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時期騎兵五軍陣介紹

車陣是防禦騎兵的戰術之一。用戰車作戰時,可以將數輛戰車環扣在一起,組成堅固的圓形車陣,再配以騎兵,在戰車外圍伺機出擊。這就是“騎兵五軍陣”。

騎兵五軍陣進可攻退可守。只要以武剛車和騎兵為營成功,那麼即使暫時失利,也可堅守待援,俟機再戰。同時,騎兵尋機先敵出擊,在氣勢上也是先聲奪人。

騎兵五軍陣的創造者是西漢軍事家衛青。他是漢武帝時期抗擊匈奴的名將,霍去病的舅舅,兩者並稱“帝國雙璧”。

漢朝時期騎兵五軍陣介紹

漢朝騎兵

他首次出征奇襲匈奴龍城,就打破了自漢初以來匈奴不敗的神話,曾七戰七勝,以武剛車陣大破伊稚斜單于主力,為漢代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重大貢獻,也是我國曆史上為人熟知的常勝將軍。

漢武帝即位之後,對匈奴的戰略,開始由消極防禦轉為反攻。年輕而且“才幹絕人”的衛青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出,在數次出征匈奴的戰役中屢見戰功,為後來運用騎兵五軍陣徹底擊敗匈奴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

公元前129年,漢武帝組織了一次塞前近距離出擊,共分4個方向。由衛青等四將統帥,各萬騎。四路兵馬中只衛青一路襲擊了匈奴的聖地“龍城”,殲敵700人。其餘三路或無所得,或損失過半,老將李廣不幸也戰敗被俘,後來在途中搶馬奪弓,才馳回漢軍。

這次近距離出擊,充分顯示了衛青的將才,使他初露鋒芒,天下人由此都佩服漢武帝的知人善任,衛青也受封關內侯。

公元前127年,漢武帝發動了河南戰役,由衛青統一指揮。衛青出雲中,至高闕,進軍1000千米,從匈奴軍一側實施大包圍,聚殲了河南匈奴軍,僅跑掉白羊、樓煩二王。

漢朝時期騎兵五軍陣介紹

衛青

這是一次遠距離的側敵進軍,隨時有受到匈奴右賢王側擊的可能,所經大部分是從未到過的沙漠、草原,要從一側壓迫河南匈奴軍於河套而殲滅之,更需行動迅速,組織周詳。

衛青對如何封鎖消息,秘密行動,捕捉匈奴暗哨巡騎,尋找可靠的嚮導,瞭解水草位置,以及解決大軍供給等,都計劃得很周到,從而達到了收復河南、聚殲白羊、樓煩王所部的戰役目的,顯出了衛青能夠指揮較大戰役的卓越才能。

公元前124年春,漢武帝又發動了襲擊匈奴王庭的戰役,命衛青指揮四將軍共10餘萬騎。這時的衛青已是大軍統帥了。他率領大軍進行了一次非常出色的遠程奔襲。

衛青率10餘萬騎兵出塞六七百里,秘密行軍,動作迅速,做到了完全出敵意外,而且情況摸得很準,猶如從天而降。

到達目的地後,衛青又十分果斷和迅捷地展開兵力,四面合圍,除匈奴右賢王僅率數百騎得以突圍逃走外,其殘部包括匈奴的小王10餘人,全部被殲。

這場戰役打得乾脆利落,非常出色。此時,衛青的指揮藝術已經成熟,他已經掌握了在沙漠草原地帶的正面大縱深作戰中,以集團騎兵捕捉和殲滅敵人的要領。

漢武帝聞知捷報,立派使者至前線,授衛青以內朝最高的職位大將軍,諸將皆受大將軍節制。

龍城之戰在漢匈交戰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漢代自漢高祖劉邦登基以來,屢屢受到北方匈奴的掠奪羞辱,如漢高祖“白登七日”之困,呂后受冒頓單于書信之辱,以及匈奴頻頻對漢的邊郡進行劫掠等,可謂漢朝廷的心腹大患。

