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不喜周勃,却要重用他的儿子周亚夫,原因很简单,情势所迫

汉文帝不喜周勃,却要重用他的儿子周亚夫,原因很简单,情势所迫

汉文帝不喜周勃,却要重用他的儿子周亚夫,原因很简单,情势所迫

绛侯周勃作为西汉的开国大功臣,随刘邦反秦统一天下,屡建战功。更是和陈平等人推翻了吕氏一族,废少帝,立文帝,这样一个功高盖世、位高权重的大臣,的确是朝廷不可或缺的人物,但也正是因为如此刘恒在感激他立自己为帝的同时也对他多有忌惮,屡次对周勃有所打压,甚至挖坑给周勃,将周勃抓进监狱,终是周勃这样经验老道的人也受不住了,只得夹着尾巴向皇帝请求告老回家。

那么回到文章的题目,既然汉文帝刘恒不信赖周勃,为什么却要对周勃的儿子周亚夫如此重用呢,甚至是把国家的整个安慰都托付给了他?

汉文帝不喜周勃,却要重用他的儿子周亚夫,原因很简单,情势所迫

周勃死后,由长子周胜之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周胜之出身名门,又娶了文帝的女儿,少说都要比别人少奋斗好多年,先天条件这么优秀,可本人却是个扶不起来的阿斗,为人纨绔,一天到晚和公主吵架,还犯下杀人大罪,文帝不过是看在他好歹是个列侯,还是个驸马,这才放过他一条命,但按照汉律夺去了他的爵位和封地,周家也这么的衰落了。

不过汉文帝也没有因此完全不理睬周家,还专门在周勃的其他儿子中择贤立侯,这才注意到周亚夫文武双全,才能卓越,年仅轻轻就做上了河东郡守,汉文帝还特别封周亚夫为条侯,食邑条城,还将周勃的爵位封给了周亚夫,在匈奴来袭时,派周亚夫带兵驻扎在细柳营,专门护卫京师。

汉文帝不喜周勃,却要重用他的儿子周亚夫,原因很简单,情势所迫

果然文帝的眼光还是准的,在自己父亲被整的这么惨,周亚夫依旧能坚守原则,遵守军礼,就连文帝都被这样的大将之风所折服钦佩,于是封周亚夫为中尉,主管禁军北军与京城防务。在文帝心里其实对周家还存着几丝愧疚感,当年对待周勃也是因为政治原因,自己的羽翼未丰,现在文帝身边已经聚集了一批为自己所用的政治生力军,现在当然可以大胆的用年轻人,其中这周亚夫就是文帝看上的军事人才。

汉文帝执政期间,功臣集团势力日渐下降,反而是文法吏阶层逐渐爬了上来,这也大大的加强了专制皇权,其实看到这里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皇帝要重用周亚夫了。

汉文帝不喜周勃,却要重用他的儿子周亚夫,原因很简单,情势所迫

现在能威胁到汉文帝的那些功臣集团的代表人物们都相继去世,比如着周勃、灌婴、张相如等人,现在剩下的也没几天日子可活了,所以汉文帝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威胁到他的人了,这才觉得重新重用几个功臣子弟,周亚夫就是其中一个,接着提拔他们这一批人去对付另一批让人头痛的家伙们。

一个就是在外一直虎视眈眈的匈奴人,一个就是诸侯王们。外患就已经让汉文帝够头痛得了,然而诸侯王的内忧更是让文帝焦虑得睡不着觉。这些诸侯王们要么就是功勋卓越,要么就是怀有野心蠢蠢欲动,稍微处理不好,可能第二天朝廷就得易主了。

汉文帝不喜周勃,却要重用他的儿子周亚夫,原因很简单,情势所迫

刘邦在世的时候联合吕后一起除去了异姓王,以绝后患,虽然在历史上留下了恶名,但也是为后世的子孙们解决了一大忧患。异姓王没了,同姓王还在那生龙活虎着,其实若不是这些同姓王,吕氏之乱也不是这么容易解决的,但关键是到了汉文帝后期,同姓王们早就与皇帝之间有了隔阂,随着势力的膨胀,其野心也在蹭蹭上涨,这对皇权有着极大的威胁,文帝到了晚年也没过一天清闲日子,整日愁着这件事。

最先引出同姓诸侯王叛乱序幕的,是文帝所封济北王刘兴居,刘兴居是刘恒的侄子,也是齐王刘襄的弟弟。刘兴居也是平定吕氏之乱的功臣,刘恒担心刘兴居支持刘襄为帝,就只割了北郡给他做济北王,刘兴居很不满意,渐渐也有了不臣之心,刘兴居趁着刘恒在和匈奴打仗之际,起兵西向叛乱,刘恒闻讯立即回程将刘兴居抓起来,刘兴居最终自杀而亡。

汉文帝不喜周勃,却要重用他的儿子周亚夫,原因很简单,情势所迫

这没过几年。淮南王刘长也冒出来闹事,刘长是汉文帝仅存的小弟弟,汉文帝对他也是非常好,刘长仗着有皇帝哥哥撑腰,骄横跋扈,目无王法,擅自赶走朝廷为淮南国准备的官员,汉文帝写信教训他,谁知这刘长被激怒居然召集了几十个人谋反,刘恒命人将他逮捕,发配去蛮荒蜀地,刘长受不了这个耻辱绝食而死。

这些还真是年轻的诸侯王,可其他那些年长经验老道的诸侯王就更令人担忧了,再加上刘恒曾颁布了“除盗铸钱令”,这下更是让诸侯王们越来越富有,而反观国家确实越来越物资匮乏,当时汉初因长期战乱影响,中央没有足够的财力铸钱,只得改铸造又小又薄的荚钱,也不是说完全无法周转,汉朝有个最大的豫章铜矿,但这个被刘邦拿去给侄子吴王刘濞,给他就是他的了,不愿意拿出来支援国家建设,皇帝也没辙。

汉文帝不喜周勃,却要重用他的儿子周亚夫,原因很简单,情势所迫

这时候民间商人就开始活跃找商机,私自滥造荚钱以谋取暴利,这让市面上的货币质量越来越差,整个经济市场出现了混乱,汉文帝没办法,只得放开监管,允许民间私铸钱,但不能铸荚钱,只能改铸四铢钱。这个办法提高了质量标准,的确是稳定了货币市场,但是治标不治本,反而助长了官商与诸侯的垄断,这掌握了片土地与矿产资源的诸侯王,才真的是富得流油了。这有了经济保障,那么随时都要反叛的机会。

后来汉文帝采取了贾谊的建议,将诸侯国分成若干国,削弱了诸侯的势力,但吴王刘濞依旧是最危险的人物,而且还不能轻易撼动他的位置,一来是因为汉文帝还需要吴国为朝廷铸钱,而来汉文帝欠刘濞家一条命,心有愧疚,不愿做的太绝。汉文帝深知诸侯们必将成为汉之心腹大患,但也不敢轻举妄动。

汉文帝不喜周勃,却要重用他的儿子周亚夫,原因很简单,情势所迫

十几年时间过去了,诸侯王势力越来越大,问题总是要解决的,汉文帝这才想到要重用周家,在周家发掘了周亚夫这个人才,充分考量他的确是能镇得住火的人选,在临终前还专门嘱托儿子刘启道:“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刘启登基后谨遵父亲的嘱托,立刻封周亚夫为车骑将军,赋予他统领南北禁军的权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