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钱之前做好这些细节,钱不会“打水漂”,借条不会“变白纸”

中国人借钱有个特点,喜欢找朋友,不愿找银行。虽说现在网贷机构很多,但大多数人在需要“救急”时,都会选择找亲友帮忙。一是还期可以商量,二是利息可以不约定。

借钱之前做好这些细节,钱不会“打水漂”,借条不会“变白纸”

但现实生活中,因借贷纠纷反目成仇的亲友不在少数,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事前细节没做好。建议我们在借钱前,不妨多留个心眼。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以避免纠纷、防范风险。

一、订立书面协议,注意妥善保存。

民间借贷多数发生在亲朋好友之间,由于平时关系比较密切,出于信任或者碍于情面,往往是以口头协议的形式,无任何书面证据。在这种情况下,一旦一方予以否认,对方就会因为拿不出证据而陷入“空口无凭”的境地,即使诉至法院,出借人也会因举证不能而败诉。

借钱之前做好这些细节,钱不会“打水漂”,借条不会“变白纸”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四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审查借贷案件时,应要求原告提供书面证据;无书面证据的,应提供必要的事实证据。对于不具备上述条件的起诉,裁定不予受理。

由此可见,出、借方订立书面协议是大有必要的。另外为了保护出借人的合法权益,出借人必须注意妥善保存书面协议等证据,以便日后发生纠纷时有所依据。

二、书面协议内容要全面合法

出借双方订立书面协议应注明出借人和借款人姓名、币种、数额、用途、期限、利率、还款方式和违约责任等内容

借钱之前做好这些细节,钱不会“打水漂”,借条不会“变白纸”

对于他人提出的借款要求,出借人务必要问明对方的借款用途,这点很重要。如果出借人明知借款人是为了进行赌博、走私、诈骗、买卖毒品等非法活动而仍借款的,则属于违法借贷,其借贷关系不受法律保护。

三、利息约定明确。

民间借贷中,借贷双方最容易发生矛盾的是利息。法律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四倍,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

这里要注意,公民之间的借款,出借人将利息计入本金计算复利的,不受法律保护。这种“利滚利”的方式是法律明文禁止的。

借钱之前做好这些细节,钱不会“打水漂”,借条不会“变白纸”

如果没有约定利息,根据《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利息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视为不支付利息。所以如果要主张利息,请务必在借条中明确,否则法院不会支持。

四、到了还款期限,记得要主张债权。

《民法通则》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民间借贷纠纷案件适用2年诉讼时效期间,有的出借人不知道这一规定或是因碍于情面不想伤和气,在有效的期间内未及时有效地催要欠款,最终导致债权无法实现。故当事人要加强自我保护,在还款期限到了之后注意催要,及时起诉,以保护自己的合法债权得以实现。


关于借钱要注意的细节,你都明白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