龍城的勝利打破了自漢初以來“匈奴不可戰勝”的神話,大大鼓舞了漢軍士氣,成為漢匈戰爭的轉折點,為以後漢軍的進一步反擊打下了良好的人心基礎。

公元前123年,衛青率領六將軍兩出定襄,襲擊單于本部,雖然未捕捉住匈奴的主力,但消滅1萬餘匈奴兵。

匈奴單于在漢軍的沉重打擊下,遠走沙漠以北。為了徹底擊潰匈奴主力,漢武帝集中全國的財力、物力,準備發動對匈奴的第三次大戰役。

公元前119年春,漢武帝以14萬匹戰馬及50萬步卒作為後勤補給兵團,令衛青和霍去病各率領5萬騎兵,兵分兩路,跨漠長征,出擊匈奴伊稚斜單于。

漢軍原計劃由霍去病先選精兵來攻擊伊稚斜單于主力,衛青打擊左賢王。後從俘獲的匈奴兵口中得知伊稚斜單于的居住地,衛青便親自以精兵奔襲。衛青大軍出塞1000多里,卻與伊稚斜單于主力遭遇。

衛青率先進入戰場,漢軍的後將軍和左將軍在戰鬥打響後抵達,而前將軍和右將軍因為迷路錯過了漠北大戰。因此,在戰爭一開始,伊稚斜單于在兵力上也佔優。

面對不利戰局,衛青改變戰法,命部隊用武剛車迅速環結成陣,然後,派5000騎兵配合軍陣,從外圍向敵陣衝鋒。車陣與騎兵相互依託,可戰可守,左右逢源。

匈奴出動1萬多騎兵迎戰。伊稚斜單于的意圖十分明顯,那就是憑藉人數上的優勢,迅速擊潰當面之敵。但是,他低估了衛青的戰鬥力,1萬匈奴騎兵對漢軍的騎兵五軍陣無可奈何。

激戰到黃昏時,颳起暴風,塵土滾滾,沙礫撲面,兩方軍隊互相不能見。衛青抓住戰機,派出兩支生力軍,從車陣左右兩翼迂迴到匈奴兵背後,包圍了伊稚斜單于的大營。

伊稚斜單于見勢不妙,乘6匹騾馬駕的車和數百隨從突圍逃跑,群龍無首的匈奴軍也隨之潰散逃命。

衛青大軍乘夜挺進。天亮時,漢軍追襲數百千米,直至前進到真顏山趙信城,也就是現在的蒙古烏蘭巴托市西,獲得了匈奴囤積的糧草。漢軍補給整編一日後,勝利班師。

漠北之戰被列入“中國歷史十大戰役”,也是衛青以弱勝強,正奇兼善的代表之作。徹底打垮了匈奴的主力,使之再無能力南下窺視漢朝。自此匈奴逐漸向西北遷徙,出現了“漠南無王庭”的局面。

這次大戰中,衛青的自信、勇敢、頑強、冷靜以及臨陣應變的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而他創造的騎兵五軍陣則發揮出無比威力。

知識點滴

衛青率軍與匈奴作戰,屢立戰功,按《史記》記載其所得封邑總共有16700戶,《漢書》為20200戶。

雖然戰功顯赫,權傾朝野,但從不結黨,更不養士。將軍蘇建曾經勸告衛青養士以得到好名聲,衛青認為養士會讓天子忌諱,以前竇嬰和田蚡厚待賓客就常讓皇帝切齒,作為臣子只需要奉法遵職就可以了,何必去養士呢?

漢朝時期騎兵五軍陣介紹

霍去病

衛青的外甥霍去病當時做驃騎將軍,位同三公,他向舅舅衛青學習,也抱有同一種看法。由此可見衛青的情操。

特別說明:本文來自中國歷史網,如有侵權,請聯繫我,第一時間來處理。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