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鵬論:股市就是零和遊戲,你虧錢別人才能賺錢

如果不計算稅費和交易成本,同一個市場中,所有上市公司募集資金的總額,等於所有股民持有股票所花出去的成本總額。不管股價上漲還是下跌,這個等式永遠成立。

——坤鵬論

股市裡股民虧的錢都去哪兒了?

到底是誰賺走了股民大把的血汗?

這個問題一直縈繞在眾多股民心中,但深究起來,似乎連很多專家都無法講清楚,或是自圓其說。

在眾多說法中,一個比較被認同的觀點是:蒸發了!

雖然,貨幣似水,但水蒸發了,最終還會變成雨、雪返回人間。

難道大家辛辛苦苦掙的錢這麼說沒就沒了?

能量還有個守恆定律,難道這股市裡的人民幣還不如水?

坤鵬論為了寫這篇文章,認真研究了很長時間,發現大多數人對股市的理解都是:

錯!錯!錯!

大錯特錯!


坤鵬論:股市就是零和遊戲,你虧錢別人才能賺錢


很多人都想靠股市創造財富,以便自己能夠快速暴富。

坤鵬論可以明確地告訴大家,股市確實就是個零和博弈的平臺,它既不創造財富也不消滅財富。

股市做的就是財富轉移,將錢從一個人手裡轉到另一個人手裡,在轉移過程中既不會讓財富增加,也不會讓財富減少。

能量守恆定律在股市中同樣適用。

我們以手裡持有的現金總量計算損益,花出去的錢計算為虧損,收回來的錢計算為收入。

收入-虧損=實際的利潤

比如買了1萬元股票,當你手裡股票沒有賣出時,不管現在股價如何,你實際花出去的是1萬元,手裡現金少了1萬,所以計1萬元虧損。

當你把股票賣出去,換成現金時,手裡的現金多了,我們計算為收入。

比如剛才1萬元買的股票你1.4萬元給賣了,那這1.4萬就是收入。

這樣算下來,你在這次交易過程中的利潤是1.4萬-1萬=4000元。

同理,如果這些股票你是以8000元賣的,那這次交易的利潤就是:8000-10000=-2000,手裡的現金少了2000元,實際虧損2000元。

在解釋“錢去哪了”之前,大家需要明白一個道理:

股價不等於現金!

股價不等於現金!

股價不等於現金!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我們最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把當前股價當成實際現金所得。

這就跟那麼吹捧投資人的文章一樣,非把人家的賬面財富當成真金白銀來忽悠大眾。

比如一隻股票你在20元/股時購買了1000股,現在股價漲到30元/股,你手裡的股票由2萬元變成3萬元,在不計算各種稅費的情況下,浮盈1萬元。

很多人會把這浮盈的1萬元當成是自己已經掙到手的錢,畢竟只要賣出就是現金,並且只要自己願意,隨時都可以賣出變現。

坤鵬論有個朋友,代一位好友炒股。

他把原本10萬元本金炒到15萬,不過後來又跌了,剩11萬時及時止損,他的好友居然和他急了。

原因是這位好友認為自己虧了4萬。

本來好好的朋友絕交,從此成路人。

自此,坤鵬論的朋友再也不幫別人炒股了。

所以,坤鵬論一直堅持不薦股,更不代別人做股票投資,和朋友過事,最好別產生金錢上的關係,在金錢面前,很少有東西可以經得住考驗。

其實,你拿這個問題去問小學生,他們往往會立即給出正確答案,但人越長大,心越不單純,人性越貪婪,最後貪婪到連小學生都能算明白的賬,都算不明白了。

前面提到的那位好友,他錯誤地把浮盈的那部分當成是自己的錢了。

錢這種東西,只有實實在在地落進自己的口袋,那才叫自己的錢。

上市公司估值=股票價格x股本數

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公式,簡單明瞭。


坤鵬論:股市就是零和遊戲,你虧錢別人才能賺錢


股本數在一段時間內是相對固定的,所以能影響到公司估值的只有股票價格這一個變量。

但是,坤鵬論要和大家強調的是,公司估值並不等同於有人真出了這麼多錢買過這家公司,所以才叫“估值”——估計的價值,只是以當前估值對應的股價有了一筆交易。

這一筆交易可以是1萬股,也可以是100股,但絕不可能是公司的所有股份。

我們再來個例子,甲公司股本數是1萬股,現在每股50元錢,算下來甲公司的估值是50萬元。

A持有甲公司1000股,價值5萬元。市場向好,但A缺錢,所以把其中100股以60元/股賣給了B,B花了6000元現金得到了100股甲公司的股票。這時候甲公司的估值就變成了60元x1萬股=60萬元。

B只花了6000元就讓甲公司估值漲了10萬。

A仍然缺錢,所以還要賣股票,但這時候市場不好,60元/股沒人買,甚至50元/股也沒人買,於是A將價格調到40元/股,C願意接手100股。

這樣甲公司的股價變成了40元/股,公司估值變成了40元/股x1萬股=40萬。

C花了4000元讓甲公司估值降了20萬。於是我們說甲公司估值蒸發了20萬。

但這20萬是實際的真金白銀損失麼?

