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真是软弱无能、乐不思蜀的昏庸皇帝吗?

刘禅真是软弱无能、乐不思蜀的昏庸皇帝吗?

刘禅(影视资料)

刘禅(207-271年),即蜀汉怀帝(223年—263年在位),又称后主。他是蜀汉昭烈帝刘备唯一的亲生儿子。很多人谈到刘禅的时候,印在他身上的标签一般是:昏庸无能、亡国之君、乐不思蜀、扶不起的阿斗...刘禅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不妨从各方面客观的去评判一下他的人生。

一、刘禅是昏庸无能之辈吗?

历代史学家在内的很多人都这么评价刘禅这个人。但是刘禅的庸碌无能是他自己本身造成的吗?显然不是,这与诸葛亮有着紧密的联系。诸葛亮在后世历史上的评价之高已经达到“神”的境界。诸葛亮的智慧有多高?治理国家有多么好?诸葛亮取得了什么大成就?客观的评价,诸葛亮在协助刘备夺取西川是有很大的功劳,但其能力和水平不像传说中的那么神,在三国英雄辈出,人才济济的年代,他的水平也不是最顶尖的。这也是诸葛亮为什么不选择曹操的重要原因,因为曹操手下能人太多了,诸葛亮如果到了曹操手下估计很能脱颖而出。以能力不在诸葛亮之下的司马懿为例,他投在曹操帐下蹉跎了几十年才有机会出头。鲁迅曾评价:

“诸葛亮多智近乎妖。”这句话并非褒奖,而是认为诸葛亮被过于神化了。

刘备死后托孤给诸葛亮,诸葛亮也许是为了全心全力地辅佐后主,所有事情大包大揽,大事小情一人决定,事必躬亲,即便是后主成年后,诸葛亮仍然如此,那么他这样的行为是为了后主吗?显然就像现在过度溺爱孩子的父母一样,大包大揽后果必然导致后主不能培养起全方面的执政能力。这样做的结果是害了后主。所以刘禅的昏庸无能诸葛亮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刘禅真是软弱无能、乐不思蜀的昏庸皇帝吗?

诸葛亮(影视资料)

二、刘禅为什么不干掉诸葛亮?

历史上出现过很多少年皇帝,这些小儿皇帝登基后一般都有一个或一班子辅政大臣代天子行使权力。权力这玩艺真的太吸引人了,就像鸦片一样一旦吸食就会上瘾。权臣想继续弄权,小皇帝想拿回皇权,所以少年皇帝成年后与辅政大臣之间不共戴天之仇的你死我活的斗争就必然在所难免了。如,秦始皇成年后干掉了相邦吕不韦;汉武帝熬死了窦太后;汉宣帝将霍光灭族;北周武帝宇文邕当众击杀了权臣宇文护;唐代宗派杀手干掉了权臣李辅国;万历抄了张居正的家差点还将其鞭尸;康熙摛拿鳌拜等等。所有这多么的历史事实都说明一个道理,权臣弄权的同时,架空了小皇帝,使得皇帝权力受到极大挑战,这对于成年后的小皇帝来说是绝对不能容忍的。所以权臣如果不懂激流勇退,那么他的下场一般是很惨的。

诸葛亮对蜀国的政务大包大揽,刘禅基本就是架空的小儿子一样,也不能排除诸葛亮有恋权的可能。那么作为蜀汉后主刘禅来说,他在逐渐成年的过程中为什么没有像其他的小皇帝一样对诸葛亮下杀手呢?分析原因,其一,可能是小时候在战乱中受到惊吓,刘禅养成了胆小弱懦的性格,这样的性格肯定是不敢下手去组织自己的人马杀诸葛亮,再说诸葛亮掌握了蜀国所有的军政大权,他也没有可能和机会杀诸葛亮。其二,诸葛亮是先主刘备的托孤重臣,刘禅对他像自己的父亲一样尊重,他也认为诸葛亮是不可能篡权夺位,所以一直由诸葛亮代行天子权力,他也很放心。

刘禅真是软弱无能、乐不思蜀的昏庸皇帝吗?

当年长坂坡赵云七进七出才救出后主阿斗

三、刘禅为什么会亡国?

北方曹魏政权的强大是蜀汉政权和东吴政权所无法比拟和超越的。得北方者居高临下,率军南下夺取政权是必然的。诸葛亮七出祁山北伐都以失败告终,除了其能力和战略问题外,有“势”的作用在里面。逆势而为必然会输个灰头土脸。诸葛亮在世时,前后开国武将有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等五虎将,还有魏延、邓芝等人。有这些名将辅佐尚且不能撼动北方政权。何况到了诸葛亮死后,文不如诸葛亮的诸葛瞻父子,武不如关张的姜维,怎么能比诸葛时期更有作为呢?

再者,刘禅掌权后,蜀国面临人才匮乏情况非常严重,再加上刘禅本人各方面都不如他的父亲刘备,更不用说和诸葛亮比了。所以随着大势所趋的发展,蜀国被魏国所灭也在情理之中,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

刘禅真是软弱无能、乐不思蜀的昏庸皇帝吗?

司马昭

四、刘禅真的乐不思蜀吗?

当北方军队打到成都城下的时候,刘禅可以选择全民抵抗,拼个你死我活,相信曹魏军队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攻下蜀国都城。但刘禅在这个时候却选择了投降,很多人认为刘禅软弱,但是我们反过来想一下,一旦开战,全城百姓必然面临着大量死亡,用百姓的生命来捍卫那些所谓的政权和所谓的忠君爱国,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就意味着家破人亡。刘禅选择了投降,损害的是他个人的名节,却保住了数以万计老百姓的生命,对这一点上来讲,他是爱民的,他是有功于百姓的。

诸葛亮死后,刘禅将弱小的蜀国继续维持了29年才灭亡,也是三国所有皇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从这一点就能看出刘禅并非一无是处。蜀国灭亡后,司马昭对其仍不放心,担心他有复国之心,一次宴会上,司马昭故意问刘禅是否还思念蜀国,刘禅立马意识到这是司马昭在试探自己,于是说了一句话:“此间乐,不思蜀”,正是这句话救了刘禅的性命,司马昭也放了戒备之心,而刘禅也得以在洛阳安度晚年。很多后人将“乐不思蜀”当作刘禅的笑料,岂不知,这正是刘禅大智若愚之处。亡国之君身不由已,保住了百姓,保住了自己能安度晚年,这已实属难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