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手握新加坡经济腾飞密钥的人

你好,今天为你解读的是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李光耀执政方略》,这是一本讲述新加坡建国之父李光耀执政理念的书,书中讲述了新加坡从建国到腾飞的一系列重要政策。全书大概13万字,我将为你讲述书中精髓。

提起新加坡,你可能会感到有些遥远。新加坡是一个东南亚小国,它的总人口只有560万,刚刚赶上北京的四分之一。但是,新加坡却是亚洲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它几乎年年被世界银行评为最具有竞争力的国家。新加坡不仅经济发达,而且环境也非常宜人,有着“城市花园”的称号。

许多国家借鉴了新加坡的成功经验,其中,我们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经济开发区”和“公积金”这些概念就是从新加坡学来的。

其实,新加坡从建国到经济腾飞只用了三十年的时间。是什么让一个东南亚渔村一跃成为亚洲最富裕国家之一的呢?这里面最关键的人物就是新加坡的建国之父——李光耀。今天这本书就要为你解读李光耀到底是用了什么方法来塑造新加坡的。

这本《李光耀执政方略》的原作者是新加坡国家档案馆,档案馆收集了新加坡各个时期的政府资料,是记录新加坡发展历程的最权威的机构。

2013年,新加坡国家档案馆出版了一套介绍李光耀生平的书,这套书里收录了李光耀60年来在各领域的成就和心得,收录了李光耀2000多篇演讲和访谈精华,原书总共九本,涵盖了建国、政策、选举、外交各个方面。人民出版社把这本书里的内容按照中国读者的喜好重新编排了一次,选择了中国读者最感兴趣的内容,推出了今天这本《李光耀执政方略》。

从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新加坡繁荣发展的历程,也能够引发你对中国经济发展规律的思考。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讲述李光耀担任新加坡总理以来,在新加坡推行的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中暗藏了本书的核心思想,就是李光耀提出的治国理政的“亚洲价值”。

你可以把亚洲价值看作是全球化时代的儒家思想,它的核心理念是重视家庭观念,社会高于个人。在亚洲价值的指引下,新加坡建立了“居者有其屋”的组屋计划,采取了“齐家治国”的精英主义,实现了“和而不同”的民族融合,你会发现,李光耀在新加坡实行的众多政策都有亚洲价值的影子。

那个手握新加坡经济腾飞密钥的人

今天这本书,我会按照立国、腾飞、治国三个部分为你分别解读李光耀的执政方略,你将看到一个在亚洲价值指引下的小国,是如何成为全世界最成功的国家之一的。

本书有三个重点内容。

第一个重点内容是,居者有其屋。作为新加坡的国父,李光耀从一开始就决定要建立一个有产社会,人民有了房子才能更好地回馈家庭和国家。

第二个重点内容是,精英治国。李光耀认为只有最优秀的人才能治理国家,一个优秀的领导能让团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国家应该替人民想好一切。

第三个重点内容是,双翼腾飞。新加坡成功地参与了全球化进程,成为了亚洲最重要的经济枢纽。同时,健全的法制也成为了全球企业投资新加坡的保证,经济投资和高效廉洁成了新加坡经济腾飞的两支翅膀。


居者有其屋

下面,我们来讲一讲本书的第一个重点内容,居者有其屋

“居者有其屋”是最能体现李光耀建国理念的政策之一。李光耀认为,新加坡必须建设成一个有产者的社会,而普通人最大的财产就是房子。国家先给人民盖好自己的房子,人民就会觉得自己是这个国家的一分子,随着国家越来越好,房产也不断增值,这样,国家和人民的联系就更紧密了。同时,房子也联系着家庭、婚姻、安身立命等等儒家文化非常重视的元素,李光耀这个“居者有其屋”的理念,其实是一举多得地奠定了整个新加坡的基础。

那么,新加坡是怎么实现“居者有其屋”的呢?这要从李光耀成立“建屋发展局”说起。建屋发展局,也叫建屋局,就是为了建造房屋而成立的部门,这个部门甚至比新加坡这个国家成立的都要早。新加坡是1965年从马来西亚独立出来成为独立国家的,在那之前,新加坡就是马来西亚内部的一个自治体,李光耀在1959年成为了新加坡自治体的领导人,马上在第二年就成立了建屋局。

建屋局的任务就是给新加坡人民盖房子,当时的新加坡真是一穷二白,不仅国家贫穷,人民的生活环境也很差。当时,英国政府有一份报告,说新加坡是这个世界上最糟糕的贫民窟,是文明社会的耻辱。在建屋发展局自己的文件里也说,当时新加坡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口住在贫民窟里。五十年过去,建屋局已经给新加坡人盖了超过一百万间房子,建屋局盖的房子叫做组屋,新加坡现在有85%的人口住在组屋里。