並不是!

因為並沒有人損失20萬。

所以,有媒體說2018年中國A股蒸發了十幾萬億,實際上並沒有人損失這麼多錢,這只是以最高點成交價計算估值的一種數學模型,損失是肯定的,但絕沒有這麼多。

真相一:錢進了上市公司兜裡

企業爭著搶著要IPO上市,為什麼?

大家都知道人絕對是無利不起早,因為每個成功IPO的企業都能從股市中圈得一大筆錢。


坤鵬論:股市就是零和遊戲,你虧錢別人才能賺錢


這些錢都是股民實實在在從兜裡掏出來的錢。

這些錢給到上市企業後,也將從股市中消失。

道理很簡單,企業圈到錢以後會入到自己公司的賬上,用於企業研發、業務開拓、高管福利等,但肯定不會用於炒股。

所以這部分錢實際上是從股市中被抽走的,是實實在在的現金。

IPO是這樣,增發同樣是這個道理。

上市公司從股民手裡拿走了絕大部分錢。

所以當股民從上市公司手裡拿到股票的時候,就已經是虧了錢了。

因為你付出去了實際的現金,卻只拿回了一紙股票,現在連紙都沒有了,都數字化了,你因為沒有拿回來現金,所以這就是虧損。

上市公司募集多少資金,股民就虧多少錢。

因此,只要有公司IPO或者其他形式的成功募資,他融多少錢,就意味著股民虧了同樣多的錢,而這個錢是進了上市公司口袋裡。

股市是輸家的遊戲,這個說法是有道理的。

因為從一開始,市場中就被抽走了一大筆錢。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股票下跌的時候沒有人盈利,因為大家的錢早已進了上市公司口袋。

天然的,股民就已經是虧錢狀態了,用錢換了股票。


坤鵬論:股市就是零和遊戲,你虧錢別人才能賺錢


接下來的事情,就是看把這些虧損轉嫁給誰了。

如果能高於自己的成本價成功轉嫁出去,那自己就能掙錢。

如果不能,那自己就虧錢。

炒股的過程就是轉嫁虧損的過程,用高大上的名言叫:財富轉移。

當然上市公司肯定不會承認他的股票一文不值,而是會起一個好聽的名字,比如叫“未來收益預期”。你買了他的股票,就享有該公司“未來收益預期”。

看你願意為這個“未來收益預期”掏多少人民幣?

在這裡坤鵬論提一個自己的觀點:

如果不計算稅費和交易成本,同一個市場中,所有上市公司募集資金的總額,等於所有股民持有股票所花出去的成本總額。

不管股價上漲還是下跌,這個等式永遠成立。


坤鵬論:股市就是零和遊戲,你虧錢別人才能賺錢


當然,這裡所說的上市公司,包括公司主體本身,也包括能夠以極低成本或者無成本獲得公司股票的董、監、高等。他們獲得股票沒有成本,所以只要賣出去,就掙到了實實在在的現金。而這部分現金也是股民虧的錢。

真相二:錢進了少數低成本持股者兜裡

既然錢都進了上市公司兜裡,為什麼還會有少數股民掙錢呢?

在前面的部分坤鵬論就強調過,股市中的資金同樣遵循能量守恆定律,有人掙錢就意味著有人虧錢,這是零和博弈。

當你10元/股買了1000股的股票,以20元/股全部清倉時,到手2萬元。但其中有1萬是你之前付出去的成本,是虧了的錢。現在以20元/股收回來。每股盈利10元,共計盈利1萬元,這是實實在在到手的現金。

這些錢,是以20元/股從你手裡買走股票的人支付給你的。他為此支付了20元/股的成本,所以他現在虧損2萬元。

我們舉兩個極端的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

例1:

上市公司以10元/股成功發行1萬股,被股民A購買了。假設股票自上市後直線上漲,從沒有任何下跌的時候。

這種情況下,股民A付出了10萬元現金,被上市公司拿走了,股民A虧損10萬元。

隨著股價不斷上漲,股民A想套利退出。在15元/股時他將1000股賣給了股民B、在20元/股時又將2000股賣給了股民C、在30元/股時接著將3000股賣給了股民D。

這時候股民A手裡收回了一部分現金:

1000股x15元/股+2000股x20元/股+3000股x30元/股=145000元

收入145000,之前從上市公司手裡購買股票成本是100000,所以股民A盈利45000。

股民A收回的這些現金,分別是股民B、C、D實際支付給他的。

股民B虧損:1000股x15元/股=15000元

股民C虧損:2000股x20元/股=40000元

股民D虧損:3000股x30元/股=90000元

從股民B、C、D實際支出的成本可以看出,他們共計支出了145000元現金。其中10萬元填補了上市公司從股民A手裡拿走的現金,45000成為股民A的盈利。

所以你從市場中掙的錢,是填補完上市公司融資空缺後,別人虧的錢。

可能有人會產生質疑,牛市的時候也沒掙到錢呀。

那是因為你在這支股票裡充當的是股民A,但在另一支股票裡卻充當了股民B、C、D,將從一支股票裡掙的錢通過另一支股票又虧出去了。


坤鵬論:股市就是零和遊戲,你虧錢別人才能賺錢


例2:

