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恐懼結婚?

看了一本書,《我為什麼不結婚》,是關於中國女性不結婚的社會調查,有一個不婚的男性看問題比較悲觀,經過多次戀愛後他放棄了結婚想法。他認為,中國社會比較特殊,中國的婚戀觀有些扭曲和變異。比較明顯的是被金錢和物質扭曲。確實,中、西方都有這樣一段歷史:女人通過婚嫁獲得生活保證。張愛玲的《傾城之戀》裡,柳原對白流蘇說:“根本你以為婚姻就是長期的賣淫。”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女性地位不斷提高,這種婚戀觀早就過時了。可國內主流的價值觀還是“幹得好不如嫁得好”,不少女性仍然把嫁男人當成傍一張長期飯票。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恐懼結婚?

中國人也總有一種隨大流的心態,覺得周圍的人都結婚了,我也得結婚了,就是所謂的“到了什麼年齡就該做什麼事”。沒有結婚對象怎麼辦?頻繁地相親唄!相親時為什麼總會遇見奇葩呢?那是因為兩個人既沒有情感基礎,又非常地功利,感情變成了一場純粹的交易,可不就是通過女人是不是漂亮啊,男人是不是有錢啊,來彼此判斷嘛。當然了,可能會有一見鍾情的,但這個概率太小了。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恐懼結婚?

如果兩個人相愛,我每天看到你就會高興,回到家裡看到你特別開心,家庭就是我幸福生活的源泉。可如果你找的人並不是你愛的人,而只是適合結婚的人,那你怎麼可能體會到家庭生活的幸福呢?換句話說,一個人湊合著結婚,他就不可能願意把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家庭裡,不願意為了家庭妥協、犧牲,甚至不享受家庭生活。但還是要說,現在有些中國女性既不像傳統中國女性那樣賢惠能持家,又沒有西方女性那樣的獨立自主,就是極度自私和自我。她們什麼都不想付出,只想一切都是現成的。可無論是感情還是婚姻,都是需要雙方共同付出才能持久的。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恐懼結婚?

優米網創始人兼CEO王利芬,她講上大學時,有的男生說她:“你這麼兇,這麼不女人,怎麼嫁得出去啊?”她反問:“反正我又不嫁你,你管得著嗎?”她說:“可以有很多人不欣賞我,我只要找到一個欣賞我的人就夠了。”一個人得先成為一個人,然後才是一個男人或者一個女人。這麼純粹的人,相應的,也對另一半有所要求,對生活也有要求。那就是:不將就。很多人結婚的時候挺草率的,他們很容易因為一個人對自己不錯就結婚,但婚後會一直糾結,在內心盤算,這個人對我的好值不值得我跟他在一起,但如果你真的愛一個人,即使你們之間遇到了問題,你也有動力去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恐懼結婚?

我看到這些新女性對另一半的要求都是:三觀要一致,兩個人真的要門當戶對的,無論是精神層面還是物質層面。一個文藝女青年說:“一個經濟十分拮据的人是無法跟我建構精神上的和諧的,比如我喜歡看電影、話劇和聽演唱會,這些都是之前男友承受不了的,他覺得我過分追求這些文藝活動是不接地氣。”另一個則說:“我是享受型的人,我願意把錢用在吃喝玩樂上。我未來的另一半在這點上必須跟我一致。”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恐懼結婚?

“不將就”,這是一種形式,也是一種行動。明明白白得告訴大家,總有那麼一部分人在冷靜得活著。她們沒有結婚,沒有男朋友,同樣過得充實。而且她們找到的另一半,是更加優秀更加有情趣的一種。所以,為什麼要干涉別人的選擇呢?《聖經》裡的一句話我特別喜歡,送給大家:有福的人,必得活得像一棵樹——不寄望他人,牢牢地紮根在生活的洪流裡,不疾不徐,不蔓不枝,按時開花,按時結果,葉子永不枯乾,風雨中才更見翠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