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編文章」雖然臺灣在“雄風”3上提高技術,但還是美中不足


「繼上編文章」雖然臺灣在“雄風”3上提高技術,但還是美中不足

臺灣“雄風”-3型反艦導彈是由臺灣中山科學研究院自行研發的超音速反艦導彈,於2007年10月10日臺灣國防表演時正式展示。它的飛行速度是使用渦噴發動機的“雄風”-2型導彈最大飛行速度的2倍以上,最大速度2.5 Mach,準備讓所有主戰艦艇都換裝這種“航母殺手”。雄三導彈有效射程為30到130公里,飛行高度大約在20米到200米之間。

「繼上編文章」雖然臺灣在“雄風”3上提高技術,但還是美中不足

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臺灣軍方為了改變武器來源少的狀況,曾決定自行發展一些“有威脅”的打擊武器。但由於自身科技水平有限,研製能力不足,進展十分緩慢。作為艦艦導彈,“雄風”-1型導彈的飛行速度顯然太低,性能也不算好。這型導彈是以美國RGM-84“魚叉”艦艦導彈為藍本進行研製和改進的,其戰技術性能都有相當大的提高。

「繼上編文章」雖然臺灣在“雄風”3上提高技術,但還是美中不足

臺灣當局不僅希望能夠有效地對付對方來襲的各種超音速導彈,而且時刻夢想著“境外決戰”,為此它感到原有的武器裝備實在是難以滿足要求,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力圖依靠自身的技術來研製“雄風”-3型艦艦導彈的進展始終不大。1998年,“雄風”-3型導彈試驗彈首次試飛成功。2012年臺軍計劃在未來5年內生產500枚“雄風”2E巡航導彈和120枚“雄風”-3型超聲速反艦導彈。

「繼上編文章」雖然臺灣在“雄風”3上提高技術,但還是美中不足

“雄風”-3 與“雄風”-2外形上的最大不同之處是,導引頭鼻錐罩部分為尖錐形,能有效地降低阻力。此外彈上又增加了GPS導航系統接收機,能夠自動及時地修正導航數據,具有較強的抗電子干擾能力和地貌識別能力。“雄風”-3配備了“擎天計劃”所研製的衝壓發動機,採用楔形衝壓進氣口,無彈翼,裝有 4片X形尾翼,因此阻力十分小,因而最大射程增加到500千米以上。

「繼上編文章」雖然臺灣在“雄風”3上提高技術,但還是美中不足

“雄風”-3型導彈具有以下作戰功能:首先,可以實施較遠距離的對陸打擊。它的射程達500千米或更遠,但鑑於臺軍的探測手段不多,其現有驅護艦的艦載雷達作用距離又十分有限,探測目標和獲取信息。其次,可以攻擊對方的水面艦艇,“雄風”-3型導彈具有掠海超音速攻艦能力,最大飛行馬赫數為2.5。第三,能產生不小的威懾能力,“雄風”-3型導彈的射程在500千米以上,且機動性較好,隱蔽性較佳,性能頗為出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