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关于文山三七酒的故事—《三七酒的命运》

一个关于文山三七酒的故事—《三七酒的命运》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南疆一个山美水清的小村庄里,走出了一位令人眼馋的女能人。她姓山名妮,二十三岁,走在街上,回头率很高,她还是县里表彰的先进个体户。名气不小、钱也不少,人又漂亮。于是,追求山妮者络绎不绝,谁也没能料定,山妮偏偏选中了与她同岁的陆明为侣。

陆明眼看着自己每个月的工资还不是山妮一街子赚的零头,索性退职回来,和山妮道,硬是把三七生意做得红红火火,真叫人嫉妒和羡慕。个月色朗澈的晚上,小两口半躺在床上盘算着,今后有了小宝贝,还这样你东我西,早出晚归,忙里忙外的,怕不是办法了。山妮说着,陆明思付不语。片刻,陆明反问道:“那你说呢?”山妮毕竟是个优秀的高中毕业生,只见她柳眉一挑,杏眼一转,对陆明说:“白天在街上不是见到宣传了,要大力促进个体企业的发展吗?我们干脆把买卖三七原产品,改为加工三七商品……”

俩人你一言我一语,商量到鸡叫头遍。

酿制三七参酒。主意一定,第二天,夫妇分头行动。一边找县上,跑贷款,报申请,办执照,领取许可证;一边又跑建材,买设备,购原料,请老爹当师傅。不到半年光景,个叫“山陆三七参酒”的小厂在小镇上奇迹般地诞生了。党政领导,商界同仁及本地群众纷纷前来,剪彩、鸣炮,致辞、祝贺。一年下来,包括缴纳税费在内,样样算清,还净赚了三万八千多元。

山妮一年到头忙外的多,跑县外、州外甚至省外,营销酒,找订单,收货款,偶尔还得自饮几口,表示好酒,难免招来些闲言碎语。起初,陆明相信自家人,也不太在意。后来,因为给双方老人过年钱的事,产生了一点不大不小的分歧,陆明居然搬出道听途说的事情来,山妮是个有个性的女人,心一凉,便自己住进了隔壁的房间,欲等陆明想通了再说。谁知陆明不几天就提出了“分手”,还说:“现在无小娃,免得日后有牵挂”。话说到这份上,山妮一咬牙,同意了。留下小厂,陆明分走了两万元。

一个关于文山三七酒的故事—《三七酒的命运》

说实在话,山妮要独撑起这个小厂是艰难的。她因此气得三天三夜不吃不喝。在老爹苦口婆心近乎哀求的劝导下,才又打起精神来。就在山妮迎接工人返厂上班的第二天,县上来个什么副局长和一个什么正股长,一纸通知,宣布停产,如有违反,后果自负。老爹一听先是一楞,眼前好像又浮现出“文革那荒唐岁月里,工作队强令火烧三七园,全村男女老幼呼天唤地的悲惨景况。“完了,政策变了。”待山妮回过神来,丟下一路灰尘的小车早已驶出村头。山妮机灵一动,翻山越岭走小路抄近道,硬是拦住小车,问了个大概。原来,违反了人大和卫生部门的什么鬼规定。

这下完蛋了,生三七,半成品,订货单,税费,贷款……怎么办?如五雷轰顶的山妮,跌跌撞撞地回到家里。饭也没有吃,只脱去淋雨后的湿衣服和泥鞋,便昏然入睡。次日清早,风雨洗刷过的山野,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更加清晰。可工人们却没有了往昔的劲头,老爹更是眉头紧锁,一脸愁云。山妮心想,一切手续都是从上边办下来的,应该是合理合法的嘛,怎么会一下子就犯规违法了呢?她想不通。留下老爹安顿工人,她搭上客车直奔城里,找东家,门难进;找西家,脸难看;找这家,话难听;找那家,事难办。她没精神支柱,踉踉跄跄上路,昏昏乎乎回家。黑沉沉的夜幕笼罩下来,渐渐地,伸手不见五指,到处一片漆黑。

一个关于文山三七酒的故事—《三七酒的命运》

山妮失望地痛哭了,老爹也失声大哭了,厂里的工人们也都哽咽着,抽泣着。雨水、泪水,浑然从山妮、老爹和大家的脸腮流下第二天上午。心绪不宁的山妮独自一人在家里翻着一本又一本杂志,心想从中找到点什么希望。一页又一页,看着看着,几行黑体字,映入她的眼帘。“明代大医药家李时珍和清朝的“华佗’赵学敏都认为‘三七与人参,味同功亦等,色类人参’故名人参三七”。清代《本草纲目拾遗》称“三七味微甘苦,颇类人参,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山妮眼前为之一亮,心中怦然而动。又一天晚上,山妮在家里阅读报纸时,看到了“在国际市场上,保健食品的开发很快,美国、日本、朝鲜对人参不仅药用,还研发了保健食品。在国内,四川、武汉等省市买去的三七加工成保健食品已销往云南。在南国边陲,自古就有三七泡酒的饮食历史,少则也有几百年”的消息。

