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交通引領新基建浪潮,比亞迪雲軌雲巴受熱捧

種種跡象表明,城市軌道交通正在迎來一波發展新浪潮。

2018年12月以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發改委密集批覆了六個城市的軌道交通建設規劃,年末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則明確指出:基建的重心不再是房地產,而是城際交通、物流、市政基礎設施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

從以往的情況看,城市建設軌道交通往往是盲目上馬地鐵,但顯然,此輪軌道交通投資熱不一樣——《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管理的意見》(業內簡稱“52號文”)發佈之後,城市選擇軌道交通制式時,越來越注重大、中、小運量軌道交通的協同發展,也更考慮“因地制宜,經濟適用”等基本原則,大運量的地鐵之外,以前被忽略的輕軌、單軌、現代有軌電車等開始受到歡迎。

一個典型例證是,2019年1月25日,在西安舉辦的首屆“世界旅遊軌道大會”上,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攜自主創新研發的跨座式單軌雲軌和膠輪有軌電車雲巴亮相,迅速引起了各界的廣泛關注和熱議。

轨道交通引领新基建浪潮,比亚迪云轨云巴受热捧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在首屆“世界旅遊軌道大會”上發言

據王傳福介紹,雲軌、雲巴是比亞迪針對城市擁堵問題而打造的中小運量軌道交通解決方案,產品適用於超大型城市交通支線和加密線、大中城市主幹線、城市綜合交通樞紐接駁線、旅遊景區觀光線、大型活動中心內部環線以及老城區及舊城改造交通線等等。

轨道交通引领新基建浪潮,比亚迪云轨云巴受热捧

2019年1月15日,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印發《比亞迪城軌交通系統調研報告》中城軌[2019]002號

2019年1月15日,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發布的《比亞迪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的調研考察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稱,比亞迪的雲軌、雲巴"為我國自主化城軌交通制式填補了空白,具有較好的市場前景”。

有業內觀察認為,雲軌、雲巴的走紅,代表著中國的城市軌道交通正在走向多制式、多模式協調發展的趨勢,這也意味著,中央強調的“高質量發展”將成軌道交通建設新浪潮的主基調。

大城市,找回缺失的“毛細血管”

中國城市軌道交通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起步較晚但發展較快,問題也尤為突出,其中最受詬病的是地鐵與其他中小運量的軌道交通比例失衡。

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中國內地累計35個城市建成投運城軌交通線路5766.6公里,其中地鐵運營里程為4511.3公里,佔比高達78.23%,而在國外,這一比例通常是30%左右。

實際上,地鐵屬於大運量軌道交通,適合特大、超大和大城市做主幹線,但因為種種原因,很多人把建軌道交通等同於建地鐵,這就造成大城市缺乏中小運量的銜接,交通擁堵問題得不到解決。對此,北京和東京的對比就是最好的例證。

東京的面積是北京的八分之一,人口接近北京的2倍,而人口密度更是北京的5倍,東京有 800 萬輛機動車,北京有500萬輛,但東京的交通基本不會出現堵車現象。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東京擁有 2000 公里以上的軌道交通線,其中地鐵線僅有約 400 公里,有各種小運量的軌道交通作為地鐵的補充。

反觀北京,目前運營的713.7公里軌道交通中,地鐵佔了86.5%,而調查顯示,城市居民60%-70%的日常出行,集中在1-3公里的範圍內,由於地鐵覆蓋有限,缺乏配套接駁,路面公交高峰擁堵等,市民仍然被迫過度依賴小汽車出行,加劇了堵車的情況。

”交通系統之於城市猶如血管之於身體,既要有動脈主幹通暢也需要有毛細血管通達末梢,要經過大運量的軌道交通,到中運量軌道交通,然後到小運量,才能把整個城市像人的血液一樣健康、高效的循環下去。“王傳福在“世界旅遊軌道大會”上的演講中指出,“未來,大、中、小運量軌道交通的協同發展,是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

中小城市,從“地鐵夢”中覺醒

建設軌道交通解決交通擁堵問題,是全世界通用的做法,但該怎麼選擇適合自己的軌道交通,不同城市有不同的標準。一個基本的原則是,能走地面(有軌電車)不走高架(輕軌、單軌)、能走高架不走地下(地鐵)。

