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平跳槽后,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火了!它到底是干什么的?

欧界报道:

近日,一篇题为"离职能直接影响中国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国企底层?"的文章刷爆了网络。

张小平跳槽后,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火了!它到底是干什么的?

文章大意是说,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原副主任设计师张小平,被认为是能够影响中国登月工程的优秀人才,但在该所内却只能作为一个基层研究员。据文章介绍,张小平离职去民营企业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后,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曾发红头文件要求张小平回该所任职。

舆论对此议论纷纷。有人认为,张小平的工作事关国家重大工程,理应回到研究所继续工作;也有人认为,自由选择就业是每个人的权利,不应以任何理由进行道德绑架;还有一些观点更为激进,认为张小平离职进入民企纯粹是为了获得更高的报酬,是见利忘义的行为。

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贡献者

那么,作为本次事件的主角,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原副主任设计师张小平到底做的是何种工作?这个研究所又是做什么的呢?

据了解,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又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165所,创建于1965年,现有职工1500余人。拥有常规发动机、姿轨控发动机和新型发动机等三个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区,是我国最大的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研究中心。

张小平跳槽后,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火了!它到底是干什么的?

作为我国航天工程的重要研究基地,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创立60多年来取得了许多重大的科研成就。包括研制成功了60余种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液体火箭发动机,并被广泛应用于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一直是中国航天人的骄傲,它的高成功率和高可靠性在世界航天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神舟飞船顺利上天、东方红卫星能够在太空中奏响中国乐章,都离不开它的伟大功劳。而在"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和月球探测工程等许多重大国家工程中,也都不乏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的影子。

目前,该研究所为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设计研制的无毒、无污染、大推力高压补燃发动机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实现了液体火箭发动机整体水平的跨越式发展。此外,它还为我国探月二期工程贡献了着陆器变推力发动机等重要的技术支持,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嫦娥二号"才得以顺利飞天。

推动航天技术民用的领跑者

改革开放以来,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也顺应时代的要求,大力发展民用产业,形成了以特种泵阀、热能工程、石油化工、橡胶密封、测控装置以及流体、机电一体化为特色的多种民用产品产业链,并控股成立了西安航天远征流体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张小平跳槽后,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火了!它到底是干什么的?

该公司致力于推动航天科技民用,成立15年来,已先后取得16项国家发明、80项实用新型专利。比如,其采用关键技术——低温密封技术、低温试验技术和阀门性能稳定性技术,研制成功的LNG低温调节阀和低温经济阀,成功替代进口,并已批量生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陕汽等大型企业集团的A类供应商。

多年来,航天远征坚持走自主创新、军民融合发展道路,积极将航天优势技术向民用领域推广应用。经多年发展,航天远征已形成以特种阀门及传感测控技术为主的核心业务并不断的延伸拓展,与中石化、航空集团、中船重工、中国兵器、陕汽集团等多家企业建立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

总的来说,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不仅在做航天技术方面的研究,还在致力于把这些高端技术推广到民用领域,让技术服务于更多的企业和百姓生活。

张小平跳槽后,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火了!它到底是干什么的?

根据网络流传文章的说法,张小平在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的年薪为12万,离职加入蓝箭公司后可以达到年薪百万的水平。而这个蓝箭公司在民营空间科技企业中也是名列前茅,堪称"中国的Space X"。有人据此认为这足以证明张小平是一个优秀的人才,他的离职将会对我国的登月工程产生重大影响。

对此,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发布官方通告称:张小平从2015年3月起担任低温推进剂发动机型号副主任设计师,从事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和液氧甲烷发动机系统设计,参与了多项低温发动机项目论证。但因所内还有很多技术骨干留存,所以张小平的离职并不会对登月工程产生重大的影响。

欧界传媒 | Jie Media

六年专注有深度的互联网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