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看“多生時代”——生男或生女?

在中國,“男尊女卑”一詞流傳了很長的歷史時期,幾乎與封建社會相始終。

首先要說明的是,“男尊女卑”這個詞在如今基本上算是消亡了。

其次,即使在先秦時期,“男尊女卑”一詞也並未象後世(特別是獨尊儒術之後)那樣尊卑鮮明,貴賤兩立,等級森嚴。

“男尊女卑”一詞從哪裡來呢?

孔子及其弟子所整理闡發的《周易·繫辭上》指出:“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其實並沒有明顯或直接地表達“男尊女卑”的意思。準確地說,“男尊女卑”一詞來自《列子·天瑞》:“男女之別,男尊女卑。”

為什麼說“尊卑”一詞的原義並沒有顯示出等級、貴賤等方面的鮮明色彩和強烈反差呢?

從歷史看“多生時代”——生男或生女?

我們可以解析一下字義:

一:所謂尊卑。實際上尊是一種酒器,字的本義是雙手捧著酒器。而卑也是一種酒器,單手可持。雙手捧酒為尊,為重;單手舉杯為卑,為輕。尊卑原義實際上是一重一輕的兩種酒器,或者持法。

二、所謂天尊地卑,只是天地站位有不同,所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天地各有各的站位和意義,缺一不可。因此天尊地卑一詞並無貶低地的意思。

而到了漢代,董仲舒的“獨尊儒術”“三綱五常”以及班昭《女誡》中夫為妻綱的具體化闡述,強化了封建禮教和宗法制度,強化了我國封建社會重男輕女、男尊女卑的思想觀念和固化地位。

從歷史看“多生時代”——生男或生女?

世界上,樹生枝葉,道生歧路。

好的道理會生髮出很多理解、歧義。概括而言,道生學,學生術,術生偏亂。

什麼意思呢?拿儒家來說,儒道生儒學,儒學生儒術,儒術生偏頗、生亂象。過了一代又一代,而且廣泛深入到社會中,真經早就就唸歪了。

從歷史看“多生時代”——生男或生女?

好在封建社會已經成為了歷史,上個世紀以來,隨著男女平等觀念深入人心,男尊女卑一詞已經消亡,或者說徹底躺在了字典裡。

當然,要真正消除掉人們意識中男尊女卑、重男輕女的思想觀念,這還需要一個過程。

今天作為人口大國的中國,將進入人口負增長的階段。國家從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走向適度鼓勵多生政策,主要從經濟、勞動力、老齡化、養老等為綜合考量。中國人的傳統觀念根深蒂固,如重男輕女、多子多孫、四世同堂等,但生育、養育、教育等成本和現代城市生活觀念大大抑制了多生的願望,同時社會思想不斷進步,“男尊女卑”已死,重男輕女的思想進一步淡化,生男生女都一樣。從長遠來看,我國將從人口數量型向人口質量型邁進。

木蘭從軍,安能辨乎?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從本質上看,無論是男是女,也無論身處何職,雖說社會各有其位,但人生而平等。

先行者總部——

生命本悟,快樂本心。

天人本一,智慧本光。

——經行天下光未央歡迎交流,

歡迎訂閱——


分享到:


相關文章: