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新聞更有時代溫度 ——重慶日報“尋找身邊的尹明”大型尋訪活動札記

让新闻更有时代温度 ——重庆日报“寻找身边的尹明”大型寻访活动札记

2016年12月3日,由重慶日報組織實施的“尹明助學·愛灑四方”困境孤殘兒童成長關愛行動志願服務項目,從第三屆中國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全國500多個項目中脫穎而出,獲得金獎。圖為“尹明助學”志願項目參賽選手、本報記者周尤向志願者介紹項目情況。(重慶日報資料圖片)

2016年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深刻論述了新的時代條件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為新聞輿論工作指明瞭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年來,重慶日報採編人員始終牢記職責使命,牢牢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從堅持強化“四個意識”的認識高度,以實際行動轉作風改文風,俯下身、沉下心,察實情、說實話、動真情,推出一系列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努力成為讓黨和人民信賴的新聞工作者。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要轉作風改文風,俯下身、沉下心,察實情、說實話、動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

同年3月,本報啟動“尋找身邊的尹明”大型尋訪活動,動員市民、讀者共同尋找“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的“尹明”式人物。一年多來,許多“身邊的尹明”躍然紙上,讓報紙充滿著“時代溫度”。

尋訪

2000年1月5日,本報刊發了豐都小女孩谷巧玲因貧失學的新聞,後來,一位叫尹明的讀者就寄來匯款單,讓重慶日報代為轉交,並要資助她。

這一寄,就是16年,從未間斷。2007年起,尹明又開始資助另一位小女孩王迎春。

從第一張匯款單開始,本報就承擔了轉交匯款的任務,而這一任務,也成為重慶日報創刊60多年來延續時間最長的“超級任務”。16年了,我們從沒見過這個人,甚至不知道對方是男是女。

2016年3月,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本報啟動“尋找身邊的尹明”大型尋訪活動,試圖將這個重慶市“愛心符號”的能量無限輻射、擴散。

感動

尋訪啟動後,效果意外的好,各個鎮街、村社給記者打來電話,推薦他們身邊的“尹明”。

於是,在慈善會、紅十字會隱姓埋名捐款的許許多多愛心人士、每天給託老所送糕點的蛋糕店老闆、車禍現場救人的好心夫妻、15年為鄰居義務修理的廖師傅、每月固定為老人理髮的年輕理髮師、為鄰里提供聊天“據點”的楊大爺、輪流照顧摔傷老人的好鄰居、義務幫鄰居接小孩放學的“愛心婆婆”、烈火中救出一對雙胞胎的協警隊員等一一亮相與讀者見面了。

2017年1月,記者在江津區尋訪到的8旬老人魏澹,是這些尋訪對象中,最接近“尹明”形象的一位。魏老熱心助學,20多年來捐款20萬餘元,資助103名孩子圓了讀書夢。

面對記者的疑惑,魏老笑著否認了“他是尹明”的猜測。“我是不是他又有什麼關係呢?重要的是,做出共同選擇的好人越來越多。”

讓新聞作品更有“時代溫度”,是新聞人“職責使命論”的生動註解。於是,本報將大量版面留給這些普普通通的重慶人,就是要傳遞一個信號:好人點燃愛的火把,你我他來傳遞下去。

共鳴

近20位“身邊尹明”見報後,引起社會巨大反響,讀者們不僅“點贊”,還紛紛推薦他們身邊的“尹明式”好人。

“‘尹明’無處不在,他們其實就是我們生活中觸手可及的人。”在江北區工作的“90後”葉詩媛說,“尹明”可能是農民、教師、村醫、警察、個體戶、普通員工,他們用自己的點滴行動,勾勒出大寫的“人”字,可學、可親、可敬。

渝中區志願者劉洪希說,一個“尹明”力量有限,十個、百個、成千上萬的“尹明”匯聚起來,就能匯成愛心的洪流,讓社會變得溫暖。

潼南區機關幹部晏紅鴻認為,“尹明”們看似微小卻感人至深的善行義舉,讓我們感受到了溫暖。這種好人的力量,貫穿各個領域,對提高群眾幸福指數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全程參與尋訪活動的一名記者說,她堅定地相信這個社會的正能量,她願意為了傳遞這一份正能量做一個有溫度的新聞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