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早清明,晚大冬,過年上墳小傍中”是啥意思?有何講究

在我國悠久的傳統歷史文化中,祭拜祖先,盡到孝道,逢年過節上墳給逝去的親人掃墓燒紙,上香獻花,雖然各地的風俗習慣不盡相同,但是都會去做的事情。那麼,農村俗語“早清明,晚大冬,過年上墳小傍中”是啥意思?又有何講究呢?

農村俗語“早清明,晚大冬,過年上墳小傍中”是啥意思?有何講究

“早清明”是指在清明節上墳時,一般都是趕早去的,必須上午去,有的甚至一清早就去了。早清明的另一層含義是,清明節上墳是可以提早幾天進行的。因為清明節是大家普遍都要上墳祭掃的重要節日,而且過去的土葬還要搬運泥土,把被雨水衝小的祖先墳墓堆得更大些,稱之為“添墳”,以便讓先人的“屋子”越來越大,然後還要把墳墓周圍環境打掃乾淨,稱之為“掃墓”,有時還在附近栽上幾棵長青樹,好讓先人處在乾淨整潔的美好環境中,最後再擺上祭品和獻上鮮花,上香燒紙磕頭跪拜後,方才離開。可見,清明上墳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的,因此要趕早,且季節和氣候也很好,允許早點去。現在更是如此了,雖然不用“添墳”了,但光是堵車和停車,就會讓人必須早點趕過去為好。

農村俗語“早清明,晚大冬,過年上墳小傍中”是啥意思?有何講究

“晚大冬”裡的大冬指的是二十四個節氣中的冬至,意思是說冬至的上墳,一般是在上午或者下午近傍晚時分去,都是可以的,也可以推遲幾天進行。也許是冬至的時候,天氣已經比較寒冷了,所以,選擇比較暖和一些的時間裡,去給祖先上墳燒紙,陽氣較旺,以示敬重。據史書記載,我國在周代時就有冬至祭祖的活動記錄。而冬至作為節日來過,是源於漢代,唐宋朝最盛,甚至皇帝都要在這一天舉辦隆重的祭祀儀式,以祭拜祖先和天地。可見,冬至上墳是僅次於清明的祭祖節日,而有的地方則是立冬這一天上墳燒紙的。

農村俗語“早清明,晚大冬,過年上墳小傍中”是啥意思?有何講究

“過年上墳小傍中”是指大年三十的那一天,上墳燒紙的時間點是上午接近中午的時候,一般都是燒完紙回到家吃中午飯。過年是一家人大團聚的日子,為了緬懷逝去的親人,在吃午飯之前,一定要先去給祖先上墳,擺上供品,讓祖先先行“享用”,再燒上一些紙錢,給他們“使用”,並告訴先人們一年來的收穫,請祖先放心安息,祈求他們能夠保佑後人平安幸福。然後,才能夠回家來吃午飯,過大年。

農村俗語“早清明,晚大冬,過年上墳小傍中”是啥意思?有何講究

祭拜祖先,掃墓焚香,上墳燒紙,是中華民族悠久的傳統文化,通過這些活動,能夠讓我們永遠記住先人的教誨之情,牢牢記住父母的養育之恩。所以,每當逢年過節,記得到墳墓前祭掃跪拜一下,就是傳承了歷史的文明和記住了根之所在。特別是清明時節去烈士陵園,給先烈們獻花致敬,永記他們的豐功偉績,意義更加重大。大家以為如何呢?

農村俗語“早清明,晚大冬,過年上墳小傍中”是啥意思?有何講究

歡迎評論,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