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從事生態農業的諸多不易你可知曉?從一次訂土雞蛋經歷想到的

編者按:調查顯示青年農民的收入水平不高,但生活自由安逸,對生活現狀滿意而不滿足。住房支出壓力較大,尤其在撫養子女、贍養老人方面壓力巨大,雖然青年農民對生活相當樂觀的一族,但他們仍然希望自身的社會地位、職業聲望、工作狀況獲得改善,今天就從一位農友訂購雞蛋日記的一個小視覺來觀察他們的艱難,希望大家都來關心他(她)們,下面分享這位友人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青年從事生態農業的諸多不易你可知曉?從一次訂土雞蛋經歷想到的

今天終於收到了我半個月前從一家小農場訂購的雞蛋。送雞蛋的是這位農場的年輕主人——一位剛畢業不久的女碩士生。雖然還不是隆冬,但是室外氣溫已經比較低,騎著一輛小電動車送貨的她沒戴口罩,被風颳得嘴唇乾裂發紫。而我因為是第一次在這家農場訂貨,完全沒有料到訂購一次雞蛋要排整整兩週的隊。這位年輕農場主一再道歉:“天冷,雞不愛下蛋了,前面積壓了很多訂單……實在不好意思。”就在昨天,因為等了兩週後不確定到底還能否吃上雞蛋,也因為訂貨前完全不知道要排隊等雞下蛋,我差點萌生申請退款的念頭。可是收到這麼有誠意的致歉,我也不得不再次對這樣看似“不方便”的寧缺毋濫肅然起敬。

青年從事生態農業的諸多不易你可知曉?從一次訂土雞蛋經歷想到的

回家後吃著香噴噴的散養山雞蛋,不禁想到很多和這類似的、因為想要吃安全的食品而產生的“不方便”。

我吃的蔬菜同樣是從本地小農場訂購,基本不能選擇菜的品種,每次一箱,有啥吃啥。老品種大米來自江西,是需要現訂現脫殼的,通常從訂購到簽收需要一週到十天。這兩個例子還算不那麼“不方便”的,畢竟一年四季都能吃上他們的蔬菜和米。更常見的“不方便”的例子是,有些食材只在一年中的特定時間才能買到,比如我訂購的掛麵來自一家很有名的小農場,量很小所以只能應季銷售,通常一過12月就售罄了。另外,有不少經過簡單加工的生態有機產品保質期很短,比如我常買的有機薯幹是需要全程冷凍保存的,否則即便不開封也會發黴,這聽起來不可思議,但它的味道和普通超市裡的薯幹真的是天壤之別。

青年從事生態農業的諸多不易你可知曉?從一次訂土雞蛋經歷想到的

這些都還是我能夠忍受的不便利。而像水果,我就通常沒有耐心去購買生態產品,因為這些商家大多隻能提供按箱購買的選擇,一次最少買十來斤。我租住的房子裡的冰箱非常小,根本放不下那麼多水果,不冷藏的話水果很快就會爛掉。而且我也不太願意在網購水果之後對付一大堆的發泡塑料垃圾,這些垃圾對於我是麻煩,對於自然環境更是麻煩,我不知道這些垃圾帶來的壞處會不會抵消掉生態水果種植農戶因為減少化學藥劑使用而做出的環保貢獻。在一個沒有農夫市集、超市裡也沒有有機蔬果可買的城市,我能做的就是儘量少吃些水果,特別是那些可能含農殘高的品種(比如蘋果、葡萄),有時候用相對安全的生食蔬菜來代替水果。

