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從擁兵百萬的威風凜凜,淪落到只有苟延殘喘的24騎,網友:活該

他從擁兵百萬的威風凜凜,淪落到只有苟延殘喘的24騎,網友:活該

他從擁兵百萬的威風凜凜,淪落到只有苟延殘喘的24騎,網友:活該

建武元年,此時各路地區還處在內亂狀態。劉秀趁著更始政亂、赤眉西進之機,特別派出雲臺二十八將之一將軍鄧禹出兵開闢關中戰場,還專門給了鄧禹兩萬精兵精將。同年六月,鄧禹不負所望平定了河東,南渡黃河,進入了關中地區,九月,赤眉軍終於打敗劉玄攻佔了長安。

另一邊鄧禹在長安北部以懷柔政策安慰民心,收服各地的軍民,只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從原來的兩萬大軍變成了百萬大軍,眾將紛紛建議出兵攻下長安,鄧禹是個特別沉穩的人(有時候可以說是盲目逃避),沒有十足把握絕對不會主動出擊,因此拒絕了。次年,赤眉軍雖然佔據了長安,不過幾個月就搶光了長安城內外所有的糧食,也只能被迫轉移陣地去西北,鄧禹這時才出發進駐長安,佔據了這早已破爛不堪的空城。

他從擁兵百萬的威風凜凜,淪落到只有苟延殘喘的24騎,網友:活該

不過赤眉軍在路上遭到了涼州軍閥的阻擊。赤眉軍無力反擊只得狼狽的撤退,於是又一路撤回到長安,可憐了那些在長安附近生存的關中百姓,好不容易有了一點糧食,又要被搶奪了。本來赤眉軍一來,漢軍應該迎頭痛擊,而且這時候赤眉軍也是損失慘重,機會難得,但鄧禹一再逃避耽誤戰機,眼睜睜的看著赤眉軍荼毒百姓卻不管,百姓們對此失望透頂,各郡的大姓人家自擁兵力,不再聽從幫助漢軍,導致漢軍沒有了糧食補充,士氣低迷,內部亂鬥,許多將士都離開了軍隊,原來的百萬大軍只剩下數萬飢卒罷了。

而赤眉軍恢復了士氣,補充了糧食,和漢軍的對決中,鄧禹大敗,只得放棄長安悲傷雲陽,以避敵鋒芒。鄧禹的這次決策害得後面的局勢也愈發混亂,盤踞在關中周邊的割據勢力也將注意力放在了長安上,比如自稱武安王的延岑一度佔據了關中三輔,大敗鄧禹,窺視著長安,原本是更始政權的漢中王劉嘉也想在關中分一杯羹。

他從擁兵百萬的威風凜凜,淪落到只有苟延殘喘的24騎,網友:活該

赤眉軍回到長安,看到這兩股勢力,就跟打了雞血一樣,剛好正是需要補充後勤的時候,這不就送上門來了嗎,然而赤眉軍想得太簡單了,本是派了10萬多兵馬去搶奪,結果反被打得落荒而逃,鄧禹聽到這消息大喜,又是撿便宜的時候了,於是再次出兵攻入長安,誰知赤眉大將謝碌回來,鄧禹又敗了。

至此,赤眉、鄧禹、劉嘉、延岑四方勢力為了爭奪關中互相較勁,劉秀得知消息十分著急,便寫信給鄧禹讓他說服劉嘉歸順,劉嘉本是劉秀的族兄,被劉秀父親收養,兩人從小一起長大情同手足。劉秀還專門寫信給劉嘉,劉嘉看到信非常感動,便和丞相李寶一起在雲陽與鄧禹聯合,這下漢軍終於重振當年威風。

他從擁兵百萬的威風凜凜,淪落到只有苟延殘喘的24騎,網友:活該

然而鄧禹又幹了件蠢事,劉嘉的丞相李寶自恃有功,總是和鄧禹對著幹,而且為人非常倨傲,鄧禹火氣上了頭就把人給斬了,李寶畢竟是丞相,恃才傲物很正常,鄧禹卻一刻也忍不下去不顧全大局,李寶弟弟也火了,我們幫助你,你居然是這樣對我們的,便聚集李寶舊部反攻漢兵,鄧禹又打輸了,還失去了一名驍將耿欣,鄧禹此後在軍中的威望是一落千丈。

在幾年的連續戰役,終於爆發了饑荒,鄧禹的軍隊也斷了糧,赤眉軍也面臨同樣的窘境,便決定撤出長安往東方前進,這正好中了劉秀的下懷,劉秀就在那等著呢。這下劉秀拿出了自己的王牌馮異前去對抗,馮異行事穩重且多謀,而且深得軍心,將士們在馮異的帶領下士氣大振,打得洛陽30萬更始大軍無力反擊。本來一切都進行得很順利,局勢也在劉秀的掌握之中,結果這鄧禹又出來壞事。

他從擁兵百萬的威風凜凜,淪落到只有苟延殘喘的24騎,網友:活該

劉秀在派出馮異出馬時,就命令鄧禹即刻率軍回洛陽,可鄧禹不甘心,鄧禹一生過得太過順利,24歲就當了大司徒,成了漢朝史上最年輕的宰相,這也讓他養成了生性驕傲,眼高於頂的性格。眼看自己的幾次戰役都輸了,當然要扳回面子,又去找赤眉軍“糾纏不清”,不過都是損兵折將,劉秀又下詔令強制他回來,鄧禹還是不聽,還去找馮異幫忙助戰。馮異頭都大了,堅決拒絕,鄧禹急紅了眼,你不幫我,那我就自己去,於是擅自派車騎將軍鄧弘攻打赤眉,結果中了赤眉的誘敵之計,漢兵死傷無數,馮異沒辦法,總不能見死不救。

馮異勉強救下鄧禹,勸他別再作了,鄧禹現在就像那賭徒一樣,明知已經輸得傾家蕩產,但總以為自己肯定會翻盤,其實早已失去理智,誰的話都聽不進去,獨自領兵追著赤眉軍,馮異怕又出什麼岔子,只好跟隨在後,果不其然,赤眉軍這次又使詐,半路設下埋伏,鄧禹又一次中了計,這次死了3千多漢軍,鄧禹和馮異分兩路終於突出重圍,待甩掉追兵後,鄧禹轉身才發現自己居然僅剩下二十四騎,從曾經的百萬生龍活虎的大軍變成苟延殘喘的二十四騎,小編不為鄧禹悲哀,而是那些死去的將領們悲哀,遇到這麼一個不顧大全的統帥。

他從擁兵百萬的威風凜凜,淪落到只有苟延殘喘的24騎,網友:活該

鄧禹劇照

這下鄧禹才醒悟過來,乖乖回去向劉秀認罪,鄧禹交出大司徒印綬,引咎辭職。再也不提帶兵之事,自此鄧禹也沒有什麼耀眼的表現。客觀而論,鄧禹根本就不適合做一個軍事家,戰場上所需要的心理素質要求全面綜合,鄧禹少年成名,驕傲自負,根本不適合變化多端的戰場,而且打仗總會有打敗仗的那一天,這就是考驗能否承受失敗的關鍵時刻了,鄧禹卻沒有這樣能忍的心胸,輸了就想要立馬扳回來,太過意氣用事。

最後鄧禹也沒了曾經意氣風發的威風樣子,做了隨軍幕僚,以戴罪立功,或許是有了陰影,鄧禹之後也不敢有什麼大動作,也算是慘淡落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