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歷史第二篇:匈奴橫掃歐洲史

匈奴是第一個雄起得遊牧民族,第一個草原王者。

逐水草而居的匈奴,和黃河以南的農耕民族本來可以和平相處,但是由於存在雪災等自然情況加上統治階級得個人慾望,遊牧民族需要農耕民族的“接濟”。

目錄:

  1. 長城內外:不好客的華夏子孫
  2. 白登之圍:冒頓迫漢家子弟屈服和親
  3. 三大決戰:匈奴分裂並西走
  4. 南匈奴中華絕響:五胡亂華永嘉之亂
  5. 北匈奴第二春:上帝之鞭阿提拉


一、長城內外:不好客的華夏子孫


從戰國時期,為了應對匈奴,秦趙燕都修建了長城。

趙武靈王時期,胡服騎射,軍事實力大增,滅樓煩,闢土千里,李牧大敗匈奴,匈奴數十年“不敢南下而牧馬”。

秦王掃六合後,將秦趙燕長城合在了一起,並且秦兩大兵團之一的長城兵團由蒙恬率領抵擋匈奴。

這一時期,匈奴受到打擊,總體規矩。

二、白登之圍:冒頓迫漢家子弟屈服和親


秦末大起義後,中原各大勢力無暇顧及匈奴,匈奴實力恢復。

在漢朝建立後,單于冒頓指哪打哪殺死想謀害自己的父親奪取政權,並且統一整個匈奴草原,勢力範圍到達西域,建立匈奴帝國。

劉邦建立大漢王朝後,派韓王信防守匈奴。

冒頓受降了韓王信,劉邦親征,白登之圍,劉邦用陳平不可描述的計策才逃脫。劉邦去世後,冒頓侮辱呂后,呂后只能一忍了之,和親政策才總體保持了雙方的和平,漢處於守勢。

這是匈奴第一次大高潮,此後匈奴遇到了雄才大略的漢武帝,開始走下坡路。

三、三大決戰:匈奴分裂並西走


漢朝經過休養生息,在漢武帝時期,馬邑之謀後,雙方撕破臉。

經過衛青霍去病河南之戰,漠南之戰,漠北之戰三大戰役,匈奴被打垮,解出了匈奴對漢朝的威脅。

但是匈奴並沒有被最終征服。

匈奴開始整體西遷,並且開始分裂,最多的時候五單于並立。

呼韓邪單于帶領部分匈奴內附,昭君出塞雙方實現和平。

而西去的匈奴在郅支單于帶領下在被西域都府甘延壽滅掉。

在王莽時期,侮辱匈奴,雙方和平被打破。

東漢時期,匈奴因為對待漢朝態度,分裂,北匈奴被竇憲打敗,單于被殺,西域班超聯合多國部隊打敗匈奴盟友,北匈奴從此西遷。

而南匈奴,在光武帝劉秀允諾下,開始南遷。

四、南匈奴中華絕響:五胡亂華永嘉之亂


內遷的南匈奴開始在中華定居,北匈奴遠走高飛後,騰出的草原世界被匈奴過去的奴隸鮮卑佔據,南匈奴在東漢和三國時期,為漢家王朝防衛北方的鮮卑,盡職盡守。

在晉朝時期,各個少數民族內遷中原已經很多,積累了很多民族矛盾,在晉朝八王之亂之機,發生五胡亂華,北方成為少數民族得勢力範圍。

匈奴首領劉淵打著漢朝的旗幟,建立了漢,是十六個政權中第一個。

死後,劉聰奪得政權,永嘉之亂,晉朝先後兩個皇帝被俘虜,後來被殺,晉得陵墓被撅了。

劉聰和兒子打著漢室名義,但是做出的行為傷害了漢,很多漢人不支持,手下大將蠍族石勒起兵,最終打敗長安得劉翟,前趙滅亡。

此後,匈奴建立了兩個政權,大夏和北涼。

大夏是赫連勃勃建立,北涼是蒙遜建立,可是兩位開國郡主去世後,國家都被鮮卑滅亡。

匈奴此後再也沒有以國家得形態出現,退出了中華歷史舞臺。

五、北匈奴第二春:上帝之鞭阿提拉


匈奴經過兩百多年遷移,經過帕米爾高原,經過中亞,伊朗高原。

在匈奴王巴拉姆貝爾領導下,打敗號稱蠻族哥特人中的亞歷山大大帝的東哥特國王,強勢登陸歐洲,佔領烏克蘭。

西哥特被驅使,請求羅馬帝國同意內遷。

但是羅馬帝國地方軍官虐待哥特人,哥特人起義,羅馬被迫同意哥特人居住在羅馬帝國。

但是勝利果實被匈奴竊取,在匈奴王烏爾丁領導下,匈奴佔領了羅馬帝國答應給予哥特人居住的匈牙利。

匈奴人進入中歐。烏爾丁大王被稱為多瑙河以北的王。

蠻族西哥特人和汪達爾人受到匈奴擠壓。

西哥特人入侵羅馬,掃蕩一圈。

汪達爾人南下佔領了西班牙,被和羅馬和解的西哥特人趕跑,越過直布羅陀海峽,佔領了迦太基,建立汪達爾王國,而西哥特人佔領西班牙,建立西哥特王國。

就這樣,匈奴的擠壓下,西羅馬兩大糧倉,西班牙和北非分別被西哥特和汪達爾人佔領。

阿提拉時期,匈奴在東方威脅東羅馬,迫使羅馬帝國簽訂馬爾庫斯條約,多瑙河以北成為匈奴合法領土。

在西方,高盧總督埃提烏斯藉助匈奴力量實現了對西羅馬的實際控制。

匈奴成為多瑙河和萊茵河以北的霸主。

而萊茵河以南是西羅馬帝國太上皇盟友高盧總督埃提烏斯所控制。

阿拉提建立了一個北起波羅的海南部,東起裡海,西起北海,南起多瑙河萊茵河的廣大帝國。

但是阿提拉兩次進攻西羅馬都被西羅馬聯合哥特人打敗,最後被教皇勸回,但是掠奪了大量財富。

阿提拉新婚之夜去世後,匈奴帝國被日耳曼人肢解,但是兩個親信,一個控制了西羅馬帝國,並且扶持自己的兒子當上了西羅馬帝國皇帝,一個回到了西哥特,當了哥特王,最終滅了西羅馬帝國。

阿提拉被稱為:上帝之鞭,後面得到這一稱呼的是蒙古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