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四改名张士诚有何玄机?朱元璋得知原委后为何不惜大杀文人?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在众多反元势力中,朱元璋最重要的两个对手一个是心狠手辣的陈友谅,另一个就是侠肝义胆的张士诚。

元末明初,一直有“(陈)友谅最桀,(张)士诚最富”之说,相对与陈友谅的臭名昭著,张士诚的名声比功绩更令人叹服。张士诚不仅是消灭元朝的盖世功臣,更是一位深受江浙百姓爱戴的农民起义领袖。


张九四改名张士诚有何玄机?朱元璋得知原委后为何不惜大杀文人?


明朝文人陆容的《菽园杂记》记载,一次明太祖朱元璋微服私访苏地,问一位老妇人:“张士诚在苏何如?”老妇人回答:“大明皇帝(指朱元璋)起手时,张王(指张士诚)自知不是其对手,于是全城归附,使百姓免受兵戈之苦,苏地百姓至今感念张王恩德,永生难忘。”

张士诚是个悲情英雄,当时不少文人都折服于张士诚的人格魅力,甘为犬马,共谋大事,《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以及《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都曾效力于张士诚。


张九四改名张士诚有何玄机?朱元璋得知原委后为何不惜大杀文人?


与朱元璋一样,张士诚也出身草根,早年不但没读过什么书,而且连个正经的名字都没有。我们知道,朱元璋的本名是朱重八(即朱八八),而张士诚的本名与朱元璋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叫张九四。用数字起名是当时底层人民的一个习惯。

朱重八、张九四这样的名字显然是难登大雅之堂的,所以二人发迹后纷纷改名,而张士诚的改名却阴差阳错影响了朱元璋一生的价值观。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张九四改名张士诚有何玄机?朱元璋得知原委后为何不惜大杀文人?


自古马上得天下者,难以马上治天下,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曾大力重用李善长、刘伯温等文人,但久而久之就遭到了武将们的不满:“我们武将千辛万苦打下的江山,凭什么让那帮只会耍嘴皮子的文人掌权?”

于是,有好事者对朱元璋说,文人最不是东西,表面上对主子恭顺,背地里却最爱搞小动作。然后,就举了张九四改名张士诚的例子。张士诚这个名字听起来确实蛮不错的,但是,这其实是他张九四被身边的文人耍了。《孟子》一书明明白白写道:“士,诚小人也!”换个断句方式(古代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就是“士诚,小人也!”那些文人骂他是小人,所以起了这个名字来羞辱他,可怜他张九四至死不知道其中真相!


张九四改名张士诚有何玄机?朱元璋得知原委后为何不惜大杀文人?


朱元璋听罢大惊,张士诚虽然是他的对手,但他对张士诚也是非常尊敬的,没想到张士诚如此信任文人,却被文人捉弄到如此地步!朱元璋赶忙查阅《孟子》一书,果然找到了那句“士,诚小人也”,于是对自己身边的文人们也开始提防。

这件事很可能只是朱元璋身边的小人杜撰的,但确实对朱元璋的价值观产生了巨大影响,他从此越发仇视文人,不放心文人,还做了两件遗害数百年的大事——其一是文字狱,其二是八股文。同时,朱元璋开始大杀文人。其目的无非是规范文人的行为,束缚文人的思想,以防自己像张士诚一样被文人玩弄于鼓掌之中。


张九四改名张士诚有何玄机?朱元璋得知原委后为何不惜大杀文人?


朱元璋对文人的不信任与不尊重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张士诚改名一事在其中确实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注:参考资料《明史》、《菽园杂记》,文中图片源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