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35|優化城市空間佈局 明確各區功能定位

北京2035|優化城市空間佈局 明確各區功能定位

導 讀:北京新版城市總體規劃提出在市域範圍內形成“一核一主一副、兩軸多點一區”的城市空間結構,改變單中心集聚的發展模式。同時提出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區將形成北京新的兩翼。新的城市發展格局究竟對未來北京有何影響,本期內容,規劃國土小編就來跟大家嘮一嘮。

為落實城市戰略定位、疏解非首都功能、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充分考慮延續古都歷史格局、治理“大城市病”的現實需要和麵向未來的可持續發展,著眼打造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完善城市體系,在北京市域範圍內形成“一核一主一副、兩軸多點一區”的城市空間結構,著力改變單中心集聚的發展模式,構建北京新的城市發展格局。

以疏解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統籌考慮疏解與整治、疏解與提升、疏解與承接、疏解與協同的關係,突出把握首都發展、減量集約、創新驅動、改善民生的要求,大力調整空間結構,明確核心區功能重組、中心城區疏解提升、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區形成北京新的兩翼、平原地區疏解承接、新城多點支撐、山區生態涵養的規劃任務,從而優化提升首都功能,做到功能清晰、分工合理、主副結合,走出一條內涵集約發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的新模式,為實現首都長遠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北京2035|優化城市空間佈局 明確各區功能定位

市域空間結構規劃示意圖

【一核】首都功能核心區

北京2035|優化城市空間佈局 明確各區功能定位

首都功能核心區,是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載區,是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重點地區,是展示國家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地區。

核心區要全力做好“四個服務”,維護安全穩定,保障中央黨政軍領導機關高效開展工作。保護古都風貌,傳承歷史文脈。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加強環境整治,優化提升首都功能。改善人居環境,補充和完善城市基本服務功能,加強精細化管理。

【一主】中心城區(城六區)

北京2035|優化城市空間佈局 明確各區功能定位

中心城區即城六區,包括東城區、西城區、朝陽區、海淀區、豐臺區、石景山區,是“四個中心”的集中承載地區,是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的關鍵地區,是疏解非首都功能的主要地區。

北京2035|優化城市空間佈局 明確各區功能定位

中心城區空間結構規劃示意圖

降低人口密度,中心城區常住人口爭取到2020年控制在1085萬人左右,到2035年控制在1085萬人以內。

嚴控建設總量,到2020年中心城區城鄉建設用地由現狀約910平方公里減到860平方公里左右,到2035年減到818平方公里左右。中心城區規劃總建築規模動態零增長。

堅持疏解整治促提升,騰退空間優先用於保障中央政務功能,預留重要國事活動空間;用於發展文化與科技創新功能;用於增加綠地和公共空間;用於補充公共服務設施、增加公共租賃住房、改善居民生活條件;用於完善交通市政基礎設施,保障城市安全高效運行。

推進城市修補和生態修復,堅持留白增綠,建設藍網、綠道和通風廊道,提升城市品質和生態水平。2020年中心城區建成市、區、社區三級綠道總長度由現狀約311公里增加到約400公里,中心城區景觀水系岸線長度由現狀約180公里增加到約300公里。

【一副】北京城市副中心

北京2035|優化城市空間佈局 明確各區功能定位

是北京新兩翼中的一翼。城市副中心規劃範圍約155平方公里,外圍控制區即通州全區約906平方公里,進而輻射帶動廊坊北三縣地區協同發展。

應當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以最先進的理念、最高的標準、最好的質量,著力打造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示範區、新型城鎮化示範區和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示範區

緊緊圍繞對接中心城區功能和人口疏解,發揮對疏解非首都功能的示範帶動作用,促進行政功能與其他城市功能有機結合,以行政辦公、商務服務、文化旅遊為主導功能,形成配套完善的城市綜合功能。

到2020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常住人口規模調控目標為100萬人左右,到2035年承接中心城區40-50萬常住人口疏解。

