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5歲的她,到底是什麼精?

公元223年孫權築夏口城

開武昌築城之始

武昌城至今已經走過了1795年

從隋唐時“萬舸從中來,連檣如雲”的繁華港口

到宋代陸游眼中的“隱然大都會”

再到當今湖北區域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因武而昌,因文而盛

武昌的秘密,藏在老九門

1795歲的她,到底是什麼精?

▲武昌“生長”圖


1

不輸古西安老北京

武昌老九門瞭解一下


溯源武昌

還得回溯到明朝

明洪武年間,楚王朱楨在武昌

按照“王城”的規模和形制修建武昌城

奠定了今天老武昌城的基本格局


1795歲的她,到底是什麼精?

▲1881年《江夏縣誌》上的武昌城圖,可以看見九座城門

當時,武昌城城周10餘公里

四面城牆開設九座城門

也就是後世所說的“老九門”

東城牆有大東門、小東門

西城牆有竹簰門(文昌門)、平湖門、漢陽門

南城牆有新南門(中和門)、保安門、望澤門(望山門)

北城牆有草埠門(武勝門)

每座城門都建有牌樓

城東、城南、城北三面都有護城河

河水繞城形成天然屏障

其建制規格之高

與當時的北京、西安等齊

1795歲的她,到底是什麼精?

▲武昌古城老九門照片

武昌老城有一名為“中和”的城門

107年前那個風雲激盪的歲月

一聲槍響,一個嶄新時代就此開始

今日的人們更記得它飽含熱血的名字——“起義門”

1911年,辛亥革命黨人打響第一槍後

起義軍迅速佔領楚望臺軍械庫

中和門城樓和蛇山轟擊督署

1795歲的她,到底是什麼精?

▲辛亥革命時期,起義軍在武昌漢陽門實施戒嚴

作為歷代軍事要地

古城牆和老九門四方合圍

構成了壁壘森嚴,“銅牆鐵壁”的武昌城

老九門曾是這個城市“武”的一面的化身

卻不知,內裡也暗蓄文脈



1795歲的她,到底是什麼精?

▲民國初期三鎮地圖,可以看到城牆環繞武昌

2

亦武亦文 老城門內文氣多

明清時期,武昌古城有府學、縣學

和貢院、文廟、書院

是兩湖地區的文化教育中心

老九門曾在其中有著不可或缺的位置



1795歲的她,到底是什麼精?


文昌門一帶在明代時成為文化區

門內有供奉文昌君帝的文昌閣

附近有書院

每逢鄉試,考生多從文昌門進城

再到文昌閣登拜


明洪武二年(1369年)

文昌門內建起江漢書院

是後來的湖北三大書院之一

1898年,張之洞在文昌門附近

開辦了湖北工藝學堂

後來土木建築科分入

武漢理工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

1795歲的她,到底是什麼精?

平湖門內的玉帶街

是武昌城最早的教育機構府學宮所在地

1898年,保安門大公館裡

張之洞開辦華中農業大學前身——湖北農務學堂

成為當時中國農業教育中心

1795歲的她,到底是什麼精?

▲漢陽門

漢陽門附近的蛇山北一帶

自宋代起,就是

密集的書院聚集區

清末時漢陽門附近察院坡一帶

新舊書業扎堆

形成武漢三鎮最早的文化街

1902年,縐代均、縐永喧父子在此開設了

我國最早的輿地圖社亞新地學社

我國近代史上成立最早、出版地圖最多的

私營專業地圖出版社

1795歲的她,到底是什麼精?

▲黃鶴樓歷代變遷圖

漢陽門附近不得不提的還有黃鶴樓

黃鶴樓始建於公元223年

與武昌城同歲

從歷代梟雄必爭之所到文人墨客吟詠之地

黃鶴樓的變遷脈絡

和武昌“由武而文”暗相契合

最初,黃鶴樓是一個軍事哨所

到唐代時,漸漸發展為觀景樓

千百年來吟詠黃鶴樓的詩詞璨若星河

串起了武昌的千年文氣

1795歲的她,到底是什麼精?


1795歲的她,到底是什麼精?

▲今黃鶴樓主樓和白雲閣



3


溯源武昌文脈 你竟是這樣的曇華林

說到武昌文脈

最值得一提的當屬武勝門

其城門附近的曇華林一帶

可以說是武昌近代教育的原點

1795歲的她,到底是什麼精?

1795歲的她,到底是什麼精?

▲ 武昌貢院大門和考棚(1905年)


曇華林街形成於明清時期

早在明代洪武年間

這一帶就是“貢院”

是湖南湖北“鄉試”場所

從清末至民國初

曇華林產生了一批在全國

頗具影響的新式學堂和教會學校

創造了眾多的湖北省乃至中國之最



1795歲的她,到底是什麼精?

