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諸葛亮看蜀漢興亡

從諸葛亮看蜀漢興亡

諸葛亮,三國時期蜀漢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發明家等等。 諸葛亮的一生,大致可以劃分為六個階段,躬耕南陽、初出茅廬、赤壁大戰、平定西川、託孤輔弼、死而後矣。諸葛亮只活了五十一歲,按照古人的平均壽命,還算湊合,但是按照現代人的平均壽命來說,諸葛亮太過操勞,走時還沒到退休年齡呢。

“ 士為知己者死”,當初劉備三顧茅廬,可以說是從精神上打動了諸葛亮。也許正是你的鍥而不捨,才有了今天的舉案齊眉。所以劉備追到諸葛亮,恰好諸葛亮也是性情中人(從日後看出),兩人一拍即合。有了諸葛亮,劉備這個落魄貴族才有了重振祖上家業的底氣,畢竟能夠把餅畫的這麼好的才子,世所罕見啊。

三國演義把諸葛亮刻畫的神乎其神,其實他只是一個戰略規劃師。而歷史給了他這個機遇,也給了他許多意外。諸葛亮的戰略構想簡而言之以益州為基地,以荊州為屏障,待機而動。荊州的地位其實相當重要,沒有了荊州,魏國吳國都可以直接進攻蜀漢。但是意外就意外在荊州丟的太快了,基地都沒有穩固,屏障就失去了。荊州的丟失直接導致孫劉聯盟破裂,此時劉備尚未稱帝,公元221年劉備稱帝,不久張飛也因伐吳之戰被範疆、張達所害。而夷陵之戰,也因劉備的盲目自信而失敗。所以劉備從即位漢中王開始,幾乎沒有給百姓多少時間休養生息,因為歷史的發展太快,這也完全出乎諸葛亮的意外。

夷陵之戰後不久,劉備就撒手西去,並託孤諸葛亮。此時的諸葛亮,深感責任重大,他也深切的明白,蜀漢的未來興亡,在這往後的歲月中,將繫於他一人之上。而主公的遺憾,將由他來完成。

此時隆中對的戰略完成,因為荊州的丟失和夷陵之戰的慘敗變的希望渺茫。此時他最需要的是時間。

從公元221年到公元228年,這七年時間,諸葛亮用盡心血,事必躬親,南撫夷越,北結孫吳,終於讓蜀漢得以休養生息,這也讓阿斗過了幾年快活日子。再看看這幾年曹魏的發展,蜀漢此時可以說只能處於守勢。其實諸葛亮也深知這一點,他對自己的身體狀態也相當瞭解,如果再拖下去,有生之年,就不能完成先帝的託孤重任,不得恢復漢室,以光先帝遺德了。

從諸葛亮看蜀漢興亡

時也,勢也。公元228年開始,諸葛亮陸續進行了5次北伐,與其說是進攻,不如說是以攻代守。魏國不論是從經濟、人口、版圖都大大超過蜀漢,一味的戰略防守,只會讓別人找到更多的進攻缺口。如果諸葛亮沒有受託孤重任,沒有這麼大的壓力,相信他的身體不會惡化的這麼快,食少事多,加重了諸葛亮身體的衰退,留給他的時間確實不多。再加上凋敝的蜀漢,人才稀缺,再三權重之下,唯有向外拓展。這就是歷史,雖然無法撼動魏國的根基,但是卻為蜀國引進了不少人才,例如姜維便是其中之一。

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逝五丈原,他為後世留下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佳話,留下了“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金句。這也印證了他的一生。公元263年,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和諸葛尚也在保衛蜀國戰鬥中雙雙戰死。諸葛亮雖不能恢復漢室,諸葛一門的忠烈,千百年來傳為佳話。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諸葛亮為了小小的蜀漢能夠鞠躬盡瘁,現在的我們也該為了泱泱中華,奮鬥不息,不一定非要揚名立萬,只需要愛國愛家,過好每一天,也許我們也能有一天為國效力,揚名四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