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是否太傲?为何陈寅恪主动赠书他不领情,还公开批评前辈?

陈寅恪先生和钱钟书先生都是中国近代最顶级的文坛泰斗、国学大师,同时,此二人还有很多交集与相似之处,他们都出身书香门第,都曾留学海外,都是学贯中西的大儒,而且,他们还是清华大学百年校史上的两颗巨星。


钱钟书是否太傲?为何陈寅恪主动赠书他不领情,还公开批评前辈?


陈寅恪先生出生于1890年,钱钟书先生出生于1910年,二者相差20岁,1929年,当19岁的钱钟书考上清华时,陈寅恪已经是清华园里最声名显赫的教授。我们常说“文人相轻”,学界就曾一度流行“钱钟书看不起陈寅恪”的说法,这是怎么回事呢?

陈寅恪被誉为“教授的教授”、“300年来最博学之人”,他的学识自然不容置疑,但他的某些观点却遭到了诟病。陈寅恪是典型的研究型学者,他不但论证了李世民是鲜卑人,还就杨贵妃入宫时是否为处子之身做了详细考证,对此,钱钟书似乎“深表不屑”。


钱钟书是否太傲?为何陈寅恪主动赠书他不领情,还公开批评前辈?


1950年,陈寅恪先生出版了他的重要著作《元白诗笺证稿》,当时他曾把此书赠送给了一些重视的师友学生,其中就包括钱钟书。对于钱钟书来说,陈寅恪是前辈是长者,但陈寅恪在钱钟书面前丝毫没有架子,还特地写信夸赞钱钟书的《谈艺录》写得好。但反观钱钟书,他对陈寅恪的此次赠书似乎“并不领情”,并没有因此与陈寅恪成为良师益友,多年以后,钱钟书回忆这件事情时说:“我和陈先生从未谈过话,二十七八年前,他忽然寄信给我夸奖《谈艺录》,并赠《元白诗笺》一本,我回信谢了。我和他的交往仅止于此。虽然他父亲和我父亲是有些交情的,但我一向不敢高攀名流,错过了向他请教的机会。”可见,钱钟书的“不领情”并非“不屑”,而是他骨子里有一股傲气,不想让别人觉得他是在“高攀名流”,毕竟当时陈寅恪地位显赫。

钱钟书虽然没有因为陈寅恪的主动而与其攀上关系,但陈寅恪的那本《元白诗笺证稿》他显然是看过的,并对其中的一部分内容表示了“不敢苟同”。


钱钟书是否太傲?为何陈寅恪主动赠书他不领情,还公开批评前辈?


1978年(此时陈寅恪先生已经过世9年),钱钟书随中国学术代表团访问意大利,期间,钱钟书做了一个题为《意中文学的互相照明:一个大题目,几个小例子》的演讲。在这次演讲中,钱钟书说了这样一段话:

解放前一位大学者曾凭自己的渊博知识和缜密的细心,考证唐代杨贵妃入宫时是不是处女问题,而这是一个比“济慈喝什么稀饭”“普希金抽不抽烟”等西方研究话柄更无谓的问题,仿佛要从X光透视里来鉴定图书家和雕刻家所选择的人体美。


钱钟书是否太傲?为何陈寅恪主动赠书他不领情,还公开批评前辈?


次年,也就是1979年4月至5月,钱钟书在随中国社会科学院代表团赴美国访问时,再次提到此事,批评陈寅恪在《元白诗笺证稿》中考证杨贵妃是否以“处子入宫”一节太“微不足道”。

关于“钱钟书看不起陈寅恪”的说法大抵就是这么来的,其一,陈寅恪赠书钱钟书不领情;其二,钱钟书屡次公开批评陈寅恪的研究。


钱钟书是否太傲?为何陈寅恪主动赠书他不领情,还公开批评前辈?


但是,真相真的如此吗?钱钟书真的看不起陈寅恪吗?真相绝非如此,这只是好事者在制造话题。

陈寅恪先生和钱钟书先生都是非常真性情、直性子的人。钱钟书不认同陈寅恪的一些研究是真的,但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比如杨贵妃是否是处子的问题,但是,钱钟书对陈寅恪的学问水平和诗词造诣都是非常欣赏乃至追捧的。


钱钟书是否太傲?为何陈寅恪主动赠书他不领情,还公开批评前辈?


陈寅恪过世后,他的学生蒋天枢要为老师出版诗稿,但由于经历过特殊年代,这些诗稿有很多残缺,于是蒋天枢找到钱钟书,希望他帮忙校正补齐。钱钟书不但欣然应允,而且还逐字逐句帮忙校正补齐。钱钟书先生的夫人杨绛说:“钱锺书晚年非常欣赏陈寅恪的诗,说早知陈先生如此会作诗,在清华读书时,一定会选陈先生的课。”可见,钱钟书对陈寅恪并无成见,更谈不上什么“看不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