当然,光有建屋局也不行,想盖房子就得有土地,征用土地就需要出台政策。李光耀上台后不久,新加坡的贫民窟发生了一场大火,这场大火烧毁了大片的棚户区,让将近两万个家庭无家可归。李光耀抓住机会,立即提出了《土地征用修正法》,这个法案规定任何棚户区发生大火后,就算原来的木屋还在,政府也有权征收这个地区的土地,给出的补偿价格也和市价差不多。当然,政府的征地措施还有很多,房子盖好之后再还给市民居住,只要住够了五年就能自由买卖,就这样不断改善居民的生活水平,新加坡的目标是要给全国人民都盖上房子。

盖房子的土地有了,买房子的钱还没有着落。这时候李光耀又提出了“公积金制度”,就是政府规定每个月从工人的工资中扣除一部分钱作为他的买房基金。一开始是5%,后来维持在了40%左右。你会说,那工人每个月拿到手的钱不就少了嘛?这个你不用担心,因为新加坡的经济在好转,工人的工资水平逐年提高,所以到手的工资并不少。

就这样,新加坡很快地摘掉了世界最大贫民窟的帽子,一下子逆袭成为了世界上城市化率最高的国家。这个过程太快了,甚至快到自己的国民都适应不过来,有的居民搬上楼房之后,还把自己的鸡鸭鹅狗都赶上了楼,每天让自己的孩子在楼下小区花园里捉虫子上楼喂鸡,直到他们几年后搬了第二套房子才不喂了。还有的居民因为害怕电梯,竟然硬是走了几年的楼梯。

无论如何,新加坡人民住上了房子,而且这些房子随着新加坡这个国家越来越好,也越来越值钱。李光耀认为,房子就是老百姓最大的资产,房子也是老百姓和国家最紧密的联系。因为,如果国家发展的不好,有钱人可以移民,但是老百姓就只能守在这里,所以,为了老百姓,也必须让他们住上好房子,拥有好环境。

按照这样的思路,李光耀后来又提出了花园城市的设想。在居者有其屋的基础上,努力把新加坡建成了世界上数一数二的花园城市。现在,新加坡有全世界最高的绿化率,超过80%的家庭只要步行5分钟左右就能走到花园里。

李光耀是这么想的,新加坡人民也是这么回馈他的。比如,新加坡没有战乱,却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全员兵役制的国家,老百姓也没有怨言。因为他们知道,送自己的孩子去参军,保卫国家就是保卫自己的财产。新加坡人的士气很高,因为他们想要结婚的时候,只要登记就能从建屋局得到一套房子,完全没有后顾之忧。

“居者有其屋”把新加坡和新加坡人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也让亚洲价值有了基础,人们因为有了房子,就更重视家庭观念,因为有了房子,也更愿意为国家贡献力量。儒家讲究“齐家治国平天下”,李光耀为新加坡人民解决了齐家的问题,接下来的治国也就顺理成章了。


精英治国

这本书的第二个重点内容,是精英治国。李光耀自己和家人都是世界顶尖学府毕业的精英,他认为,只有用最优秀的人管理国家才有效率。政府的精英也应该为老百姓造福,规划好国家的路线。

你可以回想一下刚才讲的居者有其屋的例子,你会发现,征地也好,盖房子也好,公积金也好,这些政策都是李光耀提出来的,似乎没有老百姓什么事儿。的确是这样,因为李光耀相信“精英治国”。

看看“居者有其屋”的推行,是政府先推出了征地法案,而不是靠商量。如果像其他国家那样在议会辩论,像商人那样讨价还价,恐怕这土地永远也征不上来。最后只能变成像东京那样,土地都在私人和开发商手里,地价越来越高,老百姓不仅买不起房子,工资还都交了租金。

李光耀认为,国家的执政者必须是最优秀的精英,让精英为普通老百姓做好规划,让精英去推动政策,这么做才最有效率。李光耀认为,精英治国也是亚洲价值的一部分,因为他自己就是一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典型例子。

李光耀自己就是典型的精英,他自己拿过日本和英国的全额奖学金,还在英国牛津大学深造过,他的妻子也是他在牛津的同学。精英主义是他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也是他治理新加坡的方式。

李光耀毫不掩饰地说,自己当初组建内阁的时候,内阁一共有18名成员,其中有5个人是当时最有能力的人,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明星成员”。李光耀就把政府的重要任务几乎都交给这5个人去做,结果,这5个人把工作做的非常好,不仅能够带领自己的部门,还能发掘优秀的人才。

李光耀非常喜欢用“劣币驱逐良币”的例子,他总用斯里兰卡和法国来举例,斯里兰卡当时的总理叫班达拉奈克,他虽然不是个坏人,却是个平庸的人,后来政策处理不当,挑起了斯里兰卡内部的宗教和种族矛盾。结果,斯里兰卡政府的人员纷纷辞职,去了联合国下属的机构去做事,长此以往,斯里兰卡政府人才枯竭,国家也变得混乱了。

