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的年味兒,舌尖上的徽州鄉野名菜

徽州傳統年俗裡,最吸引人的,當然少不了極具特色的當地美食了,在豐衣足食的今天,這些美食傳遞更多的,是親情和家鄉的味道。

徽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素以烹調山珍野味著稱,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徽州的年味兒,舌尖上的徽州鄉野名菜

毛豆腐

毛豆腐也叫黴豆腐,徽州地區漢族傳統名菜,是一種表面長有寸許白色茸毛的黴製品。

傳統的烹飪方法是將毛豆腐放入平底鍋煎至兩面發黃,再加入調味品燒燴,香氣溢出後塗上一層辣醬。

在徽州旅遊,很多景點都能看到徽州毛豆腐的身影,比如黎陽in巷。作為大眾小吃,購買起來十分方便。若想親手烹飪,菜場之內均可以毫不費力的找到。

徽州的年味兒,舌尖上的徽州鄉野名菜

毛豆腐的蛋白質含量豐富,而且豆腐蛋白屬完全蛋白,不僅含有人體必需的八種氨基酸,而且比例也接近人體需要,營養價值較高。

徽州的年味兒,舌尖上的徽州鄉野名菜

臭鱖魚

俗稱醃鮮魚,所謂“醃鮮”,在徽州土話中就是臭的意思。

相傳在200多年前,沿江一帶在每年入冬時將長江名貴水產——鱖魚用木桶裝運至徽州山區出售(當時有“桶魚”之稱),途中為防止鮮魚變質,採用一層魚灑一層淡鹽水的辦法,經常上下翻動。如此七八天抵達屯溪等地時,魚鰓仍是紅色,鱗不脫,質未變,只是表皮散發出一種似臭非臭的特殊氣味,但是洗淨後經熱油稍煎,細火烹調後,非但無臭味,反而鮮香無比,成為膾炙人口的佳餚延續下來,至今盛譽不衰。

徽州的年味兒,舌尖上的徽州鄉野名菜


徽州的年味兒,舌尖上的徽州鄉野名菜

 狀元米糕

徽州的年味兒,舌尖上的徽州鄉野名菜

徽菜之所以飲譽國內外,為食客所推尊,主要有三個方面:

徽州的年味兒,舌尖上的徽州鄉野名菜


徽州的年味兒,舌尖上的徽州鄉野名菜

一是徽菜最大的特色就是以烹飪山珍野味著稱。徽州“三石”(石雞、石、魚、石耳)、“三山”(山雞、山牛、山龜)徽菜進入城市後,為適應食客的要求,也選用一些海貨為原料,從此,原料上更廣泛地選用山珍海味和各地的土特產品,使徽菜的花色品種不斷豐富和日益增多。

徽州的年味兒,舌尖上的徽州鄉野名菜


徽州的年味兒,舌尖上的徽州鄉野名菜

二是徽菜在製作上十分講究色、香、味、形、份量和湯滷;在烹飪上擅長燒、燉、燜、蒸和炒、炸、溜等法,菜餚保持原味不變、原汁不耗,香色味俱佳;在選料上尤其講究產地、季節、鮮度、部位、老嫩和品種。

徽州的年味兒,舌尖上的徽州鄉野名菜

三是徽菜有自己的獨特風格,即人們常說的三大特色:重油、重色、重火功。

徽州的年味兒,舌尖上的徽州鄉野名菜

徽菜“三重”特色由來:徽州當地盛產茶葉,人們都有喝茶的習慣,油食少了便有不適之感,於是做菜時多放油,形成了重油的特色。

重色是人們的生活習慣所形成的,每到夏秋之間,當地農民家家戶戶自制麵醬、豆醬、醬油,用大缸盛放,炒菜時都要舀一兩瓢放入菜內,使菜餚呈很深的紫紅色,至今農村仍保留這種習慣。

至於重火功特色的形成是與山區有大量木材、木炭有關。

徽州的年味兒,舌尖上的徽州鄉野名菜

隨著徽菜的不斷改革、發展,“三重”已賦予新的含義,所謂“重”即重視、講究的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