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促身心健康发展”

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对人的培养观念需要调整。作为教育工作者,市人大代表席酉民感慨:当下的教育理念亟须改变,育人过程与教学方式亟须重塑。

席酉民代表提到了融合式教育的概念。所谓“融合式教育”,就是要把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行业教育、管理教育融合起来,把学习、实习、在岗训练、创业和未来发展融合起来,最后形成学、研、训、创、产高度融合的新型教育模式。目前,西交利物浦大学正在打造的太仓校区,就将成为融合式教育的基地。他希望,将这些思考和建议带到两会上。

来自昆山代表团的吴红耘代表这次带来的建议也是关于“融合教育”,她关注的群体是普通中小学的特殊儿童。吴红耘代表告诉记者,“特殊儿童”不单指盲聋儿童,而是有“学习困难”和“注意力缺陷”的儿童。“‘融合教育’的理念是好的,有利于促进这类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但是需要一定的条件。”吴红耘代表建议,在“融合教育”中首先是政府有关部门出台相应措施,加强建设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专业服务职能机构,同时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特殊教育能力。

种粮大户、市人大代表朱伟琪眼中的“融合教育”就是要定向培养基层农业高端人才,“因为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方向。近年来,苏州市一直在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本土农业人才建设,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缺少从事基层农业的技术专业人员。”他建议,今后对有志于农业生产的本地户籍初高中毕业生开展学历化、专业化、职业化于一体的“订单式”培养,为现代农业发展打造强有力的专业技术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