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峰古圩,走过了一段长长的岁月!

马峰古圩,走过了一段长长的岁月!

马峰古圩


古暖村,位于贺州市平桂区沙田镇沙田河边,村里有一条花街,被人们称为马峰古圩,这条长达450米,宽1米多,从马峰街到马峰小学的鹅卵石街道,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日,两边的铺面就形成了集市,这也就是当地群众一年只赶一次,全国少见的圩日。


马峰古圩,走过了一段长长的岁月!

古门楼


这条花街不是交通要道,也不靠近公路,平时虽然没有圩日那天热闹,却也发挥着一般集市的功能,它经过新明、古暖、新利三个古门楼,在穿越400年时光的古榕和清朝时期建筑的宝福观的辉映下,诉说着昔日的繁华与辉煌。


马峰古圩,走过了一段长长的岁月!

五桂桥


罗水胜,1940年出生,这个76岁的老人,一生没有离开过古暖村,见证了马峰古圩兴衰的历史。

据他回忆,民国时期,由马峰村、龙井村、桥头村、路塘村、牛崖村组成被当地人称梅花寨的马峰乡。形成以马峰为核心,龙井、桥头、路塘、牛崖围绕其中的格局,梅花寨也由此得名。古暖村的主要街道是一条花街(鹅卵石路),也叫官道,花街由平头桥开始,西庵(当时的乡政府以及后来的马峰小学、、贺县第八小学所在地,原本是一座庙)截止。五桂桥不远处的平头桥是架设在沙田河上的木板桥,随着沙田河改名为小凉河,1973年,这座木板桥也改成水泥桥,也就是今天的马峰桥,到了2011年,花街的鹅卵石路也改成了水泥路。


马峰古圩,走过了一段长长的岁月!

老街


花街两边大约30家店面,一般两层楼高,木窗木门石门槛,第一层店面,第二层阁楼。有客栈、铁匠铺、木匠铺等店面,养生堂、天保堂、宝和堂等药店,还有义生、全兴、右记等杂货店。

由于马峰村圩日的繁荣与热闹,周边村寨和在贺县做买卖的是外地商人都从十几公里过来赶圩。圩日这天,5万左右的赶圩人在从平头桥通往五桂桥的街巷摆满各种货物,甚至摆到摆在了平头桥、五桂桥和河岸边。从早晨到傍晚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商品买卖十分活跃。


马峰古圩,走过了一段长长的岁月!

古门楼


一年一度的马峰古圩日期临近过年,是因为以前方便人们置办年货,而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交通的发达,已经很少人选择在这一天置办年货了。但是,从圩市上交易的土特产比如柚子、香芋、土鸡、冬菇,妇女们领着小孩挑选过年穿的新衣,还有挂满铺面的大红灯笼、春联、剪纸等等,都可以感觉得到过年的气氛。


马峰古圩,走过了一段长长的岁月!

古门楼


据古暖门楼碑文记载,古暖村始建于明朝隆庆元(1537),原名隆庆寨,清朝乾隆年间改为暖村坊,后改为古暖村。可以推算,古暖村里的马峰古圩从明朝时期就已经存在,历经清朝、民国两个朝代逐渐繁荣发展起来,直至解放以后,劳动人们当家做了主人,过上了好日子,马峰古圩也随之达到了高峰。


马峰古圩,走过了一段长长的岁月!

宝福观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交通的更为便利,年轻人纷纷走出家门,到外面的世界拼博奋斗,成功之士在异地安家落户,马峰古圩也随之日益没落,走向了衰败。

马峰古圩,走过了一段长长的岁月!

宝福观

马峰古圩,走过了一段长长的岁月。古暖村中厚重的石门石墙,展现了历史的沧桑;街道两边青砖木门的老屋,诉说了昨日的辉煌。不变的圩日和变迁的时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劳动人民保持了自己身边传统上的东西,马峰古圩当然会一年一年地传承下去。

审核:朱孔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