北京2035|優化城市空間佈局 明確各區功能定位

北京城市副中心空間結構規劃示意圖

要遵循中華營城理念、北京建城傳統、通州地域文脈,形成“一帶、一軸、多組團”的空間結構,突出水城共融、藍綠交織、文化傳承的城市特色。要堅持建管並舉,努力使未來城市副中心成為沒有“城市病”的城區。

【兩軸】中軸線及其延長線、長安街及其延長線

北京2035|優化城市空間佈局 明確各區功能定位

要以兩軸為統領,完善城市空間和功能組織的秩序。

中軸線及其延長線以文化功能為主,是體現大國首都文化自信的代表地區,既要延續歷史文脈,展示傳統文化的精髓,又要做好有機更新,體現現代文明的魅力。

中軸線及其延長線為傳統中軸線及其南北向延伸,傳統中軸線南起永定門,北至鐘鼓樓,長約7.8公里,向北延伸至燕山山脈,向南延伸至北京新機場、永定河水系。

長安街及其延長線以國家行政、軍事管理、文化、國際交往功能為主,體現莊嚴、沉穩、厚重、大氣的形象氣質

長安街及其延長線以天安門廣場為中心東西向延伸,其中復興門到建國門之間長約7公里,向西延伸至首鋼地區、永定河水系、西山山脈,向東延伸至北京城市副中心和北運河、潮白河水系。

【多點】5個位於平原地區的新城

北京2035|優化城市空間佈局 明確各區功能定位

包括順義、大興、亦莊、昌平、房山新城,是承接中心城區適宜功能、服務保障首都功能的重點地區,是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區域。

順義:港城融合的國際航空中心核心區;創新引領的區域經濟提升發展先行區;城鄉協調的首都和諧宜居示範區。

大興:面向京津冀的協同發展示範區;科技創新引領區;首都國際交往新門戶;城鄉發展深化改革先行區。

亦莊: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型產業集群和科技服務中心;首都東南部區域創新發展協同區;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及製造業轉型升級示範區;宜居宜業綠色城區。

昌平:首都西北部重點生態保育及區域生態治理協作區;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全國科技創新中心重要組成部分和國際一流的科教新區;特色歷史文化旅遊和生態休閒區;城鄉綜合治理和協調發展的先行示範區。

房山:首都西南部重點生態保育及區域生態治理協作區;京津冀區域京保石發展軸上的重要節點;科技金融創新轉型發展示範區;歷史文化和地質遺蹟相融合的國際旅遊休閒區。

【一區】生態涵養區

北京2035|優化城市空間佈局 明確各區功能定位

包括門頭溝區、平谷區、懷柔區、密雲區、延慶區,以及昌平區和房山區的山區,是北京的生態屏障、水源保護地和“大氧吧”,是保障首都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區域,要充分體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將保障首都的生態安全作為主要任務。

門頭溝:首都西部重點生態保育及區域生態治理協作區;首都西部綜合服務區;京西特色歷史文化旅遊休閒區。

平谷:首都東部重點生態保育及區域生態治理協作區;服務首都的綜合性物流口岸;特色休閒及綠色經濟創新發展示範區。

懷柔:首都北部重點生態保育及區域生態治理協作區;服務國家對外交往的生態發展示範區;綠色創新引領的高端科技文化發展區。

密雲:首都最重要的水源保護地及區域生態治理協作區;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特色文化旅遊休閒及創新發展示範區。

延慶:首都西北部重要生態保育及區域生態治理協作區;生態文明示範區;國際文化體育旅遊休閒名區;京西北科技創新特色發展區。

昌平和房山

的山區,按照生態涵養區的總體要求,著力建設首都西北、西南部生態屏障,構建較高品質的特色歷史文化旅遊和生態休閒區。

專家點評

林堅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城市與區域規劃系主任):

我覺得這一輪北京新的城市空間戰略結構,很好體現了繼承、發展、提升這麼一個基本的邏輯。

首先是繼承,作為一個世界級的歷史文化名城,北京的兩軸始終能夠體現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歷史文化名城的特點,這是繼承。“一核一主一副”這三者的關係,是在首都和城市的發展之間所做的一種協調和平衡,有相應的提升,也體現了舍與得的關係。

