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相互保”落幕變身“相互寶”,涉嫌違規在哪裡?

網紅“相互保”落幕變身“相互寶”,涉嫌違規在哪裡?


1 網紅“相互保”落幕

頂著支付寶的鉅額流量,頂著相互制保險的創新光環,再加上一點點營銷策略,”相互保“一出場就是萬眾矚目的網紅。

然而,”花期“太短了,才41天,就黯然落幕。

11月27日,一則公告宣佈了“相互保”變“相互寶”。

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實際上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網紅“相互保”落幕變身“相互寶”,涉嫌違規在哪裡?


2 41天,經歷了什麼

原來的“相互保”在短短一個多月時間狂攬2000萬用戶。

按照當時的看法,“相互保”的誕生,可謂保險界的第一顆原子彈,雖然第一款的產品非常的簡陋,但是,這畢竟邁出了向相互制保險探索的第一步。

對吃瓜群眾來說,這可真是喜大普奔:


網紅“相互保”落幕變身“相互寶”,涉嫌違規在哪裡?


然而,而做為專業的業內人士,當然不能只在那裡吃瓜,所以在一開始(支付寶驚現一毛錢的保險,怎麼擼羊毛)就提醒了:

“相互保”是一款新形式的一年期重疾險。

“相互保”可作為重疾險的補充和過渡,但不要預期過高,建議搭配中長期重疾險。

然而,隨著更多線索的出現,發現“相互保”並沒有表面上看起來的那麼簡單。

早在10月22日,明亞的曾宇老師(公眾號:施嘛特真)就指出了:

種種跡象表明,“相互保”不是保險,與之緊密連接的是一款團體保險,於2018年9月6日在銀保監會備案的《信美人壽相互保險社相互團體重症疾病保險》。


網紅“相互保”落幕變身“相互寶”,涉嫌違規在哪裡?


也就是說,“相互保”並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相互保險,而是由支付寶做投保人,為大家買了一個信美相互的團體重疾險,一旦出險由信美相互理賠,而支付寶則負責導流量、管理用戶,並收取10%的管理費。

“相互保”銷售過程中使用了很多帶有“擦邊球”性質的描述和引導。不確定的價格、自動扣費,這些都註定是將來的投訴重點,隱藏著很大的風險隱患。同時,後付費的方式極易引發逆選擇風險。

3 涉嫌違規在哪裡

早在2016年,中國保監會就出臺了《中國保監會關於開展以網絡互助計劃形式非法從事保險業務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 》

《通知》非常明確將互聯網互助計劃與保險產品劃清界限。

並且指出了,這些網絡互助平臺存在的風險和問題:

一方面:嚴重誤導消費者,承諾賠付難以兌現,消費者權益無法保障。

另一方面,風控措施不完善,容易誘發金融風險。

針對種種質疑,監管多次約談信美人壽。

監管發現,今年9月6日,信美人壽向銀保監會備案了《信美人壽相互保險社相互保團體重症疾病保險》(下稱相互保團體重疾險)。但在銷售過程中,卻出現了“張冠李戴”。

比如未按照規定使用經審批或者備案的保險條款、保險費率。

銷售過程中存在誤導宣傳。

同時,信美人壽也未按照《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暫行辦法》進行真實、充分的信息披露。

自2018年11月27日12:00時起,監管已依法責令信美人壽停止以“相互保大病互助計劃”的形式銷售相互保團體重疾險。

信美人壽回應聲稱,自2018年11月27日12:00時起起,相互保團體重疾險不再對接“相互保”。

也就是說,“相互保”不再具有保險產品屬性,運營主體改為螞蟻金服獨立運營,不再有保險產品來“兜底”。

4 正式變身“相互寶”

接下來,“相互保”將變身為“相互寶”,正式成為一款基於互聯網的互助計劃。

而保險和互助,有本質的區別:

保險,最重要的是具備保險經營的資質和相應風險控制能力,其資金風險、道德風險和經營風險都由銀保監會監管!

而互助,即民間的互助共濟行為,自古就有,就像我們經常在朋友圈看到的水滴籌!這種行為更多的意義是救助社會困難群體,發揮公益慈善作用。

變身後的“相互寶”是這樣的,大家可以酌情考慮是否參與:


網紅“相互保”落幕變身“相互寶”,涉嫌違規在哪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