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拖延症,一個方法治標更治本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

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

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

相信大家都熟知這首《明日歌》,拖延症患者的真實寫照,可是道理大家都懂,就是做起來實在難得很,只能明日復明日……請君聽我明日歌。

根治拖延症,一個方法治標更治本

學生時期,每到週六週日或節假日,把能帶的書都會帶回家,計劃寫完作業後,複習複習上一週學習內容,再預習新課,計劃完美,可是回家以後,感覺有點累,先放鬆一下,看會兒電視吧;天氣晴朗,出去玩會吧;有同學過來玩,陪他們打會遊戲吧,直到要上學的前一天晚上,才挑燈夜戰。

老師明明通知下週要考試了,暗暗下定決心,想著一定要好好複習複習,可是轉眼到了考試的前一天,還是沒有進行復習,也不知時間都去哪兒了?只能在考試的前一天晚上挑燈夜戰。

工作以後,還是改不掉拖延的毛病,不緊急的工作能拖就拖,拖成最後成了緊急的事情,又要加班加點、挑燈夜戰。我想這樣的情景也會出現在很多人身上。

根治拖延症,一個方法治標更治本

看過一些有關精力管理、時間管理的書籍,感覺說的都特別有道理,比如“21天習慣養成”、每天早上規劃好一天的工作學習、重要的和緊急的事情區分清楚等等,方法都是好方法,但就是實施不起來,一個字“拖”,生生毀了光明的前途、美好的人生。

雖然最後終於完成了作業或工作,但是回想起來,完成作業這個過程是極其痛苦的,一邊因為時間緊迫而壓力山大,一邊又會追悔莫及,自責為什麼不早點完成呢,真恨不得時光倒流啊?如果時光真的能夠倒流,給我們一次重新選擇的機會,我們一定會選擇先把作業完成,再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那樣該多好啊。

根治拖延症,一個方法治標更治本

希望時光倒流,先做自己討厭的事情,再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按照這樣的順序來一步步完成一天的工作,這種工作方法叫做普瑞馬法則。這是心理學家通過對人類的行為方式進行觀察後,以心理學操作性反射的原則為基礎,提出的一種改進方式,以糾正惰性生活方式,並由這種惰性生活方式的結束,而帶來整個人生的良性改變。比如克服懶惰,克服抑鬱,實現自我。

現在就讓我們來學習怎樣運用普瑞馬法則,來克服我們生活、學習中的拖延症。

首先:找出生活中令人討厭的事情,把最困難的事情擺在眼皮子底子,直面最困難的事情。

找一個輕鬆愉快的時間段,回憶一下自己前幾天做過的事情,想想哪些事情是我們刻意迴避的,這些事情不想去做,但是又不得不做,這就是令人討厭的事情。

哪些事情是自帶魔力,爭分奪秒、心心念念想著去做的,比如:打遊戲、看電視、看小說等,這些就是令人喜歡的事情。

把令人討厭和令人喜歡的事情都羅列出來,然後按照厭惡的程度,把最討厭的事情排在第一位,以此順序排列下去,排到最後的就是自己最喜歡的事情了。

其次:按照先難後易的順序,列好每天的工作計劃,如期開始。完成日復一日重複的工作,不在於每天的如數完成,而在於每天的如期開始。

根治拖延症,一個方法治標更治本

拿出筆記本,把一天要做的事情,按照先難後易的順序全寫下來。雖然現在手機記事很方便,但是我仍然習慣用手賬本記事,能夠增強對事情的記憶力,還有儀式感。

完成任務後,每天別忘記打勾,看著打勾後的項目,心情是相當愉悅的。

每天固定時間去做,就像公司會規定每天的上班時間一樣,到點就必須上班,自己的計劃也是這樣,到點就必須去做,如期開始。

還有一點提醒一下,完成一項任務後,要休息10分鐘左右,給自己一些身體上或精神上的小獎勵,喝喝水,走動走動,讓身心得到放鬆,運動讓身體清醒。想到後面的工作越來越輕鬆,心情自然無比舒暢。

這也是給自己的大腦一個積極的暗示,有研究表明,心情愉快,做事情的效率就會很高,因為大腦喜歡開玩笑,“人逢喜事精神爽”說的也就是開心快樂對精神層面的影響。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