反观法国,有了领袖戴高乐的领导,吸引了当时最有才华的人进入内阁,在戴高乐的内阁里,后来当过法国总统的就有两个人。

新加坡的治国人才也是这样发掘出来的,比如,当时内阁里最能干的5个人中就有当时的副总理吴庆瑞,后来吴庆瑞又提拔了副手韩瑞生当经济发展局的主席。韩瑞生带领经济发展局稳扎稳打,先是建立了经济开发区,再通过招商引资扩大收入,然后又利用成果推动国家的工业化,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李光耀曾经说过,如果新加坡最顶尖的300个人一起坐飞机摔死了,那么新加坡就垮了。反过来说,李光耀认为,正是这300个精英,让新加坡在短短五十年内成为了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李光耀认为,精英治国符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也是亚洲价值的代表。作为精英,进入政府,管理国家,是对这个国家应尽的责任。选拔精英也要经过层层筛选,一般需要先开茶会,再和不同级别的人谈话,最后还要在实干岗位上锻炼,这样层层锻炼的目的是选出宏观视野和实干精神兼备的人才。

当然,国家也会回馈这些公务人员,比如新加坡的部长工资就是根据大型企业总裁的工资挂钩的,部长的工资大概是跨国企业总裁工资的三分之二。新加坡的公务员待遇也很高,虽然有些人对公务员的高工资有些想法,但李光耀认为这笔钱花得值,高薪也是让公务员安心工作的方法。

双翼腾飞

本书的第三个重点内容,是双翼腾飞。新加坡的招商引资是全世界最成功的,大量的外资投入给新加坡创造了就业,也带来了财富。同时,新加坡健全的法制带来的廉洁和高效也让更多的资本愿意到这里来。

李光耀一开始就看出来,新加坡的成功只能靠外部力量。新加坡地方小,又在半岛,陆上邻国只有马来西亚,如果新加坡靠自己的力量可能永远都不会发展出成熟的工业,更别提经济腾飞了。

李光耀把一切都看在眼里,然后等到了全球化的机会,他说:新加坡没有腹地,整个世界就是新加坡的腹地。

新加坡为了融入全球化可谓是煞费苦心,新加坡是一个华人占75%的国家,但是却把英语作为第一工作语言,就是为了能更好地融入全球化。现在,新加坡国民的英语水平很高,国际知名企业能够顺利地在本地招到工人,人民的生活水平一下子上升了好几个档次。

同时,新加坡还发明了“经济开发区”模式,这个模式我们中国人都不陌生,就是政府划定一块地,建好基础设施,让跨国企业来建工厂。这个时候,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就从劣势变成了优势,它处在马六甲海峡,所有走海路从欧洲和中东来到亚洲的货物都要经过这个海峡。新加坡一下子成为了连接欧洲和亚洲的枢纽,也成为了整个世界最重要的物流中心。

每年经过新加坡的货物,最多的是从中东运来的石油。于是,一些大型的石油公司就干脆在新加坡建立了化工厂,原油直接在新加坡加工,然后通过管道输送到整个亚洲。

就这样,新加坡成为了亚洲最大的物流中心、化工中心,也成了最大的石油交易中心。石油交易又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大宗商品交易,于是,新加坡逐渐吸纳了全世界的资金进行大量交易,久而久之就也成为了亚洲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

所以,在新加坡你会看到,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大公司都在这里设立了总部。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壳牌、道达尔、DHL等等,这些公司支撑着新加坡的繁荣,也打开了新加坡人的眼界。李光耀说,他的选人用人方法就是跟壳牌公司学来的,新加坡试着像外国的投资银行一样建立了自己国有的投资公司,一家叫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一家叫淡马锡控股公司,结果这两家投资公司都成了世界前十名的投资公司。

那么,这些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为什么都喜欢来新加坡投资呢?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新加坡有世界上最廉洁的政府。李光耀上台之后,重塑了贪污调查局,加大了贪污调查局的权力,并且把这个部门直接归总理管辖。

新加坡规定,一个人要是没有办法证明自己的财产与收入相当,那就是受贿。而且,新加坡对于受贿的界定非常严格,只要收受了任何物品,就算是受贿,就这么严格。围绕贪污调查还展开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一个新加坡的公务员,他完全没有办法为自己的利益做违反规定的事情,新加坡的法律让他必须按照流程去走,如果一旦被人举报,那么他马上就会有麻烦,必须做出解释。

在李光耀看来,新加坡不能允许贪污,因此公务员的薪水也必须相当于私人企业。如果公务员不愿意留在公务部门服务,那么你就转到私人企业去。

长期以来,新加坡形成了廉洁的风气,这种风气也让新加坡的政府机构更高效。在每年的世界政府机构廉洁指数排行榜上,新加坡都会在前五名。

现在再回想一下我们第二个部分说的精英治国,把精英治国和廉洁高效联系起来想一想,一群世界上最聪明的人,用世界上最廉洁高效的方式为你服务,这样一个新加坡,又有哪些企业会不愿意来呢?

到这里,本书的全部内容就为你讲解完了,关于李光耀执政的更多智慧请购买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李光耀执政方略》。感谢你的倾听,我们下本书再见。


那个手握新加坡经济腾飞密钥的人

那个手握新加坡经济腾飞密钥的人


那个手握新加坡经济腾飞密钥的人


《李光耀执政方略》

新加坡国家档案馆 编

人民出版社

2015年3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