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句话暴露了人生大智慧,藏不住的《论语》精华太妙!

东西方智慧各有优点,当到达时代交叉路口时,东方智慧再次绽放醒世光芒,让人生大彻大悟。

三句话暴露了人生大智慧,藏不住的《论语》精华太妙!

1、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如果不是看了《论语》,发现这句话出处,大家一般会认为这是《水浒传》的好汉口号。当年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对这句特别感动,把《水浒传》介绍给西方看时,就翻译成《四海之内皆兄弟》。这位在中国工作生活了四十多年的美女作家,被传与徐志摩有过恋情,她兼容东西方文化,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

三句话暴露了人生大智慧,藏不住的《论语》精华太妙!

世界上第一个“喊出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人很有才华和个性,是孔子的学生子夏。

学生司马牛问孔子:老师,怎么能做一个君子呢? 

孔子目光飘向远方,沉思后说:君子不忧愁,不害怕,每天反省自己。

司马牛听了还是有点郁闷,出门找到同学子夏说:我是独生子啊,没兄弟真孤单不快乐。

子夏说:我听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谦虚谨慎待人真诚有礼貌,那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子夏也是第一个喊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人,话里话外透着人生的达观。

这种超前的认识,是对生命的坦然热爱,天下之大,哪里都有朋友。后世的西方文化慢慢也摸索出来,得出爱人如已的道理。

三句话暴露了人生大智慧,藏不住的《论语》精华太妙!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当西方文化经过宗教哲学洗礼后,发现一个重要的人性核心能量,就是“爱”。在东方,《论语》地位超然,其中最精妙的一句话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意思就是:如果是自己不想接受的不愿意干的,就别强加给别人了。

三句话暴露了人生大智慧,藏不住的《论语》精华太妙!

这是一种由推已及人的想法,有点主观却几乎没有例外。人性有类同处,自己不愿意接受别人通常也不愿意。

其实这句话,也比较好理解。如果自己不愿吃造假的有毒食品,就别去加工贩卖,免得最后害人害已。

自己反感网络暴力,就别去八卦明星消息,免得伤人自尊。自已反感父母吵架,长大结婚后就去好好爱自己的爱人和子女,别搞家庭暴力……

正是基于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孔子产生了君子观念,产生了大同社会想法。

三句话暴露了人生大智慧,藏不住的《论语》精华太妙!

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孔子周游列国,经历了人生很多大事小情。他挨过饿、受过冻,被人骂成丧家犬,被人堵在树下晒太阳等等。

种种磨难,让孔子的人生总结更为具体真实有效。他总经人生经验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也是因为想要看清星辰大海和人生悲欢离合,孔子晚年研究《易经》,把书都翻烂了。

人为什么有近日的忧愁,通常是因为以前没有远见,没考虑周全长远。

孔子后悔地说早年如果精读《易经》多好,感叹朝闻道夕死可也。

与孔子遗憾有不同的是另外一个圣人,当年写《道德经》的老子掌管周朝图书馆,他早已把《易经》思想融入自己生命中。

三句话暴露了人生大智慧,藏不住的《论语》精华太妙!

时间,是从过去经过现在流向未来,永不止息。远见和活在当下如此重要,其实也不矛盾。

在人生初级阶段,儿童很少反思自己过去,因为人生经验和时间短暂,构不成深入思考的契机。

如果一个天才儿童不继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灵性,也会成为伤仲永一类废才。

在各类瞬息万变的商战社会中,没有远见,下一步可能就是万劫不复。

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远见规划,可能会走向失落的未来……

三句话暴露了人生大智慧,藏不住的《论语》精华太妙!

当年西方的哲学元老苏格拉底连字都不会写,但善于思考人生,他说:“未经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听起来与儿童的快乐毫无关系,有几个孩子要深思熟虑后再穿衣吃饭的。但儿童有“活在当下”的专注。

写《道德经》的老子,了悟天地在大道,得出复归婴儿的口号。

这是更高层次的一种人生远见,能解脱人生的衰弱疲劳回归淳朴浑厚,是东方独有的智慧。

孔子跟老子学习探讨过,自然明白人生的历程,懂得人生因果循环的道理。有远虑又能复归婴儿状态,是人道与天道的合一,这恐怕需要西方人再沉思几百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