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临死时告诫皇弟要重用此人,皇弟即位后对那人态度一个字:杀

1644年的一天,崇祯皇帝在大势已去的绝望中朝煤山方向走去,耳边不停地回荡起了十七年前哥哥天启皇帝临终前的一句话:”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想到这些年一幕幕痛心疾首的事件接连发生,想到祖宗今日的基业即将葬送在自己的手中,三十四岁的朱由检心里五味杂陈,有辛酸,有苦楚,也有后悔。

虽说皇兄天启皇帝的能力和性格就不是个创业型的领导者,但也能算得上是位守业型的继承人。

皇兄临死时告诫皇弟要重用此人,皇弟即位后对那人态度一个字:杀

明朝党争

朱由校没有秦皇汉武开疆扩土的远大抱负,也没有祖宗明太祖、明成祖那样的能力手腕,一辈子虽然没有做出什么轰轰烈烈的帝王功绩,但是也没有触犯什么大的政治错误,他只想在自己的任期内平平淡淡、安安稳稳的度过。

天启皇帝执政期间,明朝虽然已经走在了下坡路,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但他有着不想当国家的罪人的意识,不想成为第二个秦二世、隋炀帝,所以他尽可能想方设法的维稳。他明白时局凭自己的本事难以驾驭,尤其是当时的东林党势力左右皇帝,党患一度成为了让这个小格局皇帝最闹心的一件事儿。

这时候,天启皇帝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而是还是祖宗留下了的法子。

皇兄临死时告诫皇弟要重用此人,皇弟即位后对那人态度一个字:杀

魏忠贤剧照

什么法子呢?借力!就是玩权力的制衡,利用太监势力来平衡文官集团,重用太监也算是明朝的一个特有传统。自打明成祖重用三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成就了外交奇迹后,他的儿子明仁宗朱高枳也借用太监来参政,以求政治上的平衡感。而且太监的可靠程度也比较高,贴身太监往往打小朝夕相处的陪伴皇帝长大,君臣彼此都有很深的感情,能绝对的忠于皇帝个人。所以到了天启年间,皇帝把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势力正式地搬上了历史的舞台。

天启皇帝觉得如此就可以高枕无忧的做无为君主了,但是明熹宗没想到的是他居然会挂的那么早。

皇兄临死时告诫皇弟要重用此人,皇弟即位后对那人态度一个字:杀

崇祯帝剧照

弥留之际,他安排帝位由弟弟朱由校(即崇祯皇帝)继承,并交代弟弟要利用阉党集团搞政治平衡,这样崇祯的皇位才能做的更稳。而且当时国内时局已然动荡,外有辽东后金政权的威胁,内有各省天灾人祸不断阶级矛盾尖锐,再加上党争的激烈,对新上任的崇祯而言,下错哪一步棋都会对明帝国造成致命的伤害。天启皇帝知其对阉党集团的成见,所以再三叮嘱弟弟一定要重用魏忠贤,其实魏忠贤当时已经位极人臣了,还需要重用么,明显天启帝话里的潜台词就是要别搞死阉党集团。

继位后的崇祯皇帝准备大刀阔斧的搞改革,将之前几代的政治形态彻底换了个样,触及到帝王权威的阉党集团也被搞垮了,取而代之的是文官集团的再次上位,令官僚地主阶层的独立性和排他性空前增强,导致皇帝在行使皇权时也有诸多掣肘,严重地破坏了生产力和经济社会的健康稳定,成为明代政治日更黑暗乃至亡国的重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