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岛风云(六)特混舰队出征


马岛风云(六)特混舰队出征

3月31日,得到阿根廷已经出动舰队开赴马岛的确切情报后,撒切尔向军方咨询应该如何应对阿根廷对福克兰的占领。第一海务大臣利奇将军坚决主张“派遣舰队中全部有价值的单位……这需要一支强大的力量,而不是一支小舰队。必须有两栖作战能力和一个完整的突击旅。还应当出动两艘航空母舰‘无敌’号和‘竞技神’号,以及适当数量的驱逐舰和护卫舰为其护航。简而言之,要投入足以应对一场战争的力量 。”

撒切尔随后向利奇提出了关键的问题:如果群岛遭入侵,我们能将其收复吗? 利奇答道:“我们能。并且我们应当将其收复。因为如果我们不这么做的话,或者如果我们畏首畏尾、没能取得全胜的话,再过几个月我们就会生活在一个没有信誉的国家。”

利奇的论断对玛格丽特·撒切尔的影响极大。

4月1日晚上,英国驻联合国代表安东尼·帕森斯爵士向联合国发出警报,并向安理会15个成员国发表演说。第二天,确认阿根廷军队上岸以后,由英国起草了502号决议 。它呼吁结束敌对行动,要求阿根廷“立刻无条件撤军”,双方寻求外交解决。投票延迟到3日,以便让阿根廷外长科斯塔·门德斯在投票前到达纽约 。那天晚上的投票中,英国的议案得到通过,只有巴拿马反对,俄罗斯、波兰、中国和西班牙弃权。

4月2日上午,阿军在马岛登陆的消息传到英国,尽管高层已知道阿根廷的军事行动,但是外交部的反应还是有些手足无措。英国外交部的第二号人物阿特金斯还在议会下院向议员们宣称这不是事实,因为外交部刚刚和总督通过话,岛上很平静。(实际上没有人和总督通过电话,而是根据岛上的例行回电做出的情况判断)。

到了伦敦时间下午6点,英国外交大臣卡林顿勋爵和国防大臣诺特才在一次被匆忙召集的记者招待会上宣布了马岛已被阿根廷军队占领的消息。如此明显的失误,让保守党政府遭受了来自议会的猛烈抨击,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去职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外交大臣卡林顿勋爵和他的两位副手阿特金斯与卢斯向首相提交了辞呈,并获得准许。

4月3日(星期六),伦敦下议院的紧急辩论期间,反对党(工党)领袖迈克尔·富特强调指出,联合国是英国开战的主要合法性来源。“我们应当借助联合国的权威来行动” 。对此,爱尔兰阿尔斯特统一党议员伊诺克·鲍威尔不同意。他指出,英国“天经地义”地有权保护生活在福克兰群岛的女王臣民,这种“天经地义”的权利“早在人们构想联合国之前就存在了”。

在长达三小时的辩论中,鲍威尔提到了“铁娘子”这个绰号(是俄罗斯人给她取的),说在接下来的几周内,撒切尔本人和全世界都“会知道她究竟是用什么金属做成的”。

当天。议员们以全票通过以武力收复福克兰的决议案。随后,撒切尔夫人做出了成立战时内阁并立即派出特混舰队的承诺!


马岛风云(六)特混舰队出征


4月5日,伦敦各大报头版显著位置都印着两个触目惊心的黑体字:战争!

动员命令是凌晨发布的。大英帝国的战争机器开始了紧张而有秩序的运转。

撒切尔夫人出任首相的这几年中, 英军成立了一个快速反应司令部,称为“二星指挥总部”,可以随时指挥配备有为适应快速反应所需要的航空兵、伞兵、炮兵、装甲兵的合成部队,并有专门的应付突然事件的武器、军火、设备、后勤辎重储备仓库,可以直接调用,它还有调度和征购民用物资的权力。 平时默默无闻的快速反应司令部一夜间为万人所瞩目。几小时后,详细作战计划便在快速反应司令部里拟好,迅速上报战时内阁,旋即获得批准。

快速反应部队立即作好开拔准备。平时他们不仅进行北约防御所需要的训练,还进行各种作战条件下的适应性训练。前不久在北极训练过的他们能够充分适应福克兰地区的气候,而且他们的武器完好率几乎达到100%。

三十多艘大型战舰在最短的时间内开到扑茨茅斯港,集结待命。同时,英军紧急征调58艘民用船舶作为舰队的后勤支援力量,紧急改装成诸如医院船、飞机运输船、运兵船等远征军急需的后勤船舶。 几乎散布在四大洋的商船接到命令后,用最快的速度就近卸货,尔后改变航向,一齐驶向南大西洋。这些船边航行边改装。

值得一提的是,与最初外交上对马岛事态的反应迟缓相比,英国的战时准备却显示出了出奇的高效,比如“乌干达”号客船当时正载着900多名学生在地中海航行,接到征用命令立即在就近港口停靠,让学生上岸,随即驶向直布罗陀,仅用三天就改装为医院船! 六万七千吨级的“伊丽莎白女王二世”号离开美国时还是一条豪华的客轮,三天后,当一架美国直升机从它上空掠过时,飞行员吃惊得吐出了舌头。“两个硕大的游泳池已被牢牢焊上,变成了直升机平台。船首也变戏法般地出现了一个直升机坪。整条船完全变得叫人认不出来了。

4月6日,在内阁发布作战命令的第二天,以两艘轻型航母“无敌”号和“竞技神”号为核心的特混舰队第一梯队,浩浩荡荡地驶出了扑茨茅斯港(其它商船将在航行中参加编队)。

这是一个阴冷而多雾的日子。成千上万英国人自发聚集到军港外面,为舰队送行。人们的表情也和天气一样阴晦。上百年来,人们多少次在这里为英国舰队送行。这次,人们的心理负担极其沉重:大英帝国还能否一战? 即将赴死的年轻的士兵们都穿着新军服,仁立船舷向岸上的人们敬礼。深深的凝视代替了欢呼。有人低声吟唱苏格兰名曲《一路平安》,歌声悲怆,催人下泪。

“无敌号装有金属撞角的舰首下浪花四溅,小山般的波涛被它碾作面粉。紧跟在后面的是它的姊妹舰‘竞技神’号。英国仅有的两艘航空母舰正在驶向战云密布的南大西洋……”

从空中拍摄的英国特混舰队的场面相当壮观:大小军舰迤俪前行,一眼望不到尽头。天空上各式各样的飞机象蝗虫一样:拦截机在高空,直升机在中空,反潜机在低空。潜艇在水面上露出礁石一样的舰桥。

BBC解说员赞赏道,“这真是史诗般的进军场面。”

而撤切尔夫人评价“特混舰队集结速度之快将永垂英国的军史。”


马岛风云(六)特混舰队出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