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子”這飯死難吃(下)

要我說,世人在很多地方“死要面子”,尤以“名利場”為最。

先說職場。

我相信,你在職場上一定遇到過百屁不懂但好裝“百事通”的領導;上述小故事裡的領導或許只是部分領導的一個縮影。你低三下四給人去彙報工作,不是嫌你說話吐字不真,就是你寫的東西狗屁不是,反正怎麼看你都不順眼。你給足了面子,企圖表達尊重,對方倒擺起了架子,口口聲聲“恨鐵不成鋼”。不巧正好趕上領導心情不好,你指定會被罵個狗血淋頭。

王小波在《我為什麼寫作》裡說,他插隊時遇到個很壞的領導,為了發洩心頭之憤,他就以編故事的辦法,把那領導從尾骨寫起,讓他一寸寸變成了一頭驢。我從這故事裡明白了一個道理,假如遇上的領導太壞,只能說明那貨前世是頭驢;跟驢較勁,我們犟不過,無論對錯,跟著走就行,大不了驢死車翻。

我見過一個這樣的領導,不知怎麼活到了天命之年,反正給人感覺很會裝叉;後來我才知道,人家還是公司大股東。這才恍然大悟!你別看那人很難伺候,可有人偏偏就會逢迎;大概是“同類相惜”吧!有個傢伙,平時跟我們稱兄道弟,人五人六,看上去沒什麼特別“驚人”之處,但在那位百屁不懂而又油鹽不進的領導眼中倒是個難得的人才。那傢伙跟領導聊天真有一套,既不失尊重,又很得領導歡心,一場對話下來,雙方都紅光滿面,不明真相,還以為倆貨原本就是“好基友”。

我們沒事就“研究”這位馬屁高手,結果發現,那廝“很好面子”,而且還有一張“能把死人說活”的破嘴。有人跟我說,好面子的馬屁高手有“共性”:情商很高,智商一般。再一“研究”,的確如此。好面子,馬屁高手,合在一起就是“屁以類聚”。“深究”下去,我們發現那領導也很有“屁性”,對看不順眼的下屬,一萬個不放心,對看上眼的,甚至可以“以身相許”。

事實上,很多馬屁高手都是“山間竹筍”、“牆頭茅草”,他們或許有很高的學位(當然也有沒學位的),猥瑣模式“隨機啟動”,你一眼就能看穿,多看一眼指定想吐。他們給足對方面子,其實也是給自己臉上貼金——這功夫真不一般,你能練個八成,就能在薄情的世間所向披靡,自然也就能深情地活著。

“面子”這飯死難吃(下)

人如其“面”。

再說商場。

有人說,商場如戰場。話說回來,哪個“名利場”不是戰場?

我曾在一個非常舒適的週末上午,揹著兩本書,外加一點零食,煞有介事地跑到一座森林公園去裝相。正在我裝得入迷之時,有個老大爺湊過來,問我看什麼書,做什麼工作,問了一大堆“事不關己”的問題,我都一一應答,聊得起勁,他給我講了講他兒子的故事。

老大爺說,他是個退休的“人民教師”,彼時同事之間相處還算簡單——假如跟他兒子情況相比的話。

他兒子很會賺錢,但沒學會賺錢之前,真遭過不少罪。首先一點,坐個公交去跟人“談生意”,一旦被發現,對方認為你不是來談生意,而是來“搗亂”或“討飯”。等你有了經驗,下次去開輛好車,哪怕借來的車也無所謂,對方一看到你,就上趕著點頭哈腰打招呼握手,不用談,生意已成了一半。這其中有個最關鍵的因素:面子。

想在“名利場”上如魚得水,你就得“倍兒有面”;見過哪個丐幫弟子“走紅毯”?

最後說說情場。

情場得意,做鬼風流;情場失意,做人如狗(甚至還有可能不如狗)。

情場好面子,多是“拜金女”、“物質女”和紈絝子弟的“專權”。紙醉金迷的世界,背一百塊假名牌包的,就比背同價非名牌真貨的要有面子;“表哥”也一樣,瑞士產的就比國產有面子。

無論何時,這都是一個看臉的世界。所以,在情場,女人的包,男人的表;女人的臉,男人的面。女人好面子,實為男人撐面子。沒包沒臉的在名車旁玩照騙,沒表沒面的蹭豪車曬腹肌。為了“面子”,真是煞費心機。

我是失意一族,狗都不如,做不了“表哥”,也沒臉“照騙”,情場話題就此打住。

“面子”這飯死難吃(下)

看我七十二變,原來只有一“面”。

洋人說中國人好面子,難道他們都“不要臉”?也不盡然。很多洋人,其實比中國人還“死要面子”。只是洋人名堂多,發明出很多新名詞,喜歡偷換概念。什麼“人權”、“人道”、“民主”、“平等”,諸如此類,細想就會明白,其實全是“面子”的“近義詞”——自認為高人一等的洋人,一開始不把其他種族當人看,後來發現“套路”不對,趕緊發明了這些名詞,實不過為了“挽回面子”,而這個過程中又巧妙地給了受壓迫者“面子”。

國人(曾)很怕“洋大人”,以致於如今我們還有心理陰影,見了洋人一定要足夠尊重,意即面子必須給足。很多時候,我們得到的回應,或是“熱臉貼了冷屁股”。為什麼會這樣?在國際社會,“面子文化”就像川劇絕活,“變臉”才是“常態”。

甭說國內“面子”這碗飯死難吃,國際“面子”更難吃。否則,洋人也不會那麼囂張,任性扣押中國人,還不提前通個氣。

要吃“面子”飯,須下死工夫。而“面子”的奧義,重在“變臉”;精通“變臉”,就是要你深諳察言觀色。

然而,心理學家發現,深諳察言觀色者往往都極其敏感自卑。原來,“名利場”上“面子工程”的“能工巧匠”,並非真是萬能的“多面手”,其實不過自卑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