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網紅”名企和研發機構紛紛佈局,南京領跑產業互聯網時代

小米科技、騰訊大數據、網易有道、阿里巴巴……2017年以來,多個“網紅”名企相繼佈局南京區域總部或中心基地。與此同時,南京已累計組建182家新型研發機構,推動一流技術向現代產業邁進,在產業互聯網的新時代,南京正搶先領跑。

央媒:“網紅”名企和研發機構紛紛佈局,南京領跑產業互聯網時代

俯瞰南京 圖片:微博@毛毛熊Tinybear

近期,中央媒體持續關注南京在新經濟和推動技術轉化的產業互聯網上的豐碩成果。

中新網:“網紅”名企紛沓來佈局 南京加速進入互聯網經濟“下半場”

2017年10月,小米科技華東總部正式落戶南京;2018年5月,騰訊大數據中心簽約落戶南京;2018年9月,網易有道信息決定將北京之外的全國唯一區域總部落戶南京;2018年10月12日,阿里巴巴江蘇總部在南京正式開工建設;2018年11月2日,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在南京召開……

央媒:“網紅”名企和研發機構紛紛佈局,南京領跑產業互聯網時代

南京軟件谷

2017年以來,隨著阿里巴巴、小米、騰訊、網易等互聯網名企紛沓前來佈局,南京已經做好準備,全面“擁抱”互聯網經濟的下半場“賽點”。

在今年“雙十一”當晚,南京不再是一座只會“銷金如土”的消費大市,更成為一個網上銷售的“物流輸出中心”。

在南京建鄴區河西金融中心,電商大樓裡燈火通明,“妖精口袋”、邊城體育、有貨YOHO!等電商、新零售企業,與全國的同行同一個“時差”,以秒計算的成交量和數據讓新生的“互聯網人”可以徹夜不眠,通宵工作。

一連串互聯網“大咖”接連對南京拋出“橄欖枝”,引發業界震動,是什麼讓“網紅企業”紛紛看好南京——這座在互聯網經濟“上半場”並不顯眼的東部工業重鎮?

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可以從今年南京舉行的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馬化騰的一封信中找到答案,“移動互聯網的上半場已經接近尾聲,下半場的序幕正在拉開。伴隨數字化進程,移動互聯網的主戰場,正在從上半場的消費互聯網,向下半場的產業互聯網方向發展。”

這不僅是馬化騰的判斷,也是諸多互聯網經濟領軍者的“共識“。今年馬雲最後一次以董事局主席的身份致信股東中表明,阿里巴巴未來的方向也指向”製造業”:“阿里巴巴不是進軍制造業,而是賦能製造業,利用人工智能、區塊鏈和物聯網等技術幫助製造業變革,幫助千千萬萬的製造業企業應對未來的挑戰,這是我們和製造業共同的挑戰,也是共同的機遇。”

對於素有”中國近代工業搖籃“之稱的南京來說,正是一個“彎道”加入互聯網經濟的最好時機。

央媒:“網紅”名企和研發機構紛紛佈局,南京領跑產業互聯網時代

南京南站地區。 南京日報 崔曉 攝

數十年來,南京一直堅持進行著產業結構的優化,據統計,南京三產增加值在地區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例,由1978年的12.5:67.5:20.0調整為2017年的2.3:38.0:59.7。第三產業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主動力和新舊動能轉換的主引擎;同時,作為科教大市,知識密集型的科技產業鏈和創新型企業集群,也擔綱起了南京經濟發展的”急先鋒"。

阿里巴巴在南京的創新中心尚未建成,就已經與江蘇省政府達成“1+30+300”工程的合作,把300家江蘇製造企業納入到了阿里雲工業互聯網的版圖之中,實現全部智能化。

小米有品全球旗艦店落戶南京剛剛一年,通過與周邊中小製造廠商的緊密合作,初步打造出一個活躍的新零售生態鏈。

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執行官張勇在江蘇總部奠基儀式上表示,南京在數字經濟發展方面所日益展現出來的戰略優勢,是阿里巴巴決定把集團創新業務重點放在這裡的主要原因。

而小米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則直言:“早在6年前小米就在南京設立了研究中心,小米早期的手機百分百是南京製造的。未來南京將成為小米最主要的研發中心之一。”

名企看中的是南京的科技“軟實力”和工業產業“硬肌肉”,南京也亟待更多行業領軍企業帶動城市互聯網經濟發展的“網速”。

中國之聲:組建新型研發機構,南京加快促進一流技術向現代產業邁進

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科教資源豐富的江蘇省南京市以組建新型研發機構為關鍵抓手,加快促進一流技術向現代產業邁進,推動城市轉型發展。

央媒:“網紅”名企和研發機構紛紛佈局,南京領跑產業互聯網時代

資料圖。南京日報全媒體記者 丁劼攝

在南京工業大學膜科技產業園,一場“創新創業項目”專家評審會正在緊張進行之中。海歸兩年在深圳創業的張浩博士希望和南工大合資成立公司。

張浩:競爭也比較激烈的,基本上都是海歸的項目。

南工大膜科學技術研究所副所長郭百濤:希望未來能達成雙百億的產業目標,除了產值達到100億,另外我們希望我們的科研人員技術所佔有的股權也能達到100億。這樣創業的專家教授人才也能體現本身的價值。

長期以來,南京缺乏有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對此,南京市確立“創新名城”的發展目標,把推進新型研發機構作為重中之重,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支持創新的政策措施。

南京市副市長蔣躍建:我們現在創新型經濟,如果沒有人才的大解放,也不可能。新型研發機構就要來破這個題。怎麼破的?讓團隊持大股。

目前,南京已累計組建182家新型研發機構,其中國際化團隊參與的佔三分之一,人才團隊平均持股61%。3名諾貝爾獎得主、52名國內外院士到南京創新創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