▲ 曇華林古街圖


1871年,這裡誕生了文華書院

1903年,中國近代第一座公用圖書館:

文華公書林

1912年,中國最早的私立大學:

私立武昌中華大學

1930年,全國唯一圖書館學專科學校:

武昌文華圖書館學專科學校

1795歲的她,到底是什麼精?

▲ 文華學院舊圖


1795歲的她,到底是什麼精?

▲文華書院理學院舊址


文華書院是華中師範大學的前身

文華圖書館學專科學校後併入武大

私立武昌中華大學後併入武大和中南財大

曇華林的教育與文化之光

散播到武昌乃至武漢的各個角落

時至今日

依然有湖北美院、湖北中醫藥大學棲身曇華林

作為一部“活”的武昌文化歷史教科書

如今的曇華林吸引著藝術家和年輕人

書店、藝術館、咖啡館、藝文活動

曇華林繼續著自己的文化脈絡

成為武昌最獨特的風景

1795歲的她,到底是什麼精?

▲今日曇華林

1926年,北伐軍在武昌城牆下

激戰後光復武漢

這是老九門和武昌城牆

最後一次“護城”

同年,在歷經幾十年的爭議後

拆除武昌城桓的工作正式啟動

武昌城牆這一“封建堡壘”

在三年之內被悉數拆除

今曇華林石瑛故居附近

有十餘米城桓殘牆保留了下來

是為數不多的古城牆遺蹟


存在於世五百餘年的老九門

除了起義門(中和門)被保留下來

其它的城門也只以地名的形式

繼續存在於老武昌的生活裡

1795歲的她,到底是什麼精?

▲ 唯一保留下來的老城門起義門

4

古城新生,“新九門”助力武昌蝶變

改革開放以來

勇立時代潮頭的武昌

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1992年,鄧小平在視察南方的首站——武昌

發表了進一步解放思想

加快改革開放步伐的重要講話

為走在披荊斬棘前行路上的武昌

打上了一劑強心針

今年恰逢改革開放40週年

老九門已成歷史煙雲

山水風光、紅色文化、人文傳承

科技、教育、交通

金融、旅遊、雙創

如同隱形的支柱

成為舉托起當今武昌的“新九門”

1795歲的她,到底是什麼精?

▲今武昌區

以武漢大學為代表

武昌聚集了一大批高校

是全國知名的科教智力密集區

新鮮的血液

讓武昌煥發出勃勃生機


與珞珈山比鄰的東湖畔

虎踞著中科院武漢分院

依託武漢大學和中科院武漢分院

聚焦“北斗商用”“生命健康”

和“科技金融”三大產業

中科武大·智谷應運而生

成為武昌科教創新策源地


1795歲的她,到底是什麼精?

▲武昌區部分雙創空間

“雙創”的時代最強音

在武昌也奏出新樂章

“知卓資本”“氪空間”“太庫武漢”

等一批國內知名創孵機構入駐武昌


武昌“新金融特區”氣象已成

襄陽大廈、天風大廈等金融主軸項目

正以“武昌速度”推進

中北路中南路沿線甲級寫字樓鱗次櫛比

金融業佔據其中各類總部企業半壁江山

儼然已成武漢金融行業新高地


高新技術企業在武昌順風而上

去年,武昌高新技術企業較前一年增長50%

總量達到150家

中興智慧城市研究院

和中科聯影醫學影像聯合實驗室

等重量級項目落地

為武昌新興戰略產業添磚加瓦


1795歲的她,到底是什麼精?

作為武昌核心區域和歷史文化之根

以老九門為象徵的武昌古城

在新一輪的保護和開發建設中

將迎來新生

武昌古城將以蛇山和黃鶴樓為中心

以古城牆為邊界

約7.7平方公里

秉承生態復興的理念

建成古色古香的街區

其中,得勝橋作為武昌古城千年軸線

是武昌古城政治文化經濟的中心地帶

得勝橋區域將重點刻畫

東西城壕—得勝橋老街—曇華林人文休閒片區

“一縱兩橫”的主體空間

致力探索實踐歷史城區可持續發展

和公共空間的改善

1795歲的她,到底是什麼精?

▲ 現代武昌

黃鶴在此,長江在此

落袈在此,武昌在此

近代以來

漢口的商業文明引人矚目

而真正的武漢之魂

還是深藏於武昌

伴隨著“古城新生”的步伐

武昌必將佔據這個歷史之城的舞臺C位

曾經,“老九門”護衛古城池

是武昌的安定之源

如今,“新九門”穩如磐石

鋪就武昌的復興之路

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

武昌新傳奇 還看今朝

1795歲的她,到底是什麼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