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她自顧不暇,卻帶上丈夫的70箱書籍一路逃難,感動了丈夫

文章:必讀歷史

民國曆史上,有許多的包辦婚姻,大多過得不幸。比如,徐志摩和他的前妻張幼儀,一個是留學國外的風流才子,一個是他口中的“土包子”,又比如魯迅與朱安,朱安雖未“被離婚”,卻也一輩子也沒得到她眼裡的大先生的一絲欣賞和愛意,寂寞孤苦終身。但唯有胡適與江冬秀,這對外人眼裡極其不般配的夫妻——一個是大才子,學者、教授,一個是大字不識的鄉野粗鄙丫頭,卻過得還算幸福,互相陪伴至老。

抗戰時期她自顧不暇,卻帶上丈夫的70箱書籍一路逃難,感動了丈夫

1904年1月,十四歲的胡適與十五歲的江冬秀的終身大事,在家母之命、媒妁之言、算命先生瞎湊和灶神爺保佑之下定了下來。接下來的一輩子,他被這個女人牢牢掌握,曾經他也曾用放縱對宿命做最後的抗爭,可最後他還是決心洗心革面,連帶著那份對那個不相稱婚姻的妥協。

1910年8月,胡適前往美國留學。看著美式的自由戀愛婚姻自由,胡適也許並非不動心,但他是決定了做好人的人。1911年4月22日,胡適給江冬秀寫了第一封信。信中鼓勵她多讀書,如果哪裡有不懂的地方可以讓有識之人代為講解,在沒有收到江冬秀的來信之後又寫信來催。胡適對江冬秀是努力的,他小心翼翼地培養著他們之間的愛情,哪怕能夠一絲一毫。

抗戰時期她自顧不暇,卻帶上丈夫的70箱書籍一路逃難,感動了丈夫

這時候江冬秀已經是一個二十五六歲的“老姑娘”,在胡適母親再三催促下,胡適終於回國和江冬秀完婚。對於胡適來說,他終於完成了母親的夙願。對於江冬秀而言,她像是苦守寒窯多年的王寶釧終於等來了薛平貴。

1923年夏天,胡適和江冬秀婚後五年,他們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坎兒——胡適與曹誠英擦出了火花。江冬秀不是張幼儀,也不是朱安,誰敢搶她老公,她有的是手段。當胡適提出離婚後,她一手抱著兩歲的兒子,一手拿著刀說:“我為你胡家生娃娃,操持家務,你竟然要同我離婚。離婚可以,那大家都不要活了。”

抗戰時期她自顧不暇,卻帶上丈夫的70箱書籍一路逃難,感動了丈夫

憑著一把菜刀,將丈夫旁逸斜出的感情活活扼殺。從此,胡適成了圈內有名的“妻管嚴”,自覺遵守自創的”三從四德“丈夫準則;江冬秀亦被世人冠以“母老虎”、“河東獅吼”之類的稱號。

如果要說江冬秀靠著彪悍作風留住胡適,也不盡然。江冬秀的強項是操持家務,每個節日,她都要做徽州菜,家裡常常高朋滿座,這讓胡適覺得特別有面子。江冬秀文化程度不高,讀不懂胡適的書,但是她非常敬重讀書人,把胡適的書籍看得特別重。抗戰時期,她一路逃難,寄人籬下,自顧不暇,卻還帶上了胡適的七十箱書。後來,胡適感激地給她寫信,說,“北平逃難出來的教書先生,都沒有帶書。只有我的七十箱書全出來了。這都是你一個人的大功勞。”

抗戰時期她自顧不暇,卻帶上丈夫的70箱書籍一路逃難,感動了丈夫

江冬秀不懂文墨,但她一直在背後全力支持胡適的工作。胡適的哥哥與子侄們的開銷都是胡適承擔的,甚至包括哥哥們的菸酒,侄子們娶親的費用,江冬秀給錢從不吝嗇,毫無怨言。動盪時期,胡適在紐約生活的十年中,是她一直陪著胡適,她不懂英語,卻自己上街買菜生活,這樣的日子她只接受,從未抱怨過。

抗戰時期她自顧不暇,卻帶上丈夫的70箱書籍一路逃難,感動了丈夫

時間是證明一段感情最好的藥方,所有的轟轟烈烈終將會被一日一日的廝守磨成角落裡的回憶。別人眼裡不般配的一段婚姻,倒讓她成為成功男人背後的女人,吵吵鬧鬧,在煙塵俗世裡過完一生。1962年2月,胡適突發心臟病去世。這個大字不識幾個的老太婆,在胡適死後,挑起了整理《胡適全集》的重任,她在用她的一生,捍衛著自己的男人。江冬秀一個人平靜地生活到八十五歲,在臺灣無疾而終。

抗戰時期她自顧不暇,卻帶上丈夫的70箱書籍一路逃難,感動了丈夫

張愛玲曾說:“胡適和江冬秀的婚姻是罕見的幸福的包辦婚姻”。這對看似不般配的夫妻,過得卻讓人羨慕。江冬秀用一生為“什麼是真愛”做了最好的回答:轟轟烈烈的纏綿是愛情,但更多的是激情,離真愛尚遠;真愛是柴米油鹽醬醋茶裡的打磨,真愛是相濡以沫的堅守,真愛,是經年累月付出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