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每周重大事件与政策解析(2019年2月1-2周)

金融业每周重大事件与政策解析(2019年2月1-2周)

重点金融政策解析

★★★★银保监会:优化中资商业银行境外机构合规管控机制

2019年1月22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加强中资商业银行境外机构合规管理长效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总体要求,明确了境外机构合规管理长效机制建设的目标和基本原则。

二是健全合规责任机制。要求从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着手,明确各层级机构、各条线部门及其主要负责人的合规管理责任,落实问题整改责任,严格违规问责。

三是优化合规管控机制。要求动态重检和优化境外发展战略,前瞻审慎地评估和应对各类风险,健全重点领域制度流程,实施差异化的机构管理模式,强化业务及产品合规审查和风险监测。

四是改进合规履职机制。强调压实一道防线直接责任,提升二、三道防线独立性、权威性,优化合规报告路线,建立监管检查发现问题整改、确认、验证的管理闭环。

五是强化合规保障机制。要求实施主动、前瞻的合规资源配置计划,改进境外机构负责人、合规官及重要岗位人员管理,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合规文化培育、人才培养和全员合规能力建设,强化信息科技系统支持,严格外部服务机构管理。

六是加强监管沟通机制。要求加强日常监管沟通,及时有效回应监管关切,认真履行整改承诺。

七是完善跨境监管机制。银行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将完善监管信息报送机制,加强对重点机构和业务领域跨境监管,深化跨境监管合作,增进监管互信,提高跨境监管有效性。

政策影响:

近年来,随着国际化的深入推进,中资商业银行境外机构经营地域逐渐扩大,产品、服务和合作模式方面不断创新,对机构合规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指导意见》的出台正是国家强化对中资银行境外业务的监管,从银行方面来看,短期内增加了境外机构的管理压力及管理成本,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国内监管的加强有利于机构规避国际合规风险,有利于机构长期发展。

金融业每周重大事件与政策解析(2019年2月1-2周)

重大事件梳理

★★★★央行、银保监会为商业银行永续债发行保驾护航

2019年1月24日,央行宣布创设央行票据互换工具,为银行发行永续债提供流动性支持。同日,银保监会决定放开限制,允许保险机构投资商业银行发行的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

为提高银行永续债(含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的流动性,支持银行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创设央行票据互换工具(Central Bank Bills Swap,CBS),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可以使用持有的合格银行发行的永续债从中国人民银行换入央行票据。同时,将主体评级不低于AA级的银行永续债纳入中国人民银行中期借贷便利(MLF)、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常备借贷便利(SLF)和再贷款的合格担保品范围。

为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充实资本,优化资本结构,扩大信贷投放空间,增强服务实体经济和风险抵御能力,丰富保险资金配置,银保监会将允许保险机构投资符合条件的银行二级资本债券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

专家观点:

由于强监管和去杠杆引发的表外转表、非标转标,银行信贷成为社会融资大头,导致了商业银行资本消耗偏快以及对支持实体经济有心无力的状况,而永续债对于商业银行补充资本具有重要作用。相比于以优先股为主的其他一级资本补充方式,永续债具有以下优点:

一是非上市商业银行亦可发行,有助于解决众多中小非上市银行的资本补充问题;

二是发行审批更为简便;

三是损失吸收方式除了转股还有减记,相比于优先股可能触发的股权结构变更、控制权分散而言,风险较小;

四是主要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对资本市场冲击不大。但是,永续债也存在着流动性不足、投资者范围过窄的问题。

本次央行和银保监会出手,通过工具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商业银行发行永续债提供保障。随着在流动性和资金来源这两大问题解决之后,永续债的发行将会顺利启动,预计将会大大改善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扩大信贷投放空间,缓解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而银行抗风险能力增强、信贷扩张能力恢复,也有助于提振资本市场信心,尤其是对银行股的信心。

★★★商务部: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将日益突出重点

2019年1月29日,商务部公布的《2018中国对外投资发展报告》预计,中国今后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区域性投资差异将逐渐显现,对重点国家和重要领域投资会不断加大。电力工程建设、石油石化等领域主要分布于中亚等区域;在建筑业、工程承包、制造业等领域,东盟国家有较大投资潜力。

此外,除电力、交通、石油石化、建筑建设等传统领域外,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信息传输、软件信息技术服务等领域的投资规模也将持续增加。报告同时指出,风险不容忽视,包括部分国家信用风险,以及反垄断调查、国家安全审查等法律风险。

专家观点:

“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成为对外投资的热点和重点。随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中美贸易摩擦的不断上升,发达国家普遍加强外国投资监管审查,因此,“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外投资变得越来越重要,未来几年将成为重要的投资增长点,金融支持“一带一路”沿线企业走出去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重要风口。

但是,随着国际监管力度的增加,危险与机遇并存,对此,商业银行在大理支持企业走出去过程中,也要严把风控关口。

★★★银行同业市场动态

金融业每周重大事件与政策解析(2019年2月1-2周)

【独家】“CF40-PIIE中国经济论坛”成果分享

近日,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与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于华盛顿、纽约共同举办第四届“CF40-PIIE中国经济论坛”,并发布《“一带一路”投融资机制》与《径山报告:强化市场机制 构建现代金融体系》两份课题报告。

在与PIIE交流期间,CF40一行拜访了多家智库与政府部门,包括以胡佛研究所、美国传统基金会、卡托研究所为代表的保守主义智库,以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外交关系委员会为代表的中立智库,以及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纽联储(NY Fed)等政府部门。

本文为系列简报之一,汇总了美方对中美关系的最新看法与即将到来的中美贸易谈判的预判,并附上美国第70任财政部长罗伯特·鲁宾、美国第75任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特纳的会谈实录。

交流专家团:

肖 钢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原主席

黄益平 CF40学术委员会主席、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金中夏 CF40特邀成员、驻IMF中国执行董事

卢 锋 CF40学术顾问、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高善文 CF40学术委员、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管 涛 CF40高级研究员

孙明春 CF40成员、博海资本投资总监兼首席经济学家

王海明 CF40秘书长

独家内容详情见完整版报告,

金融城研究团队紧跟市场热点,聚焦产业政策,把握经济形势,为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提供研究咨询服务。对宏观经济形势、重大政策、重点产业、消费金融、普惠金融、资产管理以及金融科技等领域皆有深入研究。

金融业每周重大事件与政策解析(2019年2月1-2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