上市公司以10元/股成功發行1萬股,被股民A購買了。但股票自上市後直線下跌,從沒有任何上揚的時候。

這種情況下,股民A付出了10萬元現金,被上市公司拿走了,所以股民A虧損10萬元。

隨著股價持續下跌,股民A不斷減持,股民B在8元/股時從A手裡買了1000股、股民C在6元/股時從A手裡買了2000股、股民D在4元/股時從A手裡買了1000股。

這時候股民A手裡收回了一部分現金:1000股x8元/股+2000股x6元/股+1000股x4元/股,共計24000元。

仍然虧損76000元。

股民A收回的這些現金,分別是股民B、C、D實際支付給他的。

股民B虧損:1000股x8元/股=8000元

股民C虧損:2000股x6元/股=12000元

股民D虧損:1000股x4元/股=4000元

所有股民虧損額總計仍然是10萬元不變,區別只在於最初虧損是由股民A自己承擔,現在變成了由股民A、B、C、D共同承擔。而他們虧損的錢,正是被上市公司拿走的10萬元,不多也不少。

財富沒有增加,也沒有減少,只是從股民A、B、C、D手裡轉移到上市公司手裡了。

市場大跌的時候沒有人盈利是說得通的,因為大家都在幫股民A填補上市公司從市場中抽走的虧空。其他股民不斷加倉購買股票投入的現金,是在無形中幫助早期虧損更多的股民分擔一部分虧損而已。虧空沒有填補完,哪來的盈利?

從這兩個例子中不難看出兩個股市投資的真理:

市場行情好的時候,早期進入的股民獲益最大。

市場行情不好的時候,越晚進入市場,損失會越小。

但市場行情不會像這兩個例子一樣極端,總是會有漲漲跌跌,所以我們無法明確分清這裡的股民A、B、C、D倒底是誰。

但總而言之,受益最大的,一定是持股成本最低的。

而這也符合商業的基本之道,成本越低,毛利越高,因為:

毛利=銷售收入-商品原進價

所以,大道永遠是致簡的,凡是非要搞得很複雜的,一是根本不懂的,二是大騙子。

回頭看人家巴菲特買股如同買商品的說法,真的是精闢!

上市公司和能夠獲得股票激勵的高管,因為持股成本幾乎為零,所以他們才是股市最大受益方,其次是低成本持股的股民(包括機構)。


坤鵬論:股市就是零和遊戲,你虧錢別人才能賺錢


其實還有真相三,券商和稅務局也在其中抽走了一大筆錢。

不過限於本文已經四千多字,坤鵬論準備把真相三單獨寫篇文章,讓各位老鐵可以對交易成本有更清晰的認識。所以真相三就留著下回分解吧。

既然股市中的資金也講究能量守恆,被抽走資金形成的虧空當然只能由股民來承擔,所以大部分股民虧錢也就說得通了。

對於股民而言,盈利只是少數,虧錢才是最終的歸宿。

所以我們應該感謝那些願意分紅的公司,不管目的是什麼,他們至少用實際行動把真金白銀重新投入到股市中。

公司分紅付出了實實在在的現金,各位股東拿到手的也是現金,而非“估值”這種虛無縹緲的數字。

寫至此處,坤鵬論突然發現,貌似並沒有誰認真去研究一下股市的運作機制,對於“股市虧的錢都到哪了?”這個問題大都只是泛泛而談。

還有專家認為,股票也是有價值的,所以在計算“股市裡的錢都到哪了?”的時候不應該忽略股票自身的價值。

對於這個觀點,坤鵬論不置可否。

還是去學學哲學吧。

認真研究“錢從哪來”、“錢到哪去”非常有利於幫助我們認清事物本質,這就是哲學。

所以說,人不學哲學,可能一輩子都活得不清不楚。

今天坤鵬論算是借這篇文章認真思考了一下。

細思極恐啊!

明白了股市運作機制,也就明白了能在股市中掙錢的哲學:

將自己持股成本降到足夠低;

儘量減少交易成本;

除此兩點,別無他法。

至於怎麼做到這兩點?

小雞不撒尿,各有各的道兒。

最後,坤鵬論鄭重地提醒:不要把投資搞成“一夜情”,而要視為“長期配偶”,只有這樣你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幸福,至此,也終於深刻地明白了,為什麼巴菲特說“選股如妻”。

請您關注本頭條號,坤鵬論自2016年初成立至今,是包括今日頭條、雪球、搜狐、網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網站或自媒體平臺的特約專家或特約專欄作者,目前已累計發表原創文章與問答5000餘篇,文章傳播被轉載量超過500餘萬次,文章總閱讀量近6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