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則小故事告訴你安祿山如何讓唐玄宗防不勝防

唐朝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初九(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節度使的安祿山趁唐朝內部空虛腐敗,聯合同羅、奚、契丹、室韋、突厥等民族組成共15萬士兵,號稱20萬,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為藉口在范陽起兵。當時國家承平日久,民不知戰,河北州縣立即望風瓦解,當地縣令或逃或降。天寶十五年佔領長安、洛陽,進入安史之亂的最高峰。行至馬嵬時,禁軍將士譁變,誅殺楊國忠,逼迫玄宗賜死楊貴妃。這場叛亂,整整持續了八年時間。

兩則小故事告訴你安祿山如何讓唐玄宗防不勝防

這場叛亂的發起者安祿山,曾經深得唐玄宗的寵愛,被玄宗皇帝收為兒子。安史之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種社會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統治階級和人民的矛盾,統治者內部的矛盾,民族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據勢力的矛盾等等。 對於大唐來說,安祿山是個叛賊,但不可否認他的確還是有兩把刷子的。他的才能很多,光溜鬚拍馬就足以令他在政壇上站穩腳跟。

兩則小故事告訴你安祿山如何讓唐玄宗防不勝防

安祿山拍馬屁的功夫可以說是恰到好處。安史之亂爆發之前,有一天,唐玄宗與楊貴妃在小酌。安祿山前來向唐玄宗彙報工作,到了跟前拜了楊貴妃卻沒有向唐玄宗行君臣之禮。唐玄宗這是心裡是非常納悶的,問道:“你這胡兒不拜我而拜妃子,此為何意?”安祿山不慌不忙的回答到:“臣是胡人,只知道有母親,不知道有父親,所以只拜母親不拜父親。”安祿山之父死得早,他從小隨母在突厥人部族生活。後其母改嫁於突厥將軍安波注之兄延偃,他便改姓安,取名祿山。好一個巧舌如簧的安祿山,一句“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既讓人覺得他幽默風趣,又成功討好了楊貴妃和唐玄宗,真是妙哉。

兩則小故事告訴你安祿山如何讓唐玄宗防不勝防

還有一件事,也將安祿山的馬屁功夫體現的淋漓盡致。安祿山是個胖子,肚子非常的大,按照現在的標準,活生生的一膀大腰圓的大款形象。唐玄宗有一天見了,故意調侃他說:“你這胡兒肚子裡裝的是什麼,竟然這麼大。”不料他竟然一本正經得回答說:“臣肚子裡沒有別的東西,只有對皇上的一片赤城之心。”這馬屁拍得可是非常到位,通過自嘲化解了領導對下屬的嘲諷,而且順便還表達了對唐玄宗的忠心。難怪玄宗“以其言誠,而益親善之!”

兩則小故事告訴你安祿山如何讓唐玄宗防不勝防

從這兩則小故事可以看出,安祿山是個情商很高的男人,在處理君臣之間關係的時候非常的到位。有人說“往往是你最親近的人傷害你最深”。安祿山太過善於揣摩人心,又太過能屈能伸。就在安祿山謀反前夕,就算是所有人都說安祿山會造反,唐玄宗仍然不相信,於是令人召其入朝以此試探,如果他來則是忠心耿耿,弱勢推諉則必然是心懷二志。然而,安祿山幾乎毫不猶豫地就入朝來了,結果“帝意遂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