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中豬肉香,看看哪些詩句中寫了豬肉?

今年是豬年,中國人吃豬肉世界排第一。吃豬肉常常被文人們寫入詩中。

最早吃豬肉的詩句,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的“執豕於牢,酌之用匏,食之飲之,君之宗之”。這裡的“豕”就是豬,這句詩描繪的是人們殺豬飲酒吃吃喝喝的生活場景。

豬年說豬肉 | 詩中豬肉香,看看哪些詩句中寫了豬肉?

在古代吃豬肉不像如今能天天吃。

在先秦的《韓非子》中,有一個曾參烹彘的故事,說的是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去,她的兒子一邊跟著她要同去一邊哭。曾子的妻子說:“你先回去,等我回家後給你殺豬吃。”曾子的妻子回家後,曾子準備殺豬,他妻子說:“不過是和小孩子鬧著玩兒的。”曾子說:“小孩子是不能和他鬧著玩兒的。今天你欺騙他,是教他學會欺騙。做母親的欺騙兒子,以後做兒子的就不會相信自己的母親了,這不是把孩子教育好該用的辦法。”於是就殺了豬把它煮了。這個故事固然說的是誠信的問題、教育的問題,但從一個側面可以看出老百姓,平時是捨不得殺豬的;對饞嘴的小孩,豬肉還是有點吸引力的。

豬年說豬肉 | 詩中豬肉香,看看哪些詩句中寫了豬肉?

在古代,一般得有了喜事,歡慶團聚時才能吃。

在北朝民歌《木蘭詩》中,木蘭打了勝仗凱旋而歸,回到老家,“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宋代陸游在《秋詞》中,描寫了秋天豐收的場景,鄉里老少歡慶豐收,“鄉閭老稚迭歌舞,灶釜日餐豬羊烹。”

宋代文人蘇東坡聽說弟弟瘦了後給他寫了一首詩,開頭一句是“五日一見花豬肉”,這裡的花豬指的是豬的幼崽,小豬剛出生時,身上有花紋,所以叫“花豬肉”。

但在另一篇《豬肉頌》裡,蘇東坡寫自己吃豬肉,早晨起來要吃兩碗。(全詩是:“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辰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由於當時的富人不肯吃豬肉,窮人又不懂得怎麼煮豬肉,蘇東坡把鍋洗乾淨,通過少水、慢火,把豬肉慢慢悶熟,這是流傳至今的“東坡肉”。

豬年說豬肉 | 詩中豬肉香,看看哪些詩句中寫了豬肉?

東坡肉是慢火精心燉煮的,當然好吃。沒煮好就難吃,生豬肉更是無法想象,但歷史上就有人生吃豬肉,這個人是秦末漢初的樊噲。

在著名的鴻門宴上,樊噲擔心劉邦,闖到宴會上,項羽賞賜了他一斗酒、一個生豬肘子。樊噲面無懼色,飲幹吃盡。

此後一些文人在詩中對樊噲的英勇進行歌頌,如宋代陸游寫的:“壯心易盡彘肩酒”;清代朱彝尊寫的:“高坐啖彘肩,勇若舞陽噲。”宋代劉過寫的:“斗酒彘肩,風雨渡江,豈不快哉。”清代王夫之寫的:“ 且啖鴻門一彘肩”等等。

豬年說豬肉 | 詩中豬肉香,看看哪些詩句中寫了豬肉?

豬以它的悠久歷史、鮮美味道深深地烙印在中國飲食文化中,至今仍散發著獨特魅力,逢年過節、大小宴會上都離不開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