青年從事生態農業的諸多不易你可知曉?從一次訂土雞蛋經歷想到的

還有的“不方便”,就是很多東西需要自己來動手做,比如餅乾、蛋糕、烤堅果、意麵醬、各種飲料等等。這樣不知不覺就成為了一個技術不精的烹飪愛好者。

再舉一些我不曾親身經歷、卻是確實發生的“不方便”的例子。比如北京一家農場的奶牛隻在下小牛之後才產奶,要想喝到這家的有機奶,只有一個秘訣“隨緣”,畢竟天然方式養殖的奶牛不會經歷人工授精、也不會被打激素。還有一位朋友,每年固定的時候要去一家櫻桃園大批量採摘櫻桃,因為不加保鮮劑的櫻桃無法保存,所以這家農園每年只能應季銷售鮮果,而朋友也會每年把自己的“戰利品”加工,熬成果醬,少量的則冷凍保存。

青年從事生態農業的諸多不易你可知曉?從一次訂土雞蛋經歷想到的

囉嗦了這麼多,我想要感慨的是,很多消費者有一萬個不買有機生態產品的理由,“不方便”就是其中最常見的理由之一。不說別的,單說蔬菜的配送,多少人能接受小農場不可自由挑選品種的條款呢?一定是要有足夠強大的理由才可以讓人放棄原先習慣了的便利。先不提因為覺得“不方便”而從不自己下廚的消費者,對於經常買菜做飯的人來說,在常見的三種選擇——常規蔬菜(品種多、便宜、可自由挑選品種)、小農場配送(品種少、價格稍貴,不可選品種),和超市裡認證的有機蔬菜(品種少,價格很貴、可自選品種)當中,可以想見,絕大多數消費者還是會選擇第一個。

青年從事生態農業的諸多不易你可知曉?從一次訂土雞蛋經歷想到的

俗話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這樣的“不方便”,其實只不過是二三十年前生活的常態。母雞本來就不可能每天都下蛋,稻穀本來就需要存放在穀倉中現吃現碾以保新鮮,蔬菜本來就該是種出來什麼就吃什麼,從前很多水果不必要也不會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用天然方法而不是防腐劑來保存食品曾經是人人必備的生存技能。只是習慣了現代化、工業化、流水線化的農業產品的我們,已經忘了這種生活的常態。而成為工業化產品的農產品,當然需要以防腐劑、激素、抗生素、農藥等等來作為維繫快速穩定出產的必要因素,來滿足人們隨時可購買到的“便利”需求。

青年從事生態農業的諸多不易你可知曉?從一次訂土雞蛋經歷想到的

當然,我也希望,購買安全食材的“不方便”不會永遠地在我國繼續下去。畢竟,不論再怎麼追求食品安全,絕大多數消費者對於“不方便”的忍受潛力還沒有被開發出來。如果未來能有更多大中小城市都出現農夫市集、CSA項目以及其他安全食材銷售渠道,各個生產者之間就能夠互通有無,“不方便”的情況會慢慢減少。但是這裡又需要有一個限度。即便在有機農業發展比較早的美國,人們也開始發出呼聲,提倡多吃本地當季的新鮮食品,多支持本地小生產者,縮短食物里程(這樣多少會減少便利性)。經過流水線式的單一化種植養殖加工、及長途運輸的產品(隨時隨地走進超市可以買到),即便是有機認證過的,其營養價值和環保價值也會打折扣。如何把握方便、安全和環保之間的平衡點,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去仔細地衡量。

青年從事生態農業的諸多不易你可知曉?從一次訂土雞蛋經歷想到的

在我國,在更多有機生產實踐者出現之前,必然需要有人去忍受購買時的這些“不方便”,需要有人去等待母雞下蛋,去放棄自己挑食的習慣,去等待果實自然地成熟。在很多方面,我自己做的還遠遠不夠。有的“鐵桿”有機消費者能夠基本杜絕常規蔬果,常年幾乎不在餐館就餐,不買任何加工零食……可見只要有足夠的動力,人們忍受“不方便”的潛力還是巨大的。畢竟,和良心農人們長年累月的勞累、繁瑣相比,我們購買時小小的“不方便”還是太微不足道了。(文:Jing 編輯:耕讀工坊 僅供網友學習參考)

青年從事生態農業的諸多不易你可知曉?從一次訂土雞蛋經歷想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