山妮放下报纸,走到窗前。问苍天,这等上好的美酒,怎么能被封杀,怎么不许生产?她转身从柜子里翻出省植物研究所的《鉴定书》,看了看:“三七参酒是抗癌防老,醇厚可口的滋补珍品”,“色清,味香,无杂质,消疲劳,有疗效”。这是权威机构鉴定、许可的,咋会一下子不行了吗?她又一头扎进了城里的图书馆,查阅资料,不仅找到了有书为证的传说,还寻得了神话传说与现代科研证明相吻合的依据。此时此刻,喜悦的心情写在了山妮的脸上。

又一个清早,山妮梳妆打理,振作精神,再进城,又接二连三地找相关部门反映情况。

在一个机关的信访接待室里,山妮被接待员郑重其事地明确告知:山陆三七参酒厂违反了《云南省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草案)实施办法》中“三七限用于汽锅鸡的规定。平时,能说会道的她,顿时语塞了,目瞪口呆地伫立在墙边,继而被以“不许无理取闹,不许扰乱机关工作”为由,被推推搡搡地赶出大门。回家的客车上,山妮还是不死心:难道上边真会有如此荒唐的规定?回到家里,山妮平生第一次喝起了闷酒。她居然把一斤装的一瓶三七酒喝下而不醉倒,只手脚微软,脸色潮红。她歪斜地躺在沙发上,看着若明若暗的电视画面,几近昏昏欲睡的她,被一条“爆炸性”的新闻及图像惊醒了八成。我地新来的杨书记,心里装着七农。前天才到任,今天上午就亲自率领农业局、农工部和经贸委等部门负责人,深入农村,就发展三七这一拳头产品,进行深度调研。受到各族群众的欢迎…”画面上,三七棚里七叶翠绿,书记访富问计,领导挥手道别,农民夹道欢送。

有了!有这样关心三七的好书记,这下有希望、有办法了。山妮起身,推窗远眺,喜出望外,满天星斗,闪闪发光。

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早春二月的一天上午,山妮把四处求告无门,无助、无望又无奈的辛酸泪水,浓缩成了一页纸的《致书记信》,又把有关三七历史和三七酒的资料整理了一页,连同那些盖着大红公章的证照与鉴定书,装了一包,还特意提上两件“三七参酒”。在某位老同学的引荐下到了杨书记办公室,受到了热情的接待和亲切的接见。山妮正襟危坐在杨书记桌对面的真皮沙发上,小心翼翼地不时看看书记阅读材料的表情,双手捧住书记亲自递来的那杯茶水,半天才敢饮一小口。温暖的阳光透窗射进办公室里,乍暖还寒的春风吹来,书记在浅笑,书记在点头,书记在思考。杨书记的平易近人,使她预感到此番不会白跑,毕竟遇见了本地最大的官。杨书记放下手中的材料,问:“这酒是什么意思?”山妮说:“是送给为民操劳的领导品尝和解乏的。书记笑了笑说:“那就放着吧。”然后,拨打电话了解此事。电话那头说什么,山妮大多没听清楚,但有一句话却听得格外准确:“书记,此事也有人向法院提起诉讼了要追究办证部门和三七参酒厂的法律责任。”一个普通老百姓,进入书记办公室就够紧张的了,再加上此话一吓,惊得她打了一个冷噤,手中的水杯不慎滑落到了地上,杯子烂了茶水流了。直到这时,才听到山妮的第二句话,也就“对不起”三个字。书记放下话筒,叫来秘书清扫干净,又亲自为山妮盛了一杯水送过来。并风趣地说:“没关系,碎了好,岁岁(碎碎)平安嘛,新的一年,平安如意。”书记转身回到办公座位上,拿起电话指示道:“此事暂停,听候指示,再行办理!第三天,杨书记启程到省里参加“地厅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研讨会”。一路上,书记无心欣赏春天的山色美景,只若有所思地微闭着双眼。

研讨会上,与会领导争相发言。不无幽默的杨书记,叫服务员给每位参会者斟了一杯金黄透明、味微苦而甘的三七参酒。大家不知道杨书记葫芦里要卖的是什么药。这时,只见杨书记起身亮开嗓门说:“我的发言,就从这酒说起。解放思想,发展生产力,要联系本地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要唯实,就要从当地的拳头’产品抓起,促进发展,体现硬道理。”说着,杨书记举起了酒杯,“请大家品尝,祝各位身体健康!”他一口气连饮下了两杯。又接着说:“这是经过省级权威机构专家鉴定过、正式许可生产的上乘美酒。为何被打入“冷宫’,严禁生产、销售?现库存积压近万瓶,对一个刚满周岁的个体小厂压力多大,可想而知。”杨书记略显难过地停顿了一下又说:“问题就出在有关权力部门,思想僵化,只唯上,不唯实。”接着,与会干部提出了“营养成份”“卫生标准”“禁止依据”等问题,杨书记都一一作了圆满的回答。听后,大家高兴地相继举杯,品尝起来,喷啧称好。

此事,正好被省报记者听进耳里,看在眼里,装在心上。记者的新闻职业敏感促使他会后立即采访了杨书记,连夜撰写了题为《三年官司无结果,万瓶美酒压库中》的《内部参考》,编发在那年的第九期上,于次日送到了全省最高决策人物的案头。省委一主要领导阅罢,拍案而起:扯淡!纠正条文。立马生产!省委领导大力支持。会后,杨书记乘车直接下到厂里,亲切看望和鼓励山妮、老爹和工人们。

山妮哭了,哭去的是酸楚的苦水,哭来的是感激的泪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