,掉的時候你把我推開,不讓我給你託著。

包括飛虎隊教官的訓斥、張果果內心的獨白,每一段都似曾相識,每一段都可以在當下很多打著勵志旗號的雞湯文裡找到對應的落點。

《无问西东》没你说的那么好,打动你的不过是苦难加鸡汤

不是說這些文字有問題,事實上,在當下的電影裡,如果要吸引年輕的觀眾,如果要贏得各色男女文青的青睞,雞湯文是最討巧的技巧:你說不喜歡,說明你不是文青,等於把你淺薄的一面示人。於是,你會看到在電影上映後,各種對雞湯的闡釋和發揮,什麼固守美好和珍貴,什麼聽從內心的召喚……一派和諧的浪漫與堅貞。

問題在於,這些雞湯文字和清華的精神和傳承有什麼關係?

要知道,清華的精神,概括起來最突出的,是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嚴謹的學風。8年西南聯大(包括清華),培養出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4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8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171位兩院院士及100多位人文大師……這所連校舍都建不起的大學,卻被譽為“中國教育史上的珠峰”。

《无问西东》没你说的那么好,打动你的不过是苦难加鸡汤

還得承認,在當今的市場之下,能拍出一部以知識分子為題材的電影,這本身已經非常難得,更需要“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畢竟,正是這部電影,勾起了人們對那所奇蹟般大學精神的追尋,對民族氣節的敬仰,這就夠了。

對於這樣一部電影,兩個極端的分歧觀感,才是正常。只能說這是一部不錯的電影,但還沒有到經典的地步。如果你被一所高校的精神和堅守打動,固然很好,如果你被苦難刺痛,也是題中之意,如果你鍾情於那些雞湯的對白,也沒有什麼不好,重要的是,我們終於開始了探討和追問,這,無問西東。

(圖片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