考慮到很多城市急需給地面交通做減法,在實際中,建設地面軌道並非城市首選。因此,“上天入地”,形成立體化綜合運輸網絡格局,成為越來越多城市關注的新方向。

對於如北京這樣的特大、超大城市來說,地下鐵覆蓋有限、可達性不足,只能作為幹線而無法支撐交通的“毛細血管”。對一些財力不強或人流量不高的大城市和中小城市來說,地鐵造價、運維費用太高,運量也遠超實際需要,往空中發展,是最好的選擇。

但現實中,很多中小城市也懷揣著“地鐵夢”,盲目建地鐵造成了很多尷尬。

如今,越來越多的城市認識到,建設軌道交通,“上天”好過“入地”,對比之下,比亞迪自主研發的空中軌道交通產品雲軌和雲巴,綜合優勢凸顯。

雲軌是中運量的跨座式單軌,與地鐵相比,每公里造價1.5~2.5億元,僅為地鐵的五分之一;工期短,僅為地鐵的三分之一;車輛最高時速可達80公里,最小轉彎半徑僅45米,最大爬坡能力達10%,地形適應能力極強。

建成運營之後,由於始終在相對獨立的空中軌道上運行,與城市中其他任何交通工具和行人分隔,比其他在路面上鋪設的軌道交通更具安全性。

轨道交通引领新基建浪潮,比亚迪云轨云巴受热捧

比亞迪最新研製的膠輪有軌電車“雲巴”,被認為是未來城市的標配

雲巴是小運量膠輪有軌電車系統,屬現代有軌電車中的一種新系統。運量為0.6-1萬人次/時,造價更低,工期更短,相比城市快速公交、現代有軌電車時速更大……

業內總結認為,雲軌、雲巴,像地鐵一樣擁有獨立路權,其中雲巴車身又如同巴士一般小巧,集地鐵的準點與汽車的“無孔不入”等優勢於一體,可以覆蓋城市各個角落,是行之有效的中小運量軌道交通整體解決方案。

建設“軌道上的城市”,比亞迪給出“中國方案”

1969年,中國第一條地鐵建成時,已落後世界首條地鐵線倫敦地鐵整整102年。

50年後,儘管從運營里程、在建規模來看,中國地鐵早已遠遠超過倫敦、紐約、莫斯科、東京等國際著名地鐵城市,但在運營、技術等方面,仍然與發達國家存在諸多差距。

中國軌道交通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宋敏華在近日舉辦的一場行業大會上強調,“我國是全球最大的城軌交通市場,如果沒有自主創新、沒有關鍵核心技術、沒有‘拳頭’企業,我們就會喪失發展先機,就會將大好的市場拱手讓人,參與國際競爭更是無從談起。”

如今,雲軌、雲巴橫空出世,在業內分析看來,在中小運量軌道交通領域,中國有希望趕超甚至引領世界。

作為全球知名電動汽車製造商,比亞迪把電動汽車的技術優勢延伸到了軌道交通產業。據王傳福介紹,雲軌、雲巴電池、電機、電控、IGBT功率半導體、全鋁車身等核心技術與電動車是相通的,當然,作為一個系統工程,雲軌、雲巴比電動車更復雜,難度更大,對安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比亞迪憑藉在汽車、電子領域深厚的技術積累,先後經過多年的技術研發、高強度測試和反覆驗證,實現100%自主研發,掌握了雲軌、雲巴的全產業鏈核心技術,可以獨立完成整車、軌道、車站及信號通信系統等各項建設。

這些技術成果也得到了國家和行業層面的認可。

截至目前,西安、寧夏等地方已發佈膠輪有軌電車的地方標準,深圳發佈了團體標準,江蘇、四川等地的雲巴地方標準,以及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的團體標準也已經立項,正在編制或發佈中。

“雲巴標準的發佈,將推動我國中低運量軌道交通標準引領世界。” 一位行業專家評價認為,當今世界,越來越多的國家面對交通擁堵問題,選擇建設“軌道上的城市”而不是“車輪上的城市”,比亞迪的雲軌、雲巴實際上是對“怎麼建”的問題,提出了“中國方案”。

實際上,目前比亞迪雲軌在國內簽署了多個項目,其中,銀川花博園雲軌旅遊線已安全運營一年多;在海外,與菲律賓、埃及、柬埔寨等國家也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

2018年5月,比亞迪以6.89億美元成功中標巴西薩爾瓦多雲軌項目。巴西雲軌項目跨海修建,擁有治理城市擁堵和發展旅遊的兩大功能,被認為將成全球軌道交通領域的一大創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