對於新城和生態涵養區,平原地區的五個新城連同副中心要重點發展,生態涵養區就是有機的保護。不過並不意味著生態涵養區不能發展,而是要走一條綠色發展、創新發展的路子。

施衛良 (北京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委員會總規劃師):

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公告時,北京城市空間結構為“一主一副,兩軸多點”。經過多輪徵求意見,採納專家建議,最終版本增加了“一核”和“一區”,並相應調整了“多點”的內涵。

北京2035|優化城市空間佈局 明確各區功能定位

北京城市副中心與中心城區、東部地區關係示意圖

一核即首都功能核心區。強調“一核”應充分體現“四個中心”城市戰略定位,全力做好“四個服務”,維護安全穩定,保障中央黨政軍領導機關高效開展工作。結合核心區特點,城市總體規劃還提出了保護古都風貌,疏解非首都功能,加強環境整治,改善人居環境,加強精細化管理等。


城市總體規劃進一步明確了原來11個新城的定位,劃分為北京城市副中心、“多點”和“一區”,強調結合不同區域的特點,有所為、有所不為。北京城市副中心以及以平原地區為主的“多點”,作為主要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地區,應加強綜合承接能力,提升服務保障首都功能的能力。而“一區”則充分體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作為保障首都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區域,立足自身實際,將保障首都生態安全作為主要任務。

建設城市副中心,也是作為總規調整城市空間格局的一個重要內容。從區域來看實際上構建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和雄安新區共同構成北京的兩翼。那麼從副中心本身規劃來說,我們落實世界眼光、國際標準、高點定位、中國特色的要求,形成了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文化傳承的規劃特色。

“一帶一軸多組團”的發展新格局,也避免大城市病在城市副中心裡再發生,這一帶就是沿運河構築了一個清新明亮的生態文明發展帶,那麼在這裡繼承了,包括像潞城遺址、通州古城遺址、張家灣古城,這些歷史文化的遺存,和未來的城市功能,包括以綠心為主的城市公共文化中心組合在一起。

一軸,就是沿六環路一條創新發展軸,它串聯了像城市的行政辦公區,宋莊的文化創意區,還有環球影城的國際旅遊區,還有張家灣的未來的產業提升聚集區,形成未來創新發展的一條軸線。

在功能組織上,力求打破一張大餅的這種聚集式的佈局。多組團的,分區的佈局結構,形成了12個組團。以12個組團來組織城市的公共服務和市民的休閒服務功能,力求形成一個民生共享、和諧宜居的生活家園!

北京2035|優化城市空間佈局 明確各區功能定位

北京城市副中心綠色空間結構規劃示意圖

石楠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北京城市總體規劃怎麼解決城市病、怎麼解決現在城市擁堵、汙染問題,光靠堵不是辦法,更重要的是要疏,疏解才能解決問題。

怎麼疏解?我們不是簡單把人轟出去,而是要通過功能疏解引導人口在空間上更加合理地分佈。相對來講,郊區的幾個新城我們適當增長,然後更重要的是在京津冀整個更大範圍以內來疏解。把北京市本身的行政功能,向北京城市副中心轉移,相應的公共服務要跟上;把一些非首都功能集中向河北雄安新區轉移。把疏解作為一個很重要的出發點,這是解決破解當前問題的一個很重要的思路。

錢易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

我覺得提出“生態涵養區”,這點反映了我們對於生態保護、對於維持好這些生態涵養區生態屏障功能的決心。另一方面,把“發展”兩個字去掉,表明我們把重點放在了“涵養”上。但是生態涵養區內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需要提高,也要提高人均GDP,跟北京市、跟全國人民一起走上小康社會。

所以我認為把“發展”二字去掉,並不是不發展,而是主張更綠色、更可持續的發展。這個目標是全中國的目標,任何一個區都要進行更高層次、更高品質發展,堅持做不破壞環境、不破壞生態,不浪費資源的發展。所以,生態涵養區要倡